單幹亞馬遜,從一開始就大坑不斷

雨果網 發佈 2020-01-13T14:14:07+00:00

小分身結語:在別人公司帶團隊,和自己創業帶團隊,其實真的是天差地別,基本上只有少部分的能力和知識是相通的,創業更需要的是對全局和細節成本的把控能力。

小分身前言:

本周我們的賣家故事來自於一位我們交流群中的賣家,他從主管職位離職後自己創業帶起了小團隊,但是現實卻讓他頻繁跌跟頭…

為了保護這位賣家的信息,故事將會有一定程度的改編,下面故事開始。

都是帶團隊,不如自己干

亞馬遜運營在成長的時期中有一個靠譜的前輩或是領導真的非常重要,我也是從基礎的運營開始一步一步做到了小團隊主管的位置,很感謝帶過我的前輩。

我在做了半年多小主管之後心急火燎地準備自己單幹,畢竟當時店鋪的銷售和毛利都比較客觀,每月算提成的時候總有一種大頭都被老闆賺去了的感覺,很想全部抓在自己手裡。

現在看來,當時打算出來自己做其實是有一點膨脹了,有很多細節成本的把控和部分運營能力當時的我依然是比較欠缺的。不過憑著對自己事業的期待我還是拿著多年的積蓄辭職出來單幹了。

一開始我的規劃就是我自己先帶起一兩個店鋪,然後視情況招幾個人負責新店鋪或是質檢發貨。我的新店還算是比較順利,差不多3個月就做到了2w7美刀左右,我核算了一下成本和自己的時間精力,決定開始擴大團隊。

擴大團隊是大坑的第一步

有了擴張的想法,我開始一步步籌備。在開始的籌備階段我就被龐大的開銷驚到了,雖說在核算時粗略估算過場地、人員和設備的成本,但是實際做起來卻有各種各樣沒考慮到的費用。

幸好我一開始秉著成本方面能省就省的原則,沒有租寫字樓,而是租了一個商用的loft公寓,可以註冊公司的同時能夠兼具倉庫和辦公地點。公寓也比寫字樓辦公室便宜很多。

配上我從閒魚淘來的二手辦公桌椅和網吧電腦,總算是把前期的成本壓在了可控制的範圍內。這些額外的成本都是我在原東家帶團隊的時候根本接觸不到的,也算是好好被社會教育了一課。

基本場所都快要搞定,我的頭髮差不多也要掉光了,才想起來招人的事,於是又急匆匆地發布了招聘信息,這又是一個和以前管團隊的時候南轅北轍的環節。

原本的公司我雖然也會參與面試新人,但是都是由專門的HR負責發布招聘信息和初輪面試的,我只會負責二面。所以在這個環節上我又浪費了大量的時間,甚至被招聘平台的銷售忽悠搞了展現。最後我找了兩個有一些選品和基礎運營經驗的,準備帶他們從新店開始。

新店開啟,新的煩惱也隨之而來

新店的前期都是投入,基本上一個月後才會有一些銷量,前幾個月的提成都不會太樂觀,我自己是一個過來人所以我也很清楚,不過兩個新的運營有一些浮躁。作為老闆我還是用以前小主管時候的辦法找他們談心,講講自己以前的經歷。

雖然這樣可以拉近一些距離,但是對於他們工作心態的改善作用並不太明顯。新店鋪的銷售額也有了一些滯漲的跡象,一直都卡在七八千美金左右。

我思前想後,甚至讓自己切換成打工者的角度考慮了很久,如果我因為到手的錢不多從而缺乏幹勁和動力的情況下,什麼東西會比較吸引我?

最後我想了一個根據銷售額的階梯式固定獎勵系統來替代他們當前的提點算法,這種方式比提點更加直觀也更有衝擊力,只要限定好成本和折扣對我來說差別不大。

因為設置的獎勵會整體比提點稍高一些,他們也欣然接受了這個改動。隨後明顯能看出為了達到下一個階段的固定獎勵,他們的工作熱情比剛入職的時候更高,新店鋪的銷售也開始有了起色。

從大公司中的小主管到自己創業做老闆,我覺得最需要轉變的就是心態問題,因為創業自己幾乎有絕對的話語權,想做什麼改革都不需要別人同意。如果只是禁錮在小主管的思想里,是很難想到更改整個提點算法這樣的激勵措施的。

到目前雖然我憑藉著謹慎避開了血虧的可能,但是零散還是交了不少學費,目前新店老店基本盈虧持平,希望新店鋪起來之後我們小團隊能有更多的機會和成長。

小分身結語:

在別人公司帶團隊,和自己創業帶團隊,其實真的是天差地別,基本上只有少部分的能力和知識是相通的,創業更需要的是對全局和細節成本的把控能力。

最後我給大家收集了一個成本管控的技巧包,不管是打工還是創業都可以在這個技巧包中減少支出,掃描下面的二維碼找我領取哦。

單幹風險大太多了,相應的收益上限也很好高,加油

(來源:跨境者商學院)

以上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雨果網立場!本文經原作者授權轉載,轉載需經原作者授權同意。

有任何亞馬遜問題,請關注微信號【cifnewspayoneer】

上雨果網搜索「跨境資料庫」,領取歐美/東南亞各國市場商機、各大平台熱銷品報告、跨境電商營銷白皮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