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可貴實踐

光明網 發佈 2020-01-13T14:31:43+00:00

濟南市京劇院排演的京劇《大舜》,選取了中華民族認同度比較高的舜文化題材予以開掘,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性符號進行當代詮釋,讓獨特歷史文化資源在京劇舞台上表現出鮮明的現代活力。

作者:劉玉琴

中華民族上下五千年漫長歷史中,流布著無數波瀾起伏而又感人至深的故事和人物,他們共同凝匯成中華民族英勇頑強、奮鬥不息的強大精神內核,在今天依然產生著巨大的推動和創造作用。濟南市京劇院排演的京劇《大舜》,選取了中華民族認同度比較高的舜文化題材予以開掘,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性符號進行當代詮釋,讓獨特歷史文化資源在京劇舞台上表現出鮮明的現代活力。濟南市京劇院近年來好戲不斷,品種多樣,有著清醒清晰的目標方向,在題材選擇、主題凝聚、藝術呈現等方面顯示出高度的文化自信和整齊的藝術實力。京劇《大舜》已成功入選國家藝術基金2019年度大型舞台劇和作品滾動資助項目,這是全國6年內第3部京劇成功入選該項目。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有很多的思想理念和道德規範,不論過去還是現在都有其永不褪色的價值,我們要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又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不僅是我們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對解決人類問題也有重要價值。」京劇《大舜》正是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精神的具體的藝術實踐,為實現歷史文化資源在當下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

題材選擇有價值、有意義、也有難度,迎難而上、深度挖掘、提供示範。大舜這個人物距今時間過於久遠,遠在4000多年前。有關大舜的歷史資料極為有限。雖然《尚書》《左傳》《史記》等典籍中有一些記載,但都是零散的,稀薄的。這個人物一直以來也多以半神半人、傳說性的面目出現。對於舜,好像大家都了解一些,或許比較熟悉,但究竟怎麼去表現,表現什麼,舞台上的大舜,如何讓其與當今的時代氣息對接,並沒有清晰的現成的經驗可以參照,因而創作上有著相當大的難度。比如,上古時的人和事該如何表現,選擇舜的哪些事件作為核心事件,上古的神秘性、抽象性與京劇舞台的規制性與具象性如何協調,分寸感和文化價值內涵如何傳遞,如何讓今天的人產生思想上的觸動及共鳴。同時,京劇舞台對上古題材,包括大舜題材的表現,還沒有摸索出獲得共同認可的思路和方法,新創作出來的人物能否「立得住」等,都頗費思量,屬於藝術上的硬骨頭。

濟南市京劇院迎難而上,認準了這一能夠彰顯本土地域歷史文化價值的人物形象與當今時代精神的貫通性,用富有創意的當代思維,找到了進入歷史人物的獨特視角,讓大舜在京劇舞台上閃爍出別致的光彩。

這個題材雖然年代久遠,一定程度上也提供了廣闊的虛構空間,但是編劇創作時並未沿襲神話傳說的老路,而是希望走一條比較嚴肅的歷史劇的路子,想努力地將歷史文化價值和當代的人文觀念互相融合,傳遞出具有當代審美范示的哲理思考,為古老的題材賦能,為京劇賦能。在編劇的創作理念中,她最想發掘的,是民族文化個性的成因,追溯民族的童年和少年時代,並探究它的組成與流變。

京劇《大舜》重點選擇了上古時期堯、舜、禹禪讓這段恢弘歷史,全劇以大舜為主體,通過其少小離家、保禹治水、禪讓等串聯人生歷程的關鍵事件及影響其抉擇的幾組人物關係,藝術地塑造了一個鮮活立體、辛勤勞累而又忠孝仁義的大舜形象,生動展示了以「孝、仁、和」為核心的舜文化內涵。這是編劇的獨到之處。堯、舜、禹都是傳說中的上古聖賢,千百年來在中華民族的歷史記憶中形成共有性的傳統認知。雖然有關他們的故事是散碎的、稀少的,但站在今天的時代方位上回望歷史深處,我們看到,中國歷史上的帝王大多都是「父死子繼,兄終弟及」,只有堯、舜、禹時代出現過超越血緣關係的君權「禪讓」制。這在特定的歷史階段和過往的歷史煙雲中,無異於重鼓響雷,無異于晴天霹靂,具有極大的精神震撼力。京劇《大舜》選擇了這段歷史,選擇了君權禪讓,用藝術的方式把遠古的人文情懷、思想理念和道德規範生動傳遞了出來。創作者的價值思考、當代觀照與舞台藝術呈現,為深入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打開一條新的路徑。

京劇《大舜》整體構思上,格局創意比較剛健大氣,融入了歷史劇的深邃和哲理。作品以舜的百年人生為框架,以堯、舜、禹三代帝王的禪讓和接受為線索,表現了禪讓者與接受者的大襟懷、大勇氣、大境界。作品沒有停留於帝王之道、人子之道、君臣關係的物象表面,而是深入人物內心、情感,尤其是人物的精神境界去探尋,充滿了真誠善良和哲理韻味。上古時代,自然條件極為惡劣,君主不易,擔當不易,禪讓與接受的雙方都要付出辛苦勞累,須有忠勇仁孝。作品選擇了幾個重要史傳時間段、重要事件、富有代表性的地點,表現了舜的生活經歷、社會背景和重要抉擇。其中重點刻畫了舜的三重道德觀。對父母的孝,是家庭道德;做臣子時的承擔,做君王時的境界氣度,是社會道德;如何看待人與自然關係,是宇宙道德。並在舜的傳奇人生、孝忠仁義、治理思路和情懷使命擔當中,表現了三代聖王共同的執政理念:「大道之行,天下為公。」其中傳達出的「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君王者,不在天下之上,而在天下之下;君王實乃至辛至苦至勞至累之事,非至忠至勇至仁至孝的大丈夫不能為」的哲理思辨,以及他們為芸芸眾生謀幸福而砥礪前行,為天下蒼生平安和諧而禪讓的高風亮節,有積極正向力量。最後的高潮落在人與自然的關係上,「無論所經歷的狂風暴雨的考驗多麼猛烈,都需要始終不忘來路,才能識得去路」,頗有深意。用戲曲藝術語言把遠古的人文情懷與今人的思想情感相互連接,完成了對民族集體記憶的時代表達。

對舜文化題材的選擇和攻關,體現了濟南市京劇院的不凡眼光、藝術勇氣和開掘精神,他們深厚的歷史文化涵養和藝術創造精神,也賦予作品當代思維和審美觀照的力量。這是藝術工作者選擇眼光、把控能力、責任使命和擔當意識的形象印證,為藝術的初心使命、傳承創新提供形象示範。

舞台呈現有發揮空間,也面臨巨大考驗,推陳出新、歸於本體引人思考。《大舜》題材開掘,有新角度、新視野、新思考,導演和音樂、舞美等二度創作的齊心合力、推陳出新,也體現了藝術探索的勇氣和不俗的藝術實力。作品層次清晰,承轉起落開合有度,節奏明快。它和傳統戲的一人一事不同,是圍繞舜的百年人生,自然分成上下兩部分,且讓兩個部分巧妙重合,嚴謹而完整。上部分聚焦堯和舜,下部分書寫舜和禹,在片段性選擇中,注重了戲劇性的營造並與當下時代價值、精神價值、文化價值緊密關聯,將之充分藝術化。比如上部分重在表現舜對父母的孝,戲劇營造了舜不願父母背負殺子的惡名,向生母墳前哭訴,決定離家遠走,少年舜和老年舜同台對話的藝術情境,讓人物自己向觀眾交心、向歷史交心,對劇情發展和人物性格、命運轉換做出合理交代。下部分重點表述臣子的承擔,君王的境界氣度,以及如何看待人與自然關係。舞台上把相對理念的東西表現的形象化、人性化、戲劇化,而且進行了民俗性、細節性的開掘,比如打簸箕、趕牛,以及帶走母親墳前的一根樹枝,尤其是擔當天下大任時的真誠、篤厚等,形象生動,令人感慨。

京劇《大舜》是開放式、無場次結構。從導演技巧上可以看到對影視劇表現手法的借鑑,全劇採用倒敘閃回、穿插交錯的敘事方式,使故事情節更加緊湊。全劇從舜的離家開始,到舜的禪讓結束,上下接通堯、舜、禹三代君王,起承轉合,時空轉換跳進跳出,靈活有機,突出了戲曲的假定性、虛擬化,彰顯了京劇藝術的本體特徵,又融進了多種藝術元素的優長。將歷史傳說中的時空具象化,歷史人物人格化,歷史觀念形象化,令觀眾的觀賞體驗新鮮有趣。

作品人物形象鮮明,人物關係脈絡清晰。如何將遠古時代和人物情感呈現於舞台,把人們拉回四千多年前的場景,與劇中人物的命運起伏相呼應,這本身就是挑戰。二度創作中,主創人員以具有表現力的講述形式,讓人物形象完整傳神。舞台上,大舜為中心,作品始終圍繞其講孝道、講人格、求和合、有使命感為核心的價值體系,努力營造了上古聖賢的舞台造型,突出了忍辱負重、富有襟懷境界的大舜形象。其中既有歷史的厚重感所體現的真實性,也有充滿了詩意表達的藝術真實,扁平的文學人物被立體化。不論是舜與禹的關係,折射他不計恩怨,克服阻撓,胸襟開闊,勇於為民為國擔當,還是風雨之中倆人攀登高峰尋找舜的葬身之地以及人與人關係、民心所向問題的探討及舞台呈現、音樂烘托,都具有視聽衝擊力,對主題內容實現了藝術升華。

京劇《大舜》的故事背景是上古時代,創作者的想像力得到比較充分的發揮。大幕拉開,大氣、清新、唯美,空靈簡約。舞台的空間設計延續了傳統京劇舞台的虛擬特性,同時又在舞台上搭起一個緩坡平台,增強空間調度的靈動性。舞台裝置雖然只有幾組中性屏障,但結構和造型簡約通透,通過不同組合,又形成室內、郊外、農田、刑場等假定性空間。「室外」的片片竹林,「室內」的組合吊繩、吊景與移動景片相結合,營造了富有詩意的舞台空間。整體而言,舞美設計是節制的,又是豐富的、質樸的、富有意境的,渲染了氣氛,又歸於本體。舞台設計元素與演員的唱念做打、音樂配器等多種藝術元素,形成整體的統一與和諧。可謂尊重傳統戲曲審美樣式,又清新別致而獨有韻味。燈光設計在這齣戲裡表現特殊,不僅提示故事環境、渲染劇情氣氛,而且由於全劇採用倒敘閃回、穿插交錯的敘事方式,主要角色在時空上跳進跳出,所以燈光根據劇情要求設計,起到了營造時間的阻隔感、黏合感、時空切換、分割空間、關聯場景的作用。《大舜》的服裝設計也頗為獨到,手繪潑墨,甲骨文圖案,蠟染風格,上衣下裳,產生古樸渾拙的觀賞效果,既體現了歷史規制和遠古氛圍的寫意性特點,又有戲曲審美的當代思考。全劇的舞美置景、燈光、服裝等的整體融合,使這齣戲的舞台特性在很多遠古題材、歷史題材中獨具一格。

《大舜》的成功與唱腔設計、演員表演密切相關。唱腔設計以京劇本體為主,又有不少變化,而且很多變化是在唱腔過門中完成的,渲染了情緒,鋪墊了情感。演員的表演老道穩重,主演在劇中分別飾演暮年大舜和青年大舜,對於兩個不同年齡段、年齡差距極大的人物,把握得遊刃有餘。他的奚派唱腔宛轉迂迴,韻味濃郁,唱出了人物的心靈感受。飾演堯、禹的演員,也都展示了自己的藝術功底,為作品的整體成功增添了光彩。

不過作品仍有提升空間。全劇的矛盾衝突、波瀾起伏吸引力不足。少年舜的告別母冢離家,堯不顧眾人反對尋找舜並嫁出二女,舜傳位於禹而又要解開殺其父心結,風雨中與禹牽手尋找歸去之地等,重要時間節點的節奏感、激烈度,需要強化戲劇性,讓作品有懸念、有吸引力。

人物個性還需更加鮮明。舜是主要人物,作品想賦予他的個性、三重道德觀等,尚可增強形象性、通俗性表達。有的細節,文本上表現得比較充分,但二度呈現不夠傳神。人物缺少情趣性,莊嚴之像有餘,詼諧機智不足。其他人物的智慧通達和天下情懷,也可以在關鍵節點上進一步突出個性,讓人物有共同的情懷又有不同的個性,各美其美,美美與共。最後的高潮想表達宇宙觀和大襟懷,也沒有達到相應的藝術效果。

此外,劇本的文學性比較強,看出編劇紮實的古典文學功底。但如何雅俗共賞、通俗易懂,便於觀眾流暢接受,亦即敘事更明確,情節更流暢,包括人物關係、官名地名等避免嚴重生疏感,可再思考推敲。戲曲演觀眾熟悉的故事和人物,有先天的觀賞便利性,而《大舜》比較特殊,是上古題材且至今沒有形成演出完備的思路和方法,又大致是文人戲,唱詞比較雅致,因而如何讓觀眾順利進入劇情,共融共鳴,還需要從容琢磨。

無論怎樣,作品的題材選擇和二度呈現超出了想像。作品講述舜的故事,不是高台教化,也沒有當作一項簡單的任務去完成,努力從當時君臣的個人品行,襟懷境界,以及選人用人、機制設計等方面,來感染人,啟發人。怎麼做人,如何做官,如何盡孝行事等,表現了以當代視角重新審視上古人事的深度思考。

濟南市京劇院在題材開掘和藝術表現上提供了示範,主創團隊的藝術追求和整體性呈現,對上古歷史人物的思維和行為方式的推陳出新,也具有開創性意義和價值。藝術工作者高度的文化自覺和藝術功力,探索和創新的精神勇氣,難能可貴。

這部作品可以為我們提供藝術創作的有益啟示。當今時代大力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創作者要充分認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不僅是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也會為人類文明發展提供重要鏡鑒,要自覺增強文化自信,在中華文化中挖掘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以溫潤和強健戲劇創作的筋骨、道德、理想;堅信歷史文化資源始終是一座藝術創作富礦,並賦予當今時代的審美氣息,讓中華民族最基本文化基因與當代文化相適應、與現代社會相協調,為中國戲曲藝術的持續生長提供新鮮活力;文藝是鑄造靈魂的工程,文藝工作者是靈魂的工程師,好的文藝作品就應該像藍天上的陽光、春季里的清風一樣,能夠啟迪思想、溫潤心靈、陶冶人生,戲劇藝術是讓精深內涵釋放出強勁張力的藝術,努力追求思想的精深,深刻的哲理意韻,讓舞台增加分量,為優秀歷史文化資源賦能,為中國戲曲藝術進步助力,這也應成為戲劇創作長久不變的遵循與價值考量。

(作者系《人民日報》文藝部原主任、高級編輯劉玉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