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書》:解讀愛戀背後的放手與新生,為什麼它會成為經典之作?

本人討喜 發佈 2020-01-13T15:42:29+00:00

豆瓣評分8.9的經典愛情佳作電影《情書》,沒有感人肺腑、激烈情感欺負的表現,卻感動了無數人。——@本人討喜經典電影《情書》就像一杯美酒,年輕時品它有苦澀和淡淡的哀愁,成熟後品它有甘甜和思念,而人到中年再去回味,心底有暖暖的情感記憶,以及對生與死更深刻的理解。

豆瓣評分8.9的經典愛情佳作電影《情書》,沒有感人肺腑、激烈情感欺負的表現,卻感動了無數人。難道僅靠溫情就能打動人心?它的魅力內核是什麼?今天,本文就解讀一下它的獨特魅力所在。——@本人討喜


經典電影《情書》就像一杯美酒,年輕時品它有苦澀和淡淡的哀愁,成熟後品它有甘甜和思念,而人到中年再去回味,心底有暖暖的情感記憶,以及對生與死更深刻的理解。

岩井俊二自編自導的這部電影,由中山美穗、豐川悅司、柏原崇主演,於1995年3月上映。它講述了女主角博子痛失未婚夫後,始終無法對這份感情忘懷,通過一封寄往「天國」的情書寄託哀思,卻意外收到了一個與未婚夫同名女孩的回信。故事從彼此往來的信中,打開了一份塵封多年的記憶。最終博子通過女藤井樹的回憶,得到了情感的釋放,而女藤井樹也明白了錯失的情感,以及對失去和新生的感悟。

影片的劇情、色彩和音樂配合都非常內斂,沒有激烈的情感表達,卻帶給觀眾很多經典畫面。導演將影片分為上下兩個部分,上半部講述兩個女孩的交集,下半部講述兩個藤井樹的故事。安妮寶貝評價這部電影是「櫻花般淡淡清香的感情」,但這份感情卻並不只是愛情,還包括穿插其中的親情,以及引人沉思的離別之情。

這部電影的解讀已經有過很多的版本,今天我就換個角度來分享它,從情感共鳴點、非線性邏輯敘事結構和鏡頭語言處理方面,解讀它經久不衰的魅力內核。並且,在本文的第四部分,我會結合電影中關於對逝者的情感羈絆,談談作為普通電影愛好者應該如何解讀電影中的「死亡」。

01、情感共鳴點打造:一個回憶愛情,一個回憶青春,每個人都能從故事中找到自己情感的影子

有些感情最是難忘,比如上學時的初戀,成年後的摯愛,以及錯失或痛失戀情的遺憾。即使多年以後觸景生情再想起,仍是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而這些情感共鳴點正是《情書》最能打動人心的關鍵,不同的情感線索發展,會讓看電影的人都能從中找到自己情感的影子。

情感共鳴是當你看到另一個人處於某種情緒狀態時,產生的與之相同的情緒體驗,隨著她的情緒發展,而讓自己也感同身受地深陷其中。《情書》中博子回憶愛情、女藤井樹回憶青春,兩個人連結的男人給她們帶來的遺憾,這些都是引人入勝的情感共鳴點。

①愛情的刻骨銘心,讓博子始終走不出未婚夫離去的陰影

當一段刻骨銘心的戀情就要走到圓滿時,卻因為未婚夫的意外離世而不得不終止,博子心情的沉悶和傷感可想而知。

雖然影片中沒有刻意的悲傷描述,但從回到未婚夫的房間,觸摸他曾經生活的場景,翻看開他的相冊,以及給「天國」的他寄去一封信,這種悲傷的克制與忍耐,更加讓人感覺情感的深沉。

而面對新的感情時,博子同樣是欲迎還拒,她知道活著的人要向前看,但刻骨銘心的愛戀,讓他始終走不出未婚夫離去的陰影。

②女藤井樹的含蓄,在重啟青春記憶中再次品嘗到感情的苦澀

女藤井樹通過博子冒然寄來的信件,打開了塵封的青春記憶,那段愛情懵懂的中學時光里,因為有同一個名字的巧合,讓彼此莫名喜歡上對方。但是,如同多數人的青春戀情一樣,兩個人含蓄地表達著情感,甚至都不曾敢去表白,而只是偷偷地在書桌後面看著他,或者偷偷把她畫下來夾到少有人借的書裡面。

年少的時候,愛情沒有情深似火的激烈情緒,留在記憶中的都是暗戀的點滴,想要去抓住它的時候,卻又隨著生活變化而錯失了。那種朦朧的情感可能會很快過去,但只要一想起總會心底升起一股暖意。

③兩個女人的連結點,卻是造成彼此遺憾的同一個男人

李宗盛在《女人香》中寫道:想得卻不可得,你奈人生何。愛情的美好不只是相處在一起的情感滿足,那種想要又得不到的才更是讓人輾轉反側。

本不認識的兩個女人,因為對同一個男人的感情經歷,讓她們產生莫名的親近感。博子去找女藤井樹,她想要看看這個未婚夫曾經暗戀的人是什麼樣子的,而女藤井樹通過一封封信,給博子展現了一個更加完整、立體的男人,同時也挖掘出那個男人對自己的情感。

如果他仍然存在世上,可能她們兩個會是情敵般的情緒,但因為他的離開,兩個人因此連結在一起,沒有激烈的情緒和思想發展,有的只是淡淡的精神偎依,以及對過去的思念和忘卻。

《情書》中的情感很豐富,除了博子和女藤井樹對愛情的回憶,還有秋葉茂對愛情的追求,以及穿插其中對逝去生命的緬懷和遺憾。各種感情交織在一起,很容易就會讓觀眾融入劇情發展中,這種找到情感共鳴的感受,正是電影成為經典佳作的基礎。

02、非線性敘事邏輯:不斷閃回的倒敘方式,結合旁觀者、博子和女藤井樹的視角巧妙切換,讓影片的多線條交叉敘事雜而不亂

儘管《情書》的劇情線索都集中在男藤井樹角色上,但這個人直到下半部分才出現,導演採用倒敘式結構,運用交叉蒙太奇的手法,把本不相識的兩個人,通過非線性邏輯將故事從祭奠開始發展,直到最後完成自我精神救贖。而且通過旁觀者、博子和女藤井樹的視角巧妙切換,讓故事的多線條發展絲毫沒有凌亂感。

①從旁觀者的視角中,看似突兀卻又充滿懸疑地把觀影興趣調動起來

影片一開始的畫面是雪地上躺著的博子,沒有呼吸、沒有旁白,長達30秒鐘的時間全是留給觀眾想像的空間,通過俯拍和仰拍的結合,情節的懸疑一下把觀影興趣調動起來,而且也藉此把影片的憂鬱基調定下。

在女藤井樹出現時,同樣用旁觀者視角,沒有交代她是誰、為什麼出現,只是冷靜地看著生病中的女藤井樹收到一封信。這種看似突兀的鏡頭,在懸疑情緒醞釀的同時,又巧妙地轉換到劇情推進中。

②從博子的視角中,引出對愛情的追憶,以及另一段故事的出現

影片的上半部分基本都是在通過博子的視角主導劇情發展,她寄出一封本不期望有回覆的信,卻沒想到開始了一段探尋更完整未婚夫的旅程。

博子的視角鏡頭中,有淡淡的哀傷,有新感情的衝擊,也有尋找情感釋然的需求表現,種種情緒推進過程中,把她對未婚夫追憶與羈絆刻畫的豐滿而生動。

③從女藤井樹的視角中,把青春的懵懂愛情呈現出來,完成彼此情感釋然

女藤井樹的視角下,不僅有兩段故事的連結,以及青春傷痛的回憶,還有對親人和生命的探索。

從收到陌生信件的好奇心,到回信的俏皮,在信件往來的鏡頭中,她是一個小心翼翼的女人,不接受送信人的追求,也沒有對勾起回憶的情緒起伏表現。

而在逐步深入青春記憶中,穿插著父親去世和爺爺歉疚的畫面,把更為複雜的女藤井樹情感呈現出來。她喜歡同名字的男孩嗎?她為什麼不願主動治療?她在害怕和期待什麼?

通過男藤井樹將兩個女人的經歷連結起來,而不是單一的視角展現,其實是導演岩井俊二拍MV出身的優勢表現。他忽略因果關係、時空關係,由旁觀者視角敘事設置懸念,再通過兩個角色視角下的劇情發展,在巧妙的視角切換中流暢地讓多條線索最終又聚合到一起,將思念、青春、傷痛,以及對逝去情感的釋然糅雜在一起,成就了經典的敘事方式。

03、鏡頭語言的處理:物哀審美下的唯美鏡頭,詩意地展現了愛情的深刻與美好,平淡之中反而更加耐人尋味

導演岩井俊二的很多電影,留給觀眾的都是青春、唯美、純凈的印象,再深入去理解還有一些人性的剖析和探討。就像這部電影《情書》中,有人看到愛情的真摯與遺憾,但也有人去思考死亡與人生。那麼《情書》有哪些耐心尋味的鏡頭呢?導演又是如何表現的呢?

①物哀文化的審美,讓整個影片的情緒平緩卻飽含深情

物哀審美在日本有著悠久的歷史,滲透到生活的細節里,影響著審美能力的形成。這部電影中更是充滿了這種淡淡的「哀」的情緒,比如影片中的這些鏡頭:

  • 博子躺在大雪中屏住呼吸,然後又佇立在雪中,漫天雪花中把影片的憂鬱情調錶現出來。
  • 在男藤井樹發生意外的大山前,博子一遍遍大聲哭喊「你好嗎」,把哀情寄托在大山上,更通過大山來表達情感的無奈和遺憾。

諸如此類的鏡頭中有很多,物哀審美的文化和情緒下,影片的景物、人物內心表現都包含深情,卻又保持冷靜的克制。

②詩意唯美的鏡頭下,隱喻的出現給觀眾留白更多想像空間

導演一開始就將白色作為影片的基調色,整個鏡頭中到處都是大雪的白色,而白色有著強烈的純潔心理暗示,與影片表達的愛情主題相契合。導演將這個色彩控制到幾乎所有的室外場景中,只有少量的其他顏色配合情節發展,讓唯美與詩意結合起來,成為強烈的個人風格。

這種風格給觀眾留有更多的想像空間,比如:少年男藤井樹倚在窗前低頭看書,潔白的窗簾將他時而遮住,陽光從窗外灑進來,朦朧的記憶里這個畫面充滿故事感。

③沒有情書的「情書」,卻從始至終充滿了愛意的傳遞和表達

電影名字的「情書」,在影片中初看並沒有發現,博子與女藤井樹的書信往來,是在講述彼此了解的故事,她們之間的書信算是「情書」嗎?

其實,這封「情書」可以理解為導演將博子愛情故事、兩個藤井樹愛情故事,以及生者與亡者之間情感寄託的一種傳遞和表達方式,它包含了真摯的愛情,也有懵懂的暗戀,更有對亡者的思念之情。「情書」不能簡單理解為名詞上的釋義,而是擴散為更博大包容的愛意。

導演對《情書》的鏡頭語言處理,創造了很多的經典,甚至連音樂與情節的結合,在後來的很多電影中被借鑑使用。除了日本文化思想的影響,其實更在於導演本身的電影風格,以及思想上對情感、人性和死亡的深刻理解,如此才能讓觀眾有豐富的情感層次體驗,或沉迷其傳遞的情感,或自我深思生命的意義。

04、基於經典電影《情書》,結合岩井俊二導演的風格,談談作為普通電影愛好者應該如何解讀電影中的「死亡」

岩井俊二導演的多部電影中,都有關於「死亡」的描述,即使純美如《情書》,不僅有男主角狀況的先天設定,更在女藤井樹家庭中出現對其父親死亡的劇情。除了物哀文化的影響,電影中為什麼要加入這麼多「死亡」的情緒呢?作為普通電影愛好者,我認為可以從尊重逝者、心靈洗禮和情感釋然三個方面來理解。

①愛的表現是尊重,無論堅強面對還是痛不欲生,都不要淺薄對待死亡

逝者離去帶給生者的苦痛,其實並不需要刻骨的銘記,更不應該去埋怨或責備,而是要尊重生命的自然規律,沉湎心中而不影響接下來的人生。

男藤井樹的祭奠中家人情緒的淡然,與女藤井樹父親葬禮時母親撲倒棺材上的痛不欲生,以及親戚、朋友談論他們死亡的輕鬆。不同角色對待死亡的態度是不同的,但並不代表他們對此無所謂,反而是不同心境和身份下的尊重表現。

②每一個生命的結束,都應當從中感受心靈的洗禮,更體悟到情感的可貴

岩井俊二電影中的死亡是唯美的,少有激烈的悲痛情緒表現,多是安靜平淡地接受。正是這種沉默面對死亡的情緒,反而更體現出面對死亡時心靈的衝擊和洗禮。

博子對於男藤井樹的離去久久無法忘懷,她與其家人的淡然不同,而是回到他曾經的房間觸物思情,並從中找到讓情感延續的「寫情書」方式寄託哀思。

而這其實是她接受心靈洗禮的過程,雖然是否因為樣貌相似問題產生困擾,但這個更像是導演刻意安排讓其接受情感釋然的方式。根本上,博子在這個過程中更加體悟到情感的可貴。

③勇敢面對逝者的離去,積極擁抱新的情感和生活,才能發現生命的美好

逝者已逝,生者如斯。走出愛的回憶與探索記憶的過程,既是向昨日情感的溫情告別,更是勇敢面對死亡和積極擁抱新生的開始。

博子通過寄託哀思完成探尋的過程,最終在他離去的大山前大聲向他告別。而女藤井樹的病重,在爺爺與母親的爭執中,完成了他們對父親離世愧疚情感的釋然,女藤井樹也在病床上輕聲表達對逝者的對話。「你好嗎,我很好」簡單的一句話,卻充分表達了情感釋然的勇氣,以及走向新生的決心。

因此,當我們面對生命的離去,究竟該以什麼樣的方式去繼續生活?其實,通過岩井俊二電影對死亡的刻畫,我們可以看到應當更積極去對待它,理性看待世事無常的變化,感性面對新的挑戰。不沉湎哀傷而無法自已,去擁抱新的情感和生活,才能發現生命的美好。

總結一下

在愛情面前,很多人都曾經迷失,認為擁有愛情的全部才是幸福美滿,但緊緊抓住愛情就會幸福嗎?當愛情不可避免消逝時該如何釋懷呢?電影《情書》正是將愛情的擁有和失去憂鬱地表達出來,直擊青春中的那些敏感的傷痛記憶,讓觀影者有感同身受的情感共鳴。

當然,《情書》能成為經久不衰的原因不只是這些,本文還從非線性敘事邏輯、鏡頭語言的處理方面,分析了它的成功之處。在第四部分,基於該電影中對死亡的描述,並結合岩井俊二導演的風格,談了作為普通電影愛好者應該如何解讀它。

世事無常,我們應當堅強面對生活的挑戰。縱然愛情的美好讓人留戀不舍,但它並不是生活幸福的必然和全部,接受生命的脆弱和變化,勇敢活出自我才能掌控幸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