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8.1,網劇唐人街探案不簡單

南風窗nfc 發佈 2020-01-13T15:47:38+00:00

上映一周,被超過三萬人推上豆瓣評分8.0,《唐人街探案》無疑成了2020年第一匹國產網劇黑馬。前四集就大筆一揮講述了一個完整案件《曼陀羅之舞》,假借神靈外衣,不乏恐怖、靈異驚悚元素,情節的緊湊、蒙太奇的大量運用帶引觀眾步步進入沉浸式的探案懸疑氛圍,製作方甚至都借女警莎薩之口吐槽「

上映一周,被超過三萬人推上豆瓣評分8.0,《唐人街探案》(下稱「《唐探》」)無疑成了2020年第一匹國產網劇黑馬。

《唐探》系列影片第三彈面世前一個月,這部僅十二集的網劇悄悄上映——由陳思誠擔任監製和總編劇,導演則是最近憑藉《誤殺》打出名堂的柯汶利。

短小精悍的主題單元劇形式,明顯是向美劇、日劇的精品模式靠攏,並且有意打破國產劇拖沓、注水嚴重的固化印象。

光這一點,陳思誠就讓觀眾看到了誠意。

電視劇中,男主角從影版的唐仁改成其徒弟林默,嗅覺奇靈,外號「林黑犬」,影版小鮮肉劉昊然在這裡也換成了80代演員邱澤。

自去年提名金馬獎最佳男主角後,邱澤逐漸憑藉演技獲得了業內外的肯定。劇中他也的確立體地建立了一個「林默」形象,雙商奇高,嗅覺驚人,冷靜理智,思維縝密。

陳思誠還給林默增加了與現實中自己同樣的「吃貨」屬性,增加了角色的反差色彩。

網劇當然有著比電影更寬廣的敘事空間,因而得以犯下很多在電影里無法施展的想法。

可這一回,創作者和觀眾的目光絕不僅指向「延展」,他們期待的,是中國偵探土壤的一次開闢。

東方的偵探故事

上一部《唐探3》故事發生在美國紐約,網劇則回到文化背景與中國更接近的泰國。

前四集就大筆一揮講述了一個完整案件《曼陀羅之舞》,假借神靈外衣,不乏恐怖、靈異驚悚元素,情節的緊湊、蒙太奇的大量運用帶引觀眾步步進入沉浸式的探案懸疑氛圍,製作方甚至都借女警莎薩之口吐槽「我以為是懸疑片,沒想到是驚悚片。」

起初,甚至用大乘佛教《華嚴經》里一句話作為案件的核心懸念:「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嗔痴。」

善惡與罪無,萬因必有果,是東方天地神靈精神的邏輯。牛,神,鬼,怪,用靈異和神祗營造懸疑效果,則是中國探案片一大慣用套路。

恐怖懸疑固然可以推動劇情發展,吸引觀眾繼續看下去,然而更重要的,是對這些渲染效果和想像程度的控制。

一直以來,偵探、懸疑題材的國產影視將破案拍得專業,但一旦結合通靈鬼怪等特效,對能力的要求就陡然增加。若缺乏縝密的邏輯細節,最終呈現的大多是裝神弄鬼的鬧劇。

四五年前,林心如、吳鎮宇主演的《京城81號》系列也曾試圖打造成系列套裝,也沒能避免靠音效、恐怖片元素符號的堆砌,閃靈、倫理、愛情分子都齊了,唯獨沒有邏輯。

任何文化土壤誕生的偵探懸疑片,不講邏輯,就相當於不講道理。

同理,如果《唐探》也依葫蘆畫瓢,神神顛顛地嚇觀眾幾個回合就完事,那便還不如去看一些大型紀實新聞節目如《檔案》《穿越經典》等。

《唐探》的敘事邏輯框架建立在注重解謎的「本格推理」上。

「本格推理」是推理小說的一個流派,以邏輯至上的理性為主,儘可能地讓讀者和偵探站在同一個平面上,使雙方擁有相同數量的線索。觀眾跟隨劇中人一步步揭開謎團,也同時挑戰著自己的觀察力與思考力,

陳思誠是希望把故事講得滴水不漏的。

影版《唐人街探案》當年面現大熒幕時,日本本格推理代表人物之一島田莊司甚至發博讚揚道:「雖然是喜劇,但也是一部把日本新本格推理的感受性很好地靈活運用,很有趣地完成的佳作。」

當然,風格糅雜、多線融匯的唐探也不是沒有絲毫紕漏和槽點。

若武俠是中國的國粹,嚴密的偵探推理一直是西方的文學特產。中國人在創作上的天賦更多圍繞「意境」和「氣韻」等概念,散文,隨感,詩歌,雜文等產物,都更多注重「傳意」而非「明理」。

就像「無巧不成書」是國產劇慣用套路,「無奇不成探」似乎也是國產推理劇必不可少的設定。

嗅覺驚人的林默有一隻幾乎與狗同齊的鼻子,敏銳到能隔空聞出不同種味道的化學成分,再據此完成大腦里的推理。

雷米小說《心理罪》系列裡的「讀心術」已具有一種荒誕的魔幻色彩,而《唐探》里敏銳到能分解化學因子的鼻子,同樣是一種偵探能力的誇大,某種程度上的確體現了國產劇在邏輯傳統上的薄弱。

但在人物塑造以外,這個IP還有更大的野心。

「唐探宇宙」的可能性

近年來,兩部《唐人街探案》逐漸開闢一個「唐探宇宙」的雛形,隨後的探索延展了存在的多年中國式推理世界。

錢鍾書先生很早就一語道中:在沒有電視機的時代,深夜燈下沉浸於偵探小說亦是少年人最大樂趣。

百年歷史上,在偵探小說鼻祖愛倫·坡寫出《莫格街兇殺案》前,中國就有了屬於自己《包公案》《狄公案》《海公案》《施公案》等等,中式推理偵探小說擅長塑造一個個懲惡揚善的清官人物,以達到警世喻言的目的。

自出世以來,《唐探》的人物設定和劇情架構都朝著商業化道路去實現。知識分子式的偵探秦風+具有中國城鄉結合部市民特色的唐仁,頗似一種「沒頭腦+不高興」的二人轉組合。

幽默與緊張兼而有之的設定,喜劇外衣+破案內核,站在某種反傳統的推理框架之上向中國觀眾喊話:誰說偵探片就一定要嚴肅正經了?

陳思誠的如意算盤也一目了然:通過打造「唐探」這一系列的可持續性,構築一個獨特的中式偵探世界。

第二部影版播出後,他也直接在採訪中表示想把《唐探》做成漫威宇宙那樣的IP,「唐人街是一片土壤,以後開出的花,一定會超出這片土壤。我們的案件會以唐人街為主要的一片土壤,當然,未來的空間會越擴越大。」

「唐人街」借鑑和致敬經典的痕跡也很明顯。一部《唐探2》電影里,就能看到奎因、福爾摩斯的思維宮殿的「暹羅連體人」、柯南等多重熟悉的身影,比如道教五行與陳國富的《雙瞳》結合,王寶強在酒吧跳舞的橋段參照了休·威爾遜的《警察學校》。

對東西文化交融的把控和呈現、對海外華人的形象追蹤,對偵探推理內核的紮實消化與重塑,固然打造了一個已被觀眾認可的創新化IP。

但,陳思誠的「唐探世界」,真的能四兩撥千斤,突破中國偵探熒幕形象的「警探」固化圈嗎?

「反偵探」的偵探

被稱為「東方柯南道爾」的程小青如此描述中國偵探推理的典型模式:「我們探案,一半在滿足求知的興趣,一半在維持公道。」

在中國,「偵探」從來不是「神探」,而更多是正義凜然、大公無私的人民英雄,公安頂梁,在刑事公安框架內施展智謀,是最符合國情和社會文化的敘事方法。從上世紀六十年代倪匡的《衛斯理傳奇》,到1997年程小青的「霍桑」,甚至包括黑貓警長在內,中式偵探推理直到今天,十有八九都是假借「刑偵」之殼。

但《唐探》的世界不是這樣的。

「第一IP」唐仁——從「離奇兇案嫌疑人」變成「匪幫三人組」,既要躲避警察追捕、匪幫追殺、黑幫圍剿,又要破案。

破案行為本身源於逃亡途中對獵奇和刺激的慾望,也源於人物本身對真相的渴求和智商、明察力。

一路上,「唐人街教父」、「美艷風騷老闆娘」等一系列「非主流」人物悉數登場,這種頗帶有些「公路片」的劇情設定,似乎本身就潛著某種埋伏。

遊走在法律邊緣,卻秉承著不容置喙的「公義心」,乍看似乎不是新鮮面孔。

遙想當年,盜墓題材的「吳起」固然成為了現象級國產IP精華,但在大眾印象里,它依然是主流文化界邊緣化的網絡文學。無論再如何改編成電視、電影,熱衷捧讀的仍然都是80、90後這一批對懸疑元素愛不釋手的青年。

中國的熒幕偵探形象要如何真正成長,才能深入人心而不落俗套?

劇版《唐探》從第五集開始揭露「神探」林默的真實身份。除了偵探,他是一個化學老師。這一點無甚可奇,甚至增加了種幽默畫風——「一個不想當偵探的警犬不是好的化學老師」。

而父母雙亡的孤兒形象、童年創傷和從小嶄露出的驚人天賦,則將林默「偵探」外衣下的另一個身份遞到觀眾眼前:清道夫。

林默不是天生就做著偵探,而是專門幫助兇手將犯罪現場偽裝成自殺。嚴格來說,他的本職是「反偵察」而不是偵察。

這個工作不比刑偵容易,它需要更縝密的思維,更超群的智商和敏銳的覺察力。網友戲侃:審查制度下,林默不能是殺手,所以只能是「清道夫」。

這個諸如綠箭俠一樣的身份讓人眼前一亮,給人物形象增添了一層厚度,豐富了想像空間。

陳思誠,高明在哪裡?

隨著真相逐漸揭曉,破案的偵探林默可以並且一直為「罪人」行事,但依然不難看出其嫉惡如仇的本心。

中國人歷來將「良知」作為一種精神支撐,重視自省與「天譴」結合的作用,我們將罪人稱為「心裡有鬼」的人。

林默在案件初就「嗅」到了真犯的味道,他用犀利的目光直篤篤地看進阿溫(王真兒 飾)眼裡,一字一頓地說:「你——有——罪」的那一刻,他是痛恨罪劣的。

在第二個故事裡,他也會堅定不移地說:「清道夫相信因果,化學老師相信物質守恆。」

一個從故事最初就披著光芒的聰明偵探,隨著劇情推進不斷剝落出「黑暗」的一面,這個亦正亦邪的形象,顛覆了觀眾對中國傳統偵探的認知。

主角,他到底是個怎樣的人?

不說別的,僅僅是懷著這一疑慮,剩下的一半劇集也足夠吸引觀眾看下去。

這是陳思誠的高明所在,也是激發中國各式偵探、神探影視劇進行反思的一塊撬板。

劇情再往後推進,第二個案件出現了張鈞甯飾演的Ivy,一個蛇蠍美人般的角色,她與林默在連環殺人案中產生了微妙的關係,兩個均擁有深黯命運的人,情感的碰撞、扭擰,又牽引出林默身份背後另一個更黑暗、龐大的組織。

這不難讓人想到日漫偵探鼻祖柯南里的「黑衣組織」。

人們愛看充滿心理鬥爭和掙扎的人物,正如戲劇青睞矛盾,觀眾青睞刺激,對「邊緣性」的期待和興奮,不僅不會影響追求真相的主心骨,更是一種拓展推理敘事外沿的嘗試。

正如中國推理小說作家蔡駿作出的定義:「真正的偵探小說,其懸疑是其外觀,心理是其內在的推動與懸疑的最終指向。」

陳思誠從來就不老實。從一開始,他就謀劃好了這茬。

兩年前《唐探2》的結尾導向了一個「獸性」的關係探討,加上劇版的「神性」元素,人性的多面複雜性被推到檯面上,甚至有股「自我」、「本我」與「超我」關係的意味。

本格派的嚴肅、喜劇片的輕鬆,完美犯罪的一一解構……縱然尚不敢斷言初具雛形的「唐探宇宙」正在朝著我們真正需要的國產推理IP邁進,但它必然已超出了純粹的犯罪探討,不難看出,其內核逐步染指人性博弈和價值精神的探索。

所以,在半個月後第三彈影版上映之前,或許可以回味一下去年今時,「唐探」熒幕上那句不經意透露的台詞:「神性的舉動,暴露了獸性的行蹤。」


作者 | 南風窗記者 劉肖瑤

排版 | GINNY

圖片 | 部分來源於網絡

南風窗新媒體出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