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傳統養生格言:大喜傷陽宜微抑

家庭醫學 發佈 2020-01-13T16:02:48+00:00

您手邊的健康管理專家家庭醫學主管單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辦單位:中華預防醫學會中國傳統養生格言大喜盪心,微抑則定,甚怒煩性,小忍即歇。

您手邊的健康管理專家

主管單位: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

主辦單位:中華預防醫學會

中國傳統養生格言

大喜盪心,微抑則定,

甚怒煩性,小忍即歇。

南朝劉宋•顏延之《庭誥》

冬至過後,隨著大地的陽氣回升,人體內的陽氣也慢慢從潛伏狀態開始生髮,是為新陽。新陽猶如草木嫩芽,很容易受傷。

因此,冬春養陽,非常重要的一點是不要斫傷新生的陽氣。

在人的七情中,大喜傷陽,而不巧的是,辭舊迎新,一元更始,又是喜慶的日子。於是,樂極生悲的慘劇年年都有重播,不可不慎。

顏延之,字延年,南朝劉宋文學家。

劉宋在動亂的南北朝時代,獲得短暫穩定,因而出現了陶淵明、謝靈運等文學大家。

顏延之與謝靈運齊名,當時並稱顏謝;與陶淵明私交甚篤,陶淵明死後他還寫了《陶徵士誄》。只是社會動盪,文風掃落,顏延之留下的傳世之作不多,《庭誥》即其中之一。

「家訓」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修身、齊家發揮著重要作用。大家比較熟悉的有《顏氏家訓》《朱子家訓》(即朱子治家格言)等。

顏延之的《庭誥》就是家訓。

據《南史·顏延之傳》記載,顏延之官運坎坷,二次被罷官後「閒居無事,為庭誥之文以訓子弟」。顏延之自己也在《庭誥》中稱:「庭誥者,施於閨庭之內,謂不遠也。」

養生是一個綜合工程,修身、齊家是基礎,故多讀家訓,不僅是教育子女,對老人養生也是功莫大焉!

中醫講七情致病,歷來有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等說法,世人多不以為然。其實,這是我國古人對疾病臨床現象的總結,豈是無謂之談?

中醫的心有兩方面含義,心之官則思,同時心又主血、主陽,掌控周身之血脈、陽氣。傷心會引起兩方面的疾病,一是癲狂,如《儒林外史》中范進中舉;一是心腦血管意外,即血脈方面的問題。

民間有「菜花黃,癲子狂」的俗語,即是春天易傷心陽所致;由於大喜而誘發心腦血管意外,臨床上也屢見不鮮,一些出血性疾病更是在春季多發。

陽為生機之本,得陽則生,絕陽則死。傷心即是傷陽,還會引起全身其他臟器的傷害。關於這一點,古代典籍多有論述,如《淮南子•原道訓》說:「大怒破陰,大喜墜陽。」《漢書•東方朔傳》說:「樂太甚則陽溢。」金代名醫張從正在《儒門事親》中說:「喜氣所至,為笑不止,為毛髮焦,為內病,為陽氣不收,甚則為狂。」《論衡》則教人抑喜以養陽氣。

喜怒哀樂,發自真情,本不可壓抑不發;但大喜傷心,又不可不防。所以顏延之說:大喜使心神動盪,需要稍加抑制以定心;過於憤怒使性情失控,需要稍微忍耐使之平復。這既是他對自己坎坷人生的總結,又是對後人的要求,我們不妨也學著點兒。

每天閱讀3分鐘 健康了如指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