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一天設計100張圖:廢掉一個人,就是讓他忙到沒空做自己

迪迪乾貨 發佈 2020-01-10T16:11:53+00:00

前幾天,在微博上看到:有一家公司要求設計師一天做100張圖,公司表示,因為是做服務行業,為了給客戶提供極致的服務,對部門管理很嚴厲,對員工的要求也很高。



一天做100張圖,看似很忙,實際……

前幾天,在微博上看到:有一家公司要求設計師一天做100張圖,公司表示,因為是做服務行業,為了給客戶提供極致的服務,對部門管理很嚴厲,對員工的要求也很高。

而離職的設計師是說,公司經常會提出這樣的要求,但不理睬,也許是他們很無知。



這話說得有些矛盾。

給客戶提供極致服務,但要求設計師一天出100張設計圖。

這是哪門子的極致服務呢?

直接套100個模板,然後打幾個字,這叫做極致服務?

而這位設計師為啥離職,不說年底變相辭退這個理由,單純從工作內容來說,可能是覺得沒啥意思,每天看著很忙碌,坐在電腦前,複製粘貼,出100張設計圖,不斷地消耗自己的能力,沒有成長。

用現在話來講就是:廢掉一個人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瞎忙。

瞎忙的人用一個詞來講就是「窮忙族」。





日本經濟學家門倉貴史給它下的定義是:每天繁忙地工作卻依然無法過上富裕的生活。

是不是很扎心?

我們用低質量的忙碌,給自己製造一個努力的幻覺,然後,活在「年輕人就該吃苦」的海市蜃樓里。



忙是常態,高質量的忙是能力

現在社會,生活節奏快,忙成為常態。

忙可以,但瞎忙不行,要學會高質量的忙。

在看瀟洒姐王瀟的《時間看得見》這本書,我很佩服瀟洒姐的做事能力。

書中提到2015年6月-10月,是她前半生最忙的一段時間。忙到什麼程度?上午在趁早工作,開例會、算成本、選產品,了解大家的工作進度;那段時間公司在進行首輪融資,要有商業計劃書,要跟律師一起討論融資協議,盡職調查;公司搬家,選擇地址、裝修、挑家具;下午去時尚集團,每個月要完成兩本刊物的合刊,要寫卷首語、接受培訓、開選題會、拍封面、做廣告收入預算、開發新媒體、參加線下活動,還要去紐約、芝加哥出差。這麼忙還有時間參加澳大利亞黃金海岸舉行的馬拉松比賽;給女兒挑選幼兒園,在此同時,還寫了新書《按自己的意願過一生》,還要健身、美容、保持體型……

在這期間,家中的貓生病住院,還要探望貓,最終貓還是離開了,當時瀟洒姐在寵物醫院哭了一會兒,一邊哭一邊離開去做下一件事情。

上面說的所有事情,都集中在4個月內,普通人可能一半都不完成,但瀟洒姐都順利完成了。

瀟洒姐說,那一段時間,她逼迫自己學習使用優先級原則,同時在做任何一件事情保持絕對的專注,訓練自己迅速進入心流的狀態。

《心流》的作者提到:一個人的身體或頭腦,在自覺努力完成某項艱難且有價值的工作時,往往是最優體驗發生的時候。

也就是說工作帶給我們的挑戰,需要持續而又專注克服困難,這樣才能獲得成就感。

我們討厭工作?討厭忙碌嗎?

不。

我們只是討厭那個忙忙碌碌但收效甚微的自己。



懂得取捨,你不是消防員

很多人會陷入低質量的忙碌,是因為什麼事情都干,把自己當成消防員,哪裡有火就去哪裡。

曾經有一個全職媽媽問我,為什麼你上班都能持續寫文章,而我別說寫了,連看書的時間都沒有。

我就叫她把自己一天的時間安排寫下來發給我。我一看:早上5點多起床,然後給寶寶做飯燒菜,接著去買菜,燒菜,整理房間,陪孩子玩,到了晚上除了日常性事務,還要陪著孩子睡覺。

我就問她:「能不能晚上的時間抽出2小時讓孩子的爸爸帶。」她說:「不行,他帶不好孩子。」我說:「那周末挪出一天的時間,把孩子交給婆婆其他人。她又說:「不行,周末我要陪著娃出去玩,這是我們的親子交流時間。」我又問了其他時間安排,能不能讓別人干或者換種方式,她總能用各種理由反駁我。

看到這裡,我就說:「那你確實沒有時間看書寫文。所有的事情你都要自己干,讓丈夫帶娃,你嫌棄他帶不好;燒菜做飯這事情,你覺得這是分內的事情,所有的親子時間都分給你。你所有的時間都賣給家務活,賣給孩子,唯獨沒有賣給自己。」

我發現一件很奇怪的事情,瞎忙的人有個特點,把自己當成超級英雄,所有的事情都要自己干,不分配任務,不求助他人幫助。

瞎忙的人時間分配就是「撒花椒麵」,每項任何都安排一點事情,但每件事情都做得一般,還抱怨時間不夠用。



而高效的人,明白一個人的時間和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什麼都做好,他們會果斷放棄低價值的事情,或者分配給其他能做的人做,懂得把時間用在刀刃上。



越忙的時候,越要停下來

比爾蓋茨會給自己設立「思考周」,獨自一個人前往胡德運河,在一座小房子裡度過一周,房子裡沒有手機,電腦,只有書籍還有紙筆。在這一周里,比爾蓋茨每天都在閱讀書籍和論文,記錄下可以幫助他理解未來的事情。

比爾蓋茨把這個狀態形容為「CPU時間」,CPU是中央處理器,它是執行電腦程式的指令,沒有它,電腦就不能運算。

我們普通人不能像比爾蓋茨一樣花費一周的時間,把自己困在「小黑屋」,但每天抽出1個小時,或者一周抽出1個小時的時間,專注於做一件事情,這還是可以做到的。

《深度工作》這本書提出兩個概念:深度工作和浮淺工作。

深度工作是指在無干擾的狀態下專注進行的活動,這個時間段,你可以提高技能,創造新價值。

浮淺工作是指做一些要求不高的事務性任務,會受到干擾。這種工作非常瑣碎,很容易重複,被人替代。

多一點深度工作,少一點浮淺工作。

當你發現自己越來越忙,但內心越來越空虛的時候,不要急著奔跑,而是停下來審視自己。

給疲憊的自己一點緩衝,緩解焦慮,找回目標,回歸內心平靜後,重新回歸現實。

一味沉浸在自我欺騙式的瞎忙中,離真實的自己越來越遠。

一個人太過安逸容易廢掉,但也別忘了不停地瞎忙,也容易廢掉一個人。

正如電影《無問西東》中梅校長說:「人把自己置身忙碌當中,有一種麻木的踏實,但喪失了真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