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出色的概念構想了一種可變形機器人用以探索土星衛星泰坦

天文在線 發佈 2020-01-10T16:42:23+00:00

圖:現階段變形機器人的模型目前為止,變形機器人早期測試的結果看起來很有希望,3D列印出的模型現在可以做到在地面滾動前進,但同時也可以將自身分裂成兩部分,上半部分以無人機形態飛行。作為太陽系中僅次於木衛三的第二大衛星,泰坦比水星還要大,但質量只有水星的2/5。

圖:藝術家描繪的土衛泰坦上的變形機器人及其多樣的組件。


當你可以一次性發送多個探測器而非僅僅一個去探索新世界的時候,何樂而不為呢?NASA高度概念化的變形機器人---由可部署的幾台小機器組成的模塊化,可變形,可自組裝的機器人---就是基於這樣的想法而誕生的。

這種變形機器人的構想目前屬於NASA「創新先進概念」項目(NIAC)的一部分,該項目旨在鼓勵研究人員想出探索遙遠世界的創新性新方法。根據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發布的消息,變形機器人由機器人專家Ail Agha和他來自史丹福大學及康奈爾大學的同事在該實驗室負責設計和組裝。

該空中兩棲機器人仍處於其研發初期,一旦該構想被證實可行,機器人就可用於探索太陽系中除地球外唯一存在液體的天體---儘管是些討厭的油狀液態甲烷---土衛泰坦的動態環境。

圖:現階段變形機器人的模型

目前為止,變形機器人早期測試的結果看起來很有希望,3D列印出的模型現在可以做到在地面滾動前進,但同時也可以將自身分裂成兩部分,上半部分以無人機形態飛行。Agha及其同事表明這僅僅是個開始。他們最終在其他可選項中為機器人添置游泳,漂浮,探索洞穴的零件。

的確,該裝置對於有著寬廣的甲烷海,流動的河流和複雜地形的泰坦而言,將會很完美。按NASA所言,泰坦除了有洞穴系統,還有能噴發出氨或水的冰火山。至少可以說,能有一個機器人來探索泰坦的上述特徵無疑是非常好的。

「我們現有的與地表成分,崎嶇的地形,甲烷湖泊,冰火山相關的信息相當有限---我們所掌握的只有大概,但不知道具體細節。」Agha在NASA的新聞稿中說道,「所以我們考慮如何創造一個萬用的,可穿越不同地形又袖珍到可以放在到火箭上的系統」

在機器人理想化的最終形態里,變形機器人將是可變形,模塊化,可自行組裝的,並由小的被稱作「協作機器人」組成。每個協作機器人將裝備小的推進器,使它們可以各自獨立地移動。協作機器人「也可以探查洞穴,並形成鏈以與地表保持聯繫,」NASA表示,「或者變為球狀在平坦的表面滾動以節約能源。」

一旦到了泰坦的地表,系統的著陸部分,或Agha所說的「母船」,將為它的協作機器人軍隊提供能源。同時,著陸器也可以裝備豐富的科學儀器和工具。團隊估計,一個大約3米(9英尺)寬的著陸器---差不多和2005年探訪泰坦的惠更斯著陸器一樣大---可裝載10個協作機器人。但與其他著陸不同的是,該著陸器能夠飛越泰坦稠密的大氣。

雖然變形機器人現在還是半自動的,仍需要人來指導,但出於探索泰坦的複雜性,最終機器人將能完全依靠自己完成工作,更別說控制它所有的可移動部件了。考慮到信號要花去超過70分鐘才能到達泰坦,全依靠地球的任務控制人員來作業系統將是非常尷尬的。

… 很顯然現在還有許多要做的工作,變形機器人還遠未做好準備。幸好我們還有NASA的「蜻蜓」無人機可以期待。這架旋翼飛機的著陸器計劃於2026年發射並在2034年左右抵達泰坦。

泰坦是土星最大的衛星,太陽系第二大的自然衛星。它同時也是已知的唯一一個有著稠密大氣的衛星。泰坦是受土星引力繞其運動的第六顆衛星。由於泰坦有月球的1.5倍大,質量更是月球的1.8倍,因此常被稱為類似行星的衛星。作為太陽系中僅次於木衛三的第二大衛星,泰坦比水星還要大,但質量只有水星的2/5 。

參考資料

1.WJ百科全書

2.天文學名詞

3. George Dvorsky-小韓-gizmodo

如有相關內容侵權,請於三十日以內聯繫作者刪除

轉載還請取得授權,並注意保持完整性和註明出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