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書店」方所重慶店宣布6月關店,租約到期還是另有隱情?

上游新聞 發佈 2020-01-10T17:09:13+00:00

作為初代「網紅」書店,位於觀音橋陽光世紀的方所書店,曾一度引發重慶市民的打卡熱潮,其轟動程度與鍾書閣進入重慶時不相上下。

1月9日,方所文化官微發布消息,方所重慶店將於2020年6月25日終止營業。作為初代「網紅」書店,位於觀音橋陽光世紀的方所書店,曾一度引發重慶市民的打卡熱潮,其轟動程度與鍾書閣進入重慶時不相上下。該消息爆出後,不少網友紛紛表示惋惜,而方所文化則回應網友稱「未來可期」,其門店公告也透露「短暫的離別並非結束」,言下之意並沒有放棄重慶市場。

記者了解到,作為進入重慶較早的連鎖書店品牌,方所重慶店位於重慶最繁華的觀音橋商圈,具有選址、人流量、知名度等多重優勢。方所重慶店走向關店,對當前的實體書店行業會帶來哪些啟示呢?

方所重慶唯一門店即將關店

1月10日,記者實地走訪了方所重慶店,與往常不一樣的是,店門前多了一則公告。「由於本店與業主公司的租約到期,本店將於2020年6月25日終止營業。」在公告末尾,則提到:「短暫的別離並非結束,未來仍然可期,方所期待您一如既往的支持。」方所重慶店的店員則告訴記者,目前正在積極尋找新店址。

由於是工作日,店內看書的人較為稀少,店內的台階兩側僅有寥寥數人坐著閱讀。不過,咖啡消費區仍然聚集了不少閱讀或工作的人。整體來看,現場並未出現打卡潮,消費主要集中在咖啡、手作等區域。

據了解,該店於2015年3月試運營,2015年5月正式開業運營,是繼廣州、成都後方所在國內開設的第三家門店。書店總面積約2400㎡,共分為書籍區、美學生活區、植物區、小方所區、咖啡區、服裝區等區域,涵蓋14萬冊圖書,品種多達4萬多種。在空間設計上,方所重慶店突出表現了重慶地貌特徵與人文特質。2018年,該店還曾在「重慶書刊發行三美」頒獎典禮中獲得重慶第一屆「最美書店」稱號。

位於觀音橋陽光世紀的方所書店,是其在重慶的唯一一家門店,該店關店後,全國將僅剩3家方所書店。

有網友在方所文化官微下留言「關門了,比較可惜」、「那我的抓緊多去幾次」、「離別,只是更好的開始」,還有網友反思關店是否是大家「只顧著好好看書,不買書」。而官微回覆中提到「未來可期」、「請繼續期待我們」,也透露出其並未放棄重慶市場。

選址失敗或是關店最大原因

坐擁觀音橋商圈的地理優勢,方所書店為什麼還是「做不走」呢?起對外公開的原因為「租約到期」,但不選擇續約的原因又是什麼呢?對此,書店工作人員並未做正面回應。

記者注意到,該書店所在的購物中心為陽光世紀,開業不到兩年轉型為新世紀奧特萊斯,主要銷售折扣商品。在進入書店的必經之路上,可以見到大大小小的品牌折扣店、奶茶店、甜品店等,優惠海報的橫幅隨處可見,這無疑與作為「最美書店」的方所氛圍並不相符。而在店內,除了品類齊全的書籍、雜誌、文創產品,方所還銷售藝術品、伴手禮、手作等,部分產品價位高達數千元,點評網站上顯示其咖啡消費均價在50元左右。

在這一環境中,儘管該書店自身實力不俗,但調性之間的錯位,要吸引人們在此持續性的閱讀和消費,有不小的難度。

方所開業之後,其所在的觀音橋商圈,陸續開設了多家連鎖書店。此外,南之山書店、言幾又、新山書屋、鍾書閣等新興「網紅」書店的出現,也帶走了人們原本的注意力。

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方所重慶店的業績在全國四家店中表現較差,對品牌增益較小。「方所重慶書店定位與所在商場客群偏差較大,這是其入駐時未能預料的,算是踩了『坑』,因此撤店是正常的。」

「方所重慶店關店是多種因素造成的,首先是對品牌效應過度自信,第二是對門店的經營模式摸索得並不清楚,第三是商場選址不夠好,很難帶來自然人流。」另一位業內人士表示,在這幾點中,第二點經營模式是最主要因素,所有實體運營都要紮根於門店,與顧客進行連結,未能獲得足夠的盈利支撐起運營,可能才是造成問題的根源。

重慶其他網紅書店如今活得如何?

去年初,鍾書閣入駐重慶楊家坪商圈,因為魔幻山城的設計風格,一躍成為打卡勝地。開業半月,就已接待20餘萬人次,在鍾書閣全國18家書店中排名第一。在當時引發了「拍照比看書多」、「書店淪為景點」等爭論,不得不通過排隊限流來維持現場秩序。

截至目前,該店相關負責人透露,鍾書閣客流量已經逐步趨於平穩,日常客流量為800到1000人次,節假日為3000人次左右,僅有節假日會出現排隊現象。據了解,在去年9月份,該書店客流量已經有所下降,節假日期間圖書銷售為千冊左右。對於是否盈利,該負責人表示:「現在基本收支平衡。」

而從南山起家的南之山書店,在2015年時,也是一枚妥妥的「網紅」。該書店融合了圖書、餐廳、咖啡、酒吧、博物館、民宿等多個板塊。儘管位於山上,打卡的人仍然絡繹不絕,到周末時甚至要預約才能進入。而四年後,南之山書店宣布下山,分別在江北嘴和鴛鴦課設了商務社區店和居民社區店,延續了此前的複合業態,並作了差異化設計,模糊了「網紅」屬性。

該書店創始人之一車韻曾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書店要生存的長久,就必須直面文化和商業,同時要在文化性、藝術性、與盈利之間做出平衡。「多業態的存在,會讓許多原本不愛看書的人走進書店,而一旦進入,就有可能帶走一本書。」據悉,截至目前,其三家門店中,除了一家未盈利,其餘都實現了盈利。

深度

完善盈利模式是實體書店當務之急

實體書店行業普遍存在盈利難的問題,尤其是電商興起後,更是加劇了生存困境。《2018-2019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顯示,中國書店最多的10個城市中重慶位居第三,2018年擁有2439家書店,較2017年減少了34家。

但隨著書店們紛紛開始轉型,各自開始了多業態聯營,探索出圖書銷售之外的盈利模式,情況似乎有所好轉。《2019-2020中國實體書店產業報告》顯示,2019年中國實體書店數量超過70000家,美團點評上書店打開數據顯示,2019中國新開書店數量超過4000家。2019年中國關閉的書店有500多家,新開店數量是關店數量的8倍。

書店數量的增多,意味著實體書店行業已經逐漸從幾年前關店潮的影響中走出。不過數量的增多,業態更為多元,也表示今後的競爭將進入新的階段,或許會更加激烈。

據了解,在民營的實體書店中,實現盈利的僅為少數。記者梳理髮現,重慶各「網紅」書店在盈利方面的表現參差不齊,精典書店2016年由於租金成本原因,搬離解放碑,後入駐南濱路,但自其創辦以來,盈利時少,困損時多。鍾書閣重慶店前期投入較大,目前尚未收回成本。南之山書店的三家店中,有一家未實現盈利,仍然在不斷探索經營模式。

不過,並非沒有佼佼者。2019年,60家品牌書店整體銷售同比增長35.9%,西西弗書店再次成為全國營收最高的書店連鎖品牌。數據顯示,西西弗書店2019年前10個月營收12億元,圖書銷售額9.5億元,咖啡等餐飲收入1.8億元。

有業內人士認為,方所重慶店關店帶給行業的啟示是,應該加快探索書店以圖書為核心的經營模式,文化和盈利都要兩手抓。「文化是書店的立身之本,應該回歸圖書銷售的屬性,同時盈利是生存之本,無法實現盈利也不能長久發展下去。從去年各書店的表現來看,多元業態已經是普遍趨勢,但『顏值』、『設計』更像是關鍵詞,『噱頭』足夠,後續的圖書銷售支撐仍然不足。因此,未來應該會繼續完善各自的經營模式,抓住實體書店市場回暖的機遇,引導人們閱讀和消費。」

《溝通金字塔》作者、重慶理工大學MBA教授姜維告訴記者,圖書作為一種標準化商品,新老產品數量巨大,生命周期長達10年,人們閱讀需求長尾化,電商平台的銷售優勢更為明顯。因此,除超大書城外,線下書店的盈利普遍來自於非圖書產品和服務。「實體書店要想走得長遠,除了提供優質的閱讀體驗,還取決於其主營的其他銷售和服務,比如文化用品、辦公用品、咖啡茶歇、票務代理、活動策劃等,並且應做好各業態間的平衡。」

上游新聞·重慶商報記者 唐小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