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不是輸了不該輸的這一戰,秦國將提前20年統一中國

煮酒君 發佈 2020-01-10T17:21:16+00:00

"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這是詩仙李白對戰國末期秦國統一六國這段歷史所進行的藝術化表述。

"秦皇掃六合,虎視何雄哉。揮劍決浮雲,諸侯盡西來。"這是詩仙李白對戰國末期秦國統一六國這段歷史所進行的藝術化表述。讀到這兩句詩時,相信人們腦海中都會浮現秦始皇派出秦軍席捲神州大地的壯烈場面。

但實際上,秦國的統一遠沒有那麼一帆風順。從西北邊陲的小國到威震天下的強國,秦的崛起之路可謂是十分艱難。

秦國原本積貧積弱,不被中原諸侯認可。但經歷了商鞅改革、張儀連橫遊說等事件後,它終於成為了戰國中後期的主角。

崛起途中,秦國當然引起了其它諸侯的忌憚。於是東方的國家們為了避免唇亡齒寒,便擱置鬥爭,先一致對付秦國。儘管因為秦軍的剽悍,導致"九國之師,逡巡而不敢進"。但秦國還是曾經因為失利而導致統一大業被推遲,這其中最失誤的一場戰爭,甚至讓六國多苟延殘喘了二十多年。

白起是我國古代史上最傑出的將領之一,他最具代表性的戰役便是著名的"長平之戰"。在這場與趙國的戰爭中,白起率領秦軍創造了"前後斬首虜四十五萬人"的驚人戰果,這也直接導致各國對秦的態度轉變為了驚懼。

此戰之後,白起原本打算乘勝追擊,攻破趙國首都邯鄲將其滅國,但宰相范雎則嫉妒白起的功績而勸說秦昭襄王選擇了與趙國講和。

一番交涉後,雙方商定趙國交出六座城池,來換取秦國的退兵。然而這時,趙國的虞卿卻向趙王提出,與其拿出六座城池給秦國,讓其更加強大後再來侵略,不如用六座城池換取與齊國結盟,聯合其它諸侯一同進攻秦國。

於是,趙國便與齊國、魏國、楚國聯合,並結好韓、燕兩國,準備與它們共同抗秦。

周赧王五十六年(前259),秦昭襄王見趙國不但不如約交出城池,還和其它諸侯聯合,便十分生氣地派出秦軍二十萬直取趙國都城邯鄲。當時,白起病重到無法下地行走,所以昭襄王只好命五大夫王陵率領全軍。面對氣勢洶洶的秦軍,趙國老將廉頗拚命抵擋,而趙相平原君則是向魏、楚等國求援。

在趙人的眾志成城之下,王陵率軍作戰到第二年卻徒勞無功,為了爭取最後的勝利,昭襄王再加兵十萬,但王陵指揮不當,秦軍士卒陣亡數萬卻沒有什麼實際效果。

昭襄王見狀,本想改任白起為主將,但白起仍然以生病為由不願赴任,他只好又派出王齕代替王陵。王齕帶著十萬援軍投入戰場,但仍然是難以取得進展。

不過,經歷幾代的積累,秦國國力還能勉強支撐這場戰爭,昭襄王再派鄭安平率五萬人、大量糧草支援前線。秦國以舉國之力討伐趙國,而以邯鄲孤城苦苦支撐的趙國漸漸糧草耗盡,無奈之下,平原君親自出使楚國,而其妻子則是寫信責備和催促自己在魏國很有聲望的妹夫信陵君。

當時,秦昭襄王警告其它諸侯,如果誰要幫助趙國,那麼趙國滅亡後就會成為下一個被討伐的對象,楚王、魏王都心存顧慮。不過,平原君最終靠著門客毛遂的英勇表現說服了楚王出兵十萬相助,而信陵君則在收到信後偷出調兵用的虎符,挑選了魏軍中八萬精銳士卒前往邯鄲。雖然成功請到救兵,但邯鄲已然難以撐到救兵來到。

危急關頭,平原君散盡家財招募了三千敢死隊攻打秦軍,並取得了"秦軍為之卻三十里"的優異成果,正是靠著敢死隊的英勇發揮,魏國、楚國的軍隊終於及時趕到。在三國聯軍的夾擊下,秦軍只得撤軍離去,而秦軍一敗,韓國也加入聯軍,與之共同收復了曾被秦國占領的韓、趙、魏城池。終於,這場邯鄲之戰以秦國大敗告終。

根據推測,秦國在此戰中損失慘重,士卒戰死者高達二十萬,糧草消耗不計其數,而城池則是失去多座。

此戰之後,秦國不得不重新回到崤函以內休養生息。而讓六國多存活了二十多年的說法,也正是出自於此。

邯鄲一戰不但極大的損耗了秦國的國力,也導致秦國短時間內難以對六國再形成太大威脅,可惜諸侯們沒有抓住這一機會加強聯繫,所以最終還是難逃滅亡的命運。

除了上文所說的,其實秦國還有一項巨大的損失,那便是白起。

之前說到,秦昭襄王本想任用白起,但白起當時病重所以沒有成行,後來王陵戰敗,白起仍然託病推辭,秦軍逐漸開始戰敗後,昭襄王強令白起出發,但剛啟程沒多久,他又因為白起"其意怏怏不服,有餘言"而將其賜死,一代名將就這樣失去了性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