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懿犯下的一個錯誤,禍害中國400年,楊廣李世民因此丟臉

歷史評談 發佈 2020-01-09T18:33:57+00:00

作為晉朝奠基人之一,司馬懿將「忍」字功夫發揮到了極致,隱忍數十載之後,突然發動高平陵之變,由此司馬家族一飛沖天,對西晉的建立可謂功不可沒。但就他個人能力而言,卻是長於內政,而短於國防大戰略,由此犯下一個錯誤,折騰了中國400年,隋朝楊廣、唐朝李世民因此而丟臉。初平元年,經同鄉徐榮

作為晉朝奠基人之一,司馬懿將「忍」字功夫發揮到了極致,隱忍數十載之後,突然發動高平陵之變,由此司馬家族一飛沖天,對西晉的建立可謂功不可沒。但就他個人能力而言,卻是長於內政,而短於國防大戰略,由此犯下一個錯誤,折騰了中國400年,隋朝楊廣、唐朝李世民因此而丟臉。

初平元年(190年),經同鄉徐榮推薦,董卓任命公孫度為遼東太守。於是,公孫家族就此成為遼東一霸,是事實上的割據政權,但在曹操一統北方之後,遼東上表稱臣。但在青龍五年(237年),魏國遼東太守公孫淵(公孫度之孫)反叛朝廷,自立為燕王。第二年,雄才大略的魏明帝曹睿,命令司馬懿剷除公孫淵勢力,這是司馬懿唯一一次參與平定邊疆叛亂。

司馬懿到達遼東之後,戰事非常順利,縱兵激戰,三戰三捷,大破遼軍,包圍敵之巢穴襄平。隨後,魏軍攻入襄平,屠滅當地十五歲以上男丁,隨後乘勝平定了遼東、帶方、樂浪、玄菟四郡。是年底,遼東平定,司馬懿班師回朝。

然而,司馬懿平定叛亂之後的處置,卻犯下一個錯誤,他將公孫家族治下百姓四萬餘戶,全部遷回中原地區。在司馬懿看來,將此地人口遷回中原,是能免除後患,但不料卻埋下一個更大的隱患,養出一個更麻煩的敵人,折騰中國400餘年!

高句麗,開始主要由濊貊(huì mò)和扶餘人組成的政權,後來又吸收一部分靺鞨人、古朝鮮遺民及三韓人。漢元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扶餘人朱蒙在西漢玄菟郡高句麗縣(今遼寧省新賓縣境內)建國,故稱高句麗,當時只是一個微不足道的蕞爾小邦,受到漢朝庇護,隨後疆域迅速擴大。

王莽篡漢時,高句麗發動數次小型叛亂,猶如狗皮膏藥一般讓人煩,只是漢朝無心理會高句麗罷了,王莽將高句麗改成「下句麗」。東漢末年董卓亂政,天下大亂之際,高句麗妄想圖謀整個遼東,但遼東的公孫度讓高句麗數次碰壁,甚至公孫度之子公孫康為了教訓高句麗,還曾攻破高句麗國都丸都城。

然而,司馬懿將遼東人口遷回中原,卻留下了一片空白之地,讓盤踞在東北地區的高句麗欣喜若狂,高句麗從此徹底沒了阻礙。在此後數百年間,高句麗不斷擴張,到隋朝時疆域東部瀕臨日本海,南部控制了漢江流域,西北跨過遼水,北部到輝發河、第二松花江流域,成為一個橫跨千里、治下人口多達四五百萬、軍隊不下三十萬的強大政權。

從東漢末年到高句麗滅亡,這個東北小政權一直是中原王朝的噩夢,一直折騰著中國,甚至到了隋唐時期,還讓楊廣與李世民丟臉!

這時,高句麗得隴望蜀,開始覬覦中原王朝的幽燕之地,令中原政權如芒在背。

隋開皇十八年(公元598年),高句麗率先發難,派兵進攻遼西,對此隋文帝堅決反擊。隋煬帝楊廣繼位之後,為了消滅高句麗,前後發動了三次大規模軍事行動,最多時發動近百萬大軍,即三征高句麗。可惜,楊廣三征高句麗每一次都失敗而歸,將強盛的大隋王朝折騰的奄奄一息。而得勝的高句麗,甚至將隋朝戰死的戰士遺骸,搭建成一座京觀,由此羞辱隋朝。

鮮為人知的是,隋煬帝楊廣徵討高句麗時,留下這麼一句話:「勿為子孫留遺患」。從國防戰略安全上看,楊廣目光長遠,深知高句麗的危害,所以才不顧一切的要除掉高句麗,只是動作急躁了一些。

楊廣看到的高句麗危害,李世民自然也能看到。所以,李世民也發動征討高句麗的戰爭,可惜最終還是沒能成功,直到唐高宗李治時期才徹底消滅高句麗。唐高宗時期,之所以能消滅高句麗,實際是隋唐長期對高句麗的戰爭,消耗了高句麗的國力,最終水到渠成,因此滅一國從來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縱觀高句麗的擴張史,其中一個關鍵點就在於司馬懿,他將遼東民眾遷移到中原地區,導致遼東出現權力空白,看似解決了一時之憂,卻埋下了高句麗這個更大的麻煩,讓高句麗得以迅速發展。遼東出現權力空白,即便沒有高句麗出來,也會出現其他什麼句麗,所以說司馬懿缺乏長遠的戰略眼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