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唯一教科書式的行書,寫最沁人心脾的經典詩歌,好字好詩好帖

清雅閣書畫 發佈 2020-01-09T18:50:48+00:00

趙孟頫【zhàomèng fǔ】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書者介紹盧定山,1945年生,廣西邕寧縣人,中書協會員,副現任廣西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南寧市文聯副主席、南寧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

前言:

歡迎您來到清雅閣,清雅閣的創辦初衷便是以傳承中華文化精神,發揚中國國粹藝術。為廣大藝術愛好者搭建藝術交流平台,我們將始終秉持創作優質書畫內容的宗旨砥礪前行。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

申明:本文由清雅閣書畫原創首發頭條,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



行書的便捷及主副筆變化簡述:






行書書寫便捷,易於識讀,有廣泛的應用面,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他的方法是以草書的體勢、筆勢作用於行書,就產生一種行草相雜的書風,即所謂的「一筆書」。宋代的米芾是繼承這種筆法的典範,但「一筆書」主要還是應用於信札。獻之提醒父親改體體現了他的獨特眼光,從其晚年的作品來看,他是欣然接受了這種提議,或者也可能是兩人的暗合。




行、草書不僅僅主筆變異,副筆的變異更大,副筆有時可變為主筆,更多的是自身的變異。當副筆和主筆的功效特點發生變化時,對變異的副筆須作主筆看待。由於行、草書的創作有即興性和隨意性的特點,「同字差別貌,同筆差別形」是行、草書創作的重要技巧規則。它更須作者要具有較強的控鋒能力、變化能力、應變能力、體現力以及對字型的組塑能力等等。





趙孟頫【zhào mèng fǔ】是元代初期很有影響的書法家。《元史》本傳講,"孟俯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讚譽很高。據明人宋濂講,趙氏書法早歲學"妙悟八法,留神古雅"的思 陵(即宋高宗趙構)書,中年學"鍾繇及羲獻諸家 ",晚年師法李北海。




書法筆法的變化是極為複雜的,尤其是行草書,很難以定量分析。在「發力點」這個問題上變化就十分複雜。我們發現在傳統經典行草法帖中,古人在「發力點」技巧的運用上是非常有技巧的,手段也是非常多樣的。我們分析大體有,常規式(或稱經典式)、均衡式和變異式三種「發力點」的技巧。








古代的每一部法帖,在用筆上,幾乎都是一種個性化特徵的具體體現。就一部具體的法帖而言,其個性的鋒變技巧,會形成一種鮮明而獨特的「線性」特徵。如朱耷的作品就很具典型意義。他運筆採用平均式的發力方法,極少重按輕提,鋒變的幅度很小,點畫線條粗細均勻,所以,他的線條就有他自己獨特而鮮明的「線性」特徵。不用看整幅作品,只看一個字,就可以通過其「線性」特徵斷定為朱耷手筆。









詩歌起源於上古的社會生活,因勞動生產、兩性相戀、原始宗教等而產生的一種有韻律、富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形式。詩即歌詞,在實際表演中總是配合音樂、舞蹈而歌唱,後來詩、歌、樂、舞各自發展,獨立成體,詩與歌統稱詩歌。

書者介紹

盧定山,1945年生,廣西邕寧縣人,中書協會員,副現任廣西書法家協會副主席、南寧市文聯副主席、南寧市書法家協會名譽主席。自幼酷愛書法藝術,多年來臨池不輟,博採眾長,力求藝術性與實用性的統一,自成風格。

  • 行書在書寫過程中,筆毫的使轉,在點畫的各種形態上都表現得較為明顯,這種筆毫的運動往往在點畫之間,字與字之間留下了相互牽連,細若遊絲的痕跡,這就是絲連。行書是楷書的快寫,是楷書的流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