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坑」投資人的隊伍里,王家衛之後,又多了個賈樟柯

一日槿花 發佈 2020-01-09T19:20:38+00:00

如果要在國內投資拍電影,投資人第一時間會想到張藝謀、徐崢、沈騰,因為他們都出過「爆款」,獲得過極高的票房。


如果要在國內投資拍電影,投資人第一時間會想到張藝謀、徐崢、沈騰,因為他們都出過「爆款」,獲得過極高的票房。投資他們,基本上等於「好口碑+高票房」,最不濟也會想到王晶,雖然他拍了無數爛片,口碑好壞參半,再往下看,還有馮小剛。雖然在拍攝完《只有芸知道》之後,他已經感慨「廉頗老矣」,有些想退出導演行列的徵兆。

但是投資他們依然是最把穩的,起碼能保證不虧損,要求放低一些的話,即使虧損,也不至於虧到血本無歸。

但很少會有以掙錢為目的的投資人找王家衛、侯孝賢和賈樟柯拍電影,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拍文藝片的


拍文藝片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不掙錢。當然,也不是完全不掙錢,但能掙錢的,屈指可數。投資人為何要放著商業片,喜劇片這類基本穩賺不賠的類型電影不拍,跑去冒險投資一個還說不清楚能否掙錢的文藝片?

有一期《吐槽大會》上,香港導演王晶作為吐槽大咖被導演畢贛問到一個問題:你拍文藝片嗎?王晶當時就急了,連珠炮「懟」了畢贛一把:你拍文藝片,你全家都拍文藝片!這並不是說王晶排斥文藝片,如果排斥,他就不會一邊拍《精裝難兄難弟》來調侃王家衛,一邊又對王家衛羨慕得不行,怒贊王家衛「他的勇氣非常值得佩服,他很堅持走他那條路,那是一條很艱辛的路,讓我走,我可能沒有那麼大的勇氣。」還不惜血本支持同樣拍文藝片的許鞍華。

王晶之所以對「文藝片」三個字這麼敏感,是因為他明白一個道理:拍文藝片真的很難掙錢。

王晶也拍過文藝片,但那幾乎成了他的「噩夢」,拍《笨小孩》的虧損,讓王晶對文藝片望而卻步。但他始終認為:文藝片是電影的根基,沒有文藝片,電影圈就失去了「靈魂」。所以他選擇了迎合大眾口味,拍了無數商業片,喜劇片,還有一些不適宜描述的類型片。


王晶對自己的定位也很明確,他自嘲自己就是個打工的,要為老闆掙錢。和別的普通打工者並無二致。這種「為老闆考慮,站在老闆身前」的導演自然討投資人的歡心,而不可否認的是,王晶確實拍出了很多高票房好口碑的電影作品。

但王晶不拍文藝片,不代表別的導演不拍,因為那是他們的理想。周星馳的電影《少林足球》里有句經典台詞:沒有理想,那跟鹹魚有什麼分別?

總有這樣一些人,他們不甘於變成讓人,同時也令自己討厭的「鹹魚」,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歷經坎坷,被荊棘扎得鮮血淋漓,但是他們從不放棄,負重前行,一路上披星戴月,最終,他們都抵達了理想的彼岸。而有的人,則在現實面前望而卻步,忘記了曾經的理想。

王家衛和賈樟柯無疑是這些逐夢人中的佼佼者。

王家衛的「慢」

王家衛因為喜歡戴墨鏡,所以圈內對他有個稱呼——墨鏡王。

除了喜歡戴墨鏡之外,王家衛還有一個圈內眾人皆知的習慣——拖稿。

關於王家衛,有一個流傳最廣的故事。當年尚未成名的王家衛在新藝城影業「打工」,職業是編劇。新藝城由黃百鳴、施南生、曾志偉等人創立,是當時正火的電影公司。 在新藝城,施南生負責人事。

有一次施南生髮現,她已經給一個編劇付了兩個月工資,但這個叫「王家衛」的編劇從沒在公司出現過,也沒交過稿。好奇之下,她去問老闆黃百鳴:你新簽的編劇還來不來?不來的話我就裁掉了。 催稿電話打到王家衛家裡,母親知道後特別擔心他。王家衛安慰她:「放心,我明天寫完。」

可是,王家衛沒有完成。他太專注於自己的節奏了。他酷愛喝咖啡,喜歡去咖啡館寫劇本,最討厭辦公室辦公。直到多年之後他依然感嘆:現在好像再也沒有這樣的地方了,我很懷念那時沒有人的咖啡館。王家衛最理想的劇本創作時間是6個月,可是,在當時香港那種快節奏的工作模式下,哪裡有公司願意花過多的時間來等一個寂寂無名的編劇?

老闆黃百鳴給王家衛三個星期的時間寫稿,寫不完就要走人,王家衛緊趕慢趕,終於趕出來了,可是結果讓老闆黃百鳴很不滿意,給了王家衛四字評語:廢紙一沓!


很快,王家衛就被辭退,丟了飯碗。

之後王家衛輾轉去了一個比較小的公司「永佳」,有一個劇本,王家衛寫了9個月,交稿的時候,對方才說:才寫完?我都拍續集了。

王家衛又失業了。兜兜轉轉,王家衛去了幾個公司,最終都像一顆石頭掉進大海,並沒有驚起幾朵浪花。直到他遇到了公司正在改組的鄧光榮。那時候,劉鎮偉同樣沒有出名,他是王家衛最要好的朋友,雖然王家衛已經是圈子裡出了名的「拖稿大王」,他還是帶著王家衛和另外兩個年輕編劇投奔了鄧光榮旗下的新公司「影之傑」。


加入公司之後,當時正流行黑幫片,周潤髮飾演的小馬哥風靡全球,到處都在跟風,鄧光榮想拍一部風格不同的黑幫片。王家衛一改往日「磨蹭」的作風,快速拿出了一個劇本,黑幫片《江湖龍虎鬥》,沒想到老闆鄧光榮看完後很快拍板通過,電影開拍,上映後大賣,為公司掙了1500多萬,鄧光榮一高興,決定給王家衛更多的機會。緊接著,又讓王家衛拍攝了《望門卡角》,這一次,鄧光榮更放得開了,直接讓王家衛做了導演。

《旺角卡門》算是王家衛的導演生涯首秀,聚集了當時香港電影的4大流量擔當:劉德華,張曼玉,張學友和萬梓良。電影的上映給王家衛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在獲得高票房的同時,也為王家衛斬獲了眾多大獎。

鄧光榮大筆一揮,再接再厲,又讓他拍了《阿飛正傳》。這時候,王家衛又多了一項令人頭疼的習慣:沒有劇本,沒有分鏡頭表。這些都沒有,電影還怎麼拍?這讓公司很頭疼,也讓參演的演員很難受。王家衛在圈子裡是出了名的認真,拍鏡頭一定要拍到自己喊ok為止。


梁朝偉就深刻體會過梁家偉的「嚴苛」,拍《旺門卡角》的時候,有一個吃梨的戲,王家衛拍了27次都不滿意,只是不停地喊cut。好不容易拍完,梁朝偉回去就大哭,開始懷疑人生:不就吃個梨而已,自己演得有這麼差嗎?更加讓梁朝偉接受不了的是 等到剪輯時,王家衛卻把梁朝偉辛苦NG了27遍的吃梨戲全刪了,只在全劇結尾保留了一段2分多鐘的長鏡頭。

也正是王家衛的認真,他的「慢」才成就了如今看來依然經典的《旺門卡角》,人們也開始承認:王家衛的確是個「慢工出細活」的導演。沒有他的「慢」,那部電影就會淪為時代的「快餐」,很快被人們所遺忘。四年後拍了《低俗小說》的昆汀·塔倫蒂諾看完這部電影,對王家衛盛讚有加:「在我心目中,王家衛是打我入行以來出現的最令人興奮的電影人之一。」

成功的路無數條,但王家衛選擇了最難的一條。本來在商業模式獲得成功的時候,王家衛可以成為新一個「王晶」(那時候王晶是香港電影的寵兒)繼續「啃」商業片的路子,可是,王家衛毅然決然選擇了文藝片。

拍攝電影進程慢,電影沒有劇本,導致後來很少有投資方願意找王家衛拍戲。因為實在耗不起,另外,不得不再提一次的是,文藝片真的不容易獲得高票房。

沒有了支持,王家衛拍起戲來,舉步維艱。沒辦法,為了完成自己的導演夢,只好找好友劉鎮偉合夥籌建公司拍。組建公司之後,王家衛喜歡《射鵰英雄傳》中的「東邪西毒」,打算拍他們年輕時候的故事,於是找金庸買下版權,劉鎮偉留守香港,王家衛帶著演員浩浩蕩蕩就去了榆林取景。


在拍攝的過程中預算超支了,劉鎮偉前去探班,急得不行,這可怎麼整,咱們答應過投資方第二年要上賀歲檔的啊。你這麼玩兒,公司不得被你玩壞了。沒轍,王家衛還是不緊不慢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劉鎮偉無奈,為了籌錢彌補好友的虧空,劉鎮偉想了一個點子。

之後,就是大家都熟知的故事了:梁朝偉、張曼玉、張學友、梁家輝等等當時的巨星,一邊要拍攝《東邪西毒》,被王家衛的沉鬱風格弄得焦頭爛額,另一邊,還要趕過去,拍攝劉鎮偉臨時起意拍的片子《東成西就》,一個是文藝片,一個是喜劇片,可謂「冰火兩重天」。但也正是這部劉鎮偉都不滿意的作品,當年大受歡迎,獲得了2200萬票房,而《東邪西毒》反而成了王家衛的「滑鐵盧」,票房慘敗。

票房上的失敗,並不能說明王家衛的片子差,相反,反觀他這些年導演的片子,雖然慢,要幾年才拍出一部,但基本上每一部都是經典,《旺角卡門》、《阿飛正傳》、《花樣年華》、《春光乍泄》……一直到《一代宗師》,每一部都能載入影史。

賈樟柯的「誠」

賈樟柯追求影像對現實表象的穿透力,特立獨行,用鏡頭語言去描繪一個巨大的社會轉型時代普通人所要承受的代價和命運發生的轉變。他直言批評當代中國電影缺乏對真實生命的關注,對中國現實的強烈人文關注顯得尤為可貴。

與王家衛一樣,賈樟柯是拍文藝片的,同時也是一個「特立獨行」的天才導演。賈樟柯還有一個更加鮮明的特點:他專注於現實。在他的電影里,傾注了更多對小人物的人情關懷,更加冷靜、可觀地展現了對小人物命運的悲憫與無奈。

導演與導演有很大的不同。當然,任何藝術家絕不會雷同。作家陳丹青就曾經評價賈樟柯說:「與凱歌、藝謀比,與馮小剛比,賈樟柯是跟他們不同的動物。」

但他們也有共同特點:忠於自己的內心,忠於自己的理想,堅持自己的信仰,從不為外界所動。

也許,賈樟柯要混得比王家衛更「慘」,起碼在國內電影票房是如此。王家衛起碼還有票房大賣的時候,而賈樟柯的電影票房,在國內幾乎每次都是慘敗,最慘的一次,是電影《三峽好人》,票房只有30.4萬。而最高的一次,是《江湖兒女》,有7000萬,但與投資8000萬的成本相比,依然是虧損。

賈樟柯的票房失利,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有兩個原因不得不說,一是題材敏感,容易被禁止上映,既然沒能上映,也就不存在有票房。虧本,也就像他那部電影的名字一樣:天註定。二是文藝類電影過於小眾化,主題太過沉重,容易引起觀眾的反感和牴觸。


快節奏的生活下,人們更加樂意接受王晶的喜劇,消費生活,忘記煩惱。沉重的現實照進生活,讓人喘不過氣來,出於保護自己,人們更願意沉湎於虛構的現實。

賈樟柯曾在《三峽好人》的路演時批判過觀眾的這種「麻木」:有時候我們不能面對這樣的生活,或者無法面對這樣的電影,這是我們一整代人的懦弱。

賈樟柯出道以來,拍攝的為數不多的電影中,在國內被禁止上映,或者沒有過審的電影,就多達5部,其中包括讓賈樟柯獲得國際聲譽的《小武》、《天註定》、《世界》、《任逍遙》和《站台》。

但有些諷刺意味的是,在國內被禁止上映的這些電影,卻讓賈樟柯在國際上聲名鵲起。

1998年2月18日,自編自導的劇情片《小武》獲得第4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和沃爾福岡·施多德獎 ;9月,憑藉執導的劇情片《小武》獲得第3屆釜山國際電影節新浪潮獎。


2000年9月4日,自編自導的劇情片《站台》在中國上映,該片入圍第5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並獲得第57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亞洲電影促進聯盟獎。


2002年5月23日,自編自導的劇情片《任逍遙》在第55屆坎城國際電影節上首映,並獲得第55屆坎城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提名。


2004年4月,自編自導的劇情片《世界》上映;該片入圍第61屆威尼斯國際電影節主競賽單元。


2007年3月,憑藉執導的劇情片《三峽好人》獲得第一屆亞洲電影最佳導演獎。


恰如福岡亞洲文化獎評委會對賈樟柯的評價那樣,賈樟柯「用精湛的現實主義手法,真實呈現中國普通百姓,展現他們在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變革的背景中設法規劃自己的人生,尤其體現出了年輕一代的希望及挫折。」

他對電影是真誠的,用鏡頭去記錄了小人物的悲歡離合,記錄了小人物們命運的掙扎與無奈。譬如《天註定》里那些真實事件改編的小人物們,他們有內心的惡,也有人性的善。體現出了人物的複雜性與多樣性。

電影史上可以沒有王晶,沒有馮小剛,因為他們的商業化作品終究有一天會被時代遺忘,但不可以沒有王家衛,賈樟柯,他們的電影,會永久被討論,被銘記。打個不太貼切的比喻。就像當下的網絡小說與諾貝爾文學獎相比,網絡文學可以獲得不錯的經濟效益,但終將被拋棄,而諾貝爾文學,將永垂不朽。

參考資料:

1,百度百科:賈樟柯

2,百度百科:王家衛

3,叉燒往事《如何評價王家衛》

4,《賈樟柯被禁的電影有哪些》

5,《文藝片私房話1:許多文藝片不夠好,是因為導演缺乏文學的素質》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