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大火為什麼就是滅不掉?| 地球知識局

地球知識局 發佈 2020-01-09T19:41:16+00:00

NO.1327-澳大利亞大火作者:酸奶沒泡沫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澳大利亞燒了四個月之久的森林大火仍在繼續,有1400多公里的海岸線都在燃燒,山火過火面積已經超過7.2萬平方千米,至今造成至少25人死亡,數百萬公頃的森林被毀,破壞力比亞馬遜火災、加利福利亞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與地理

地球知識局——澳大利亞大火為什麼就是滅不掉?


NO.1327-澳大利亞大火


作者:酸奶沒泡沫

製圖:孫綠 / 校稿:貓斯圖 / 編輯:養樂多


澳大利亞燒了四個月之久的森林大火仍在繼續,有1400多公里的海岸線都在燃燒(等於從東北一路燒到了江浙滬),山火過火面積已經超過7.2萬平方千米,至今造成至少25人死亡,數百萬公頃的森林被毀,破壞力比亞馬遜火災、加利福利亞火災規模大好幾倍。


燒了91個紐約,真是厲害了▼


在森林大火勢頭最猛時,澳大利亞總理莫里森卻去了美國夏威夷度假。所以即便他回國後屢次保證會盡力幫助消防員撲滅大火以做彌補,人民還是沒有原諒他。


不過這位總理並不可憐,可憐的是那些災民,被毀的動物植物,和澳大利亞的焦土。


話說又回來,為什麼這場山火像百集連續劇一般燒不盡,撲不滅?


杯水車薪

(圖片來自:Jason Benz Bennee / Shutterstock.com)▼


「大火天氣區」


在12月初的文章中我們已經解釋,此次大火出生於澳大利亞夏季炎熱乾燥、以及易燃的桉樹遍布的環境中,又在全球變暖的大環境下猥瑣發育。


桉樹沒了,考拉也就沒了

(圖片來自:wikipedia@Arnaud Gaillard)▼


到了12月中旬時,澳洲天氣預報的預測已成現實,國內大部分地區遭受強烈熱浪襲擊,多地創下有記錄以來最熱的一天,全國平均最高氣溫為41.9攝氏度,個別地區甚至直逼50度。


2019年是澳大利亞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

(圖片來自:澳大利亞氣象局)▼


熱也就罷了,這個春天(南半球的春季)還是極乾的一個。


2019年春季是澳洲氣象局120年降雨記錄中最乾旱的季節:以往11月平均降雨量約為100毫升,但今年只有18毫升。這不僅導致該國重要農業產區受災,也為山火肆虐的地區貢獻了一把力量。


最近降雨量似乎有望超過平均值了

(展望而已,而且量還遠遠不夠)

(圖片來自:澳大利亞氣象局)▼


在西北強勁的風勢下,大火一直燃燒到了今天,重創澳洲的土地。儘管周一下了場雨為澳大利亞東海岸降了降火勢,但這也不過是杯水車薪;並且還有預測表明,天氣的乾燥程度可能會繼續加劇,本周末時氣溫將再次回升,為全國各地的130多場大火助燃。


這場持續多個月的大火主要在澳大利亞東南部

澳大利亞的人口、森林也集中在這一帶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Anton Shahrai )▼


天氣與氣候條件是大火形成的基礎條件,火與自然的相互作用幫助了火勢的加劇。


僅在新南威爾斯州,目前仍舊存在60起以上未被平息的火災。一些地方的火焰高度可達到70米,溫度達到1000攝氏度;這些濃烈而洶湧的大火產生的煙霧與熱量能夠與大氣相互作用,吸收其中的濕氣形成巨大的雨雲(也稱「火雲」),引發雷暴閃電等天氣現象,形成自己的「小型天氣區」。


大風帶著大火

在新南威爾斯州的藍色山脈肆虐(雪梨附近)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Jason Benz Bennee)▼


在強風的運動中,這些危險的「小型天氣區」能夠繼續通過火星散布火勢,形成新的著火點,這種現象也被稱為「餘燼攻擊」(ember attack)。


一棒接一棒,可無窮盡也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elRoce)▼


這種現象常會造成火災像流行病一樣蔓延,讓臨近地區躺槍。比如1月1日,新南威爾斯州消防人員在驅車前往救火點時,就遭遇了比較兇猛的「餘燼攻擊」,救火車上也散落大量火花,救援人員迅速被火焰包圍,困在其中。


已經犧牲了不少消防員,今年的火太兇了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1234rf)▼


與此同時,「火雲」還將煙霧和微小顆粒(也就是氣溶膠)匯集到低空平流層中(類似於火山爆發時發生的現象),嚴重影響空氣品質。


火雲邪神....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PhotosWarren)▼


戴口罩實在是太難受了...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StarTiffy)▼


所以隨著火勢蔓延,澳洲受山火影響下沒有質量可言的空氣也污染到了別國。


上周末,野火煙塵飛越塔斯曼海,飄浮在紐西蘭北島,讓這裡的天空變成了橙色;今天(1月7日),美國一顆地球衛星發現,澳大利亞大火煙霧開始瀰漫南美洲。


渡海飄到紐西蘭好理解,去南美洲有點厲害了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elRoce )▼


志願者再狼性也不夠


大火開燒後,救火的主力並非政府,而是數萬名消防員——只不過其中絕大多數是志願者。


這些志願消防員已經連續工作數月,有的人甚至每天工作12小時,燒傷的不計其數,他們所受的壓力讓人不禁開始質疑,這個國家是否過於依賴志願者?


沒有志願者,這遍布各地的的火情就沒得救了

(圖片來自:Wikipedia@Helitak430)▼


依賴志願者其實是慣例。澳洲地廣人稀,全職消防員數量有限,一旦發生大面積火災,即便全部出動也是捉襟見肘。


相比之下,新南威爾斯州有全球最大的志願消防服務機構(NSW Rural Fire Service, RFS),它的力量顯然要大得多。


作為全球最大的志願消防服務機構

負責了新南威爾斯州95%的陸地區域和傑維斯灣地區的消防工作

(圖片來自:wikipedia@Bidgee)▼


該機構的前身,誕生於19世紀末新州常常發生山火的大背景下,經過百年變遷於1997年形成RFS。如今它僅僅雇用了不到1000名帶薪員工擔任高級運營和行政職務,主力則是74000多名志願消防人員。整個新州總人數不過740萬,除去喪失行動能力者,意味著大約不到100個人里就有一名救火英雄。


成為消防志願者的十個步驟

(圖片來自:NSW Rural Fire Service)▼


截至2018年6月30日,該志願消防機構每年應對大約27000起大小火災事件,已然成為救火主力。


澳洲顯然意識到了這一大群人的重要性,聯邦政府也於上周宣布,新南威爾斯州的救火志願者將得到數千美元的補償。


長期鍛鍊下來,都是頗有戰鬥力的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Saxon Vinkovic)▼


但考慮到如今火勢給澳洲帶來的破壞,以及火災季還要兩個月才能過去的現實,再強大的志願者們也難以應對被毀壞的家園,於是1月4日,澳洲政府終於宣布部署軍事資源幫助火災救援。


已經有志願者在這次的大火中喪生

(圖片來自:twitter@NSWRFS)▼


澳洲派出3000名陸軍預備役人員、 包括該國最大的HMAS阿德萊德(HMAS Adelaide)在內的軍艦以及飛機用於協助撤離和滅火,還額外租賃了四架水上轟炸機,資源動用規模之大乃二戰以來之最。


(圖片來自:twitter@Australian_Navy)▼


在軍隊人員幫助下,沿海城鎮馬拉科塔(Mallacoota)因大火滯留了四天的6000多名居民和度假者在航行了20小時後,於周六抵達墨爾本附近的黑斯廷斯(Hastings)。


在離開之前,再看一眼家園

(馬拉科塔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Ted Perton )▼


高層表示,這很可能是澳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和平時期海上救援行動,也象徵著澳洲在災難控制、災後救援時面臨的巨大挑戰。


此時,很多國內網友的疑惑「為什麼澳洲不早點派軍隊」的問題也應當得到解答,畢竟在國內,解放軍一般是第一時間沖在一線的。


一方面,澳政府確實存在反應遲鈍、行動遲緩、不夠重視災情的現象。


比如總理在火勢旺盛時竟然有心情度假,又在兩名志願消防員死亡後、以及公眾的強烈反對下縮短了一天行程回國,但即便他一回來就去災區慰問群眾,消防員和民眾也不願意與他握手。


為了黑總理的夏威夷之行專門開了個推特號

(圖片來自:twitter@HawaiiScoMo)▼


另一方面,澳洲的《(聯邦)工作安全健康法》(The Work Health Safety Act 2011 (Commonwealth))對國防軍人員參與山火救援做出了限制。災難發生時,州及領地對保護受災地區安全和賑災行動負有主要責任,在應對無力時,才可獲得國防軍提供的有限支援。


然而澳洲國防軍也並未受過專業的救火訓練、也沒有滅火裝備,因此不宜參與軍隊之外的直接滅火行動。同時澳洲國防專家也表示,由於軍隊在太平洋和東南亞有其他任務,並不一定有即時應對國內自然危機的能力。


國防軍的滅火能力可能還不如志願者

雖然是志願者,但是訓練也很專業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ARM Photo Video )▼


不過,如果此後澳洲發生災難性火災成為「新常態」,舊的軍事資源配備模式顯然應該被打破。


滅火方法其實有限


BBC一份報告顯示,每天約有3000名(志願)消防員在與烈火作戰;在過去的一個月中,美國、加拿大等國也已派人派物地進行援助。


(圖片來自:twitter@USAembassyinOZ)▼


在人員分配問題已經造成滅火不力的情況下,滅火方法顯然是至關重要。


應對小型著火點,救火車、以火攻火等傳統滅火方式是主力,不過由於很多單場大火的前線燃燒長度就已超過60公里,普通救火車存在感降低,所以飛機救火便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肚子裡裝滿了水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Ryan Fletcher)▼


偵察機讓消防部門能夠直接偵查到人煙罕至地區是否發生火災,直升機能夠幫助被困於某著火點的人員直接撤,而水上滅火飛機能夠直接作用於大火。


陸地的火勢阻礙了行動,

還可以用直升機空投消防員到可救援位置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ARM Photo Video )▼


澳大利亞國家空中消防中心(NAFC)機隊擁有的大部分是直升機,其餘很多機型是採購自世界其他消防機隊。本消防季,NAFC機隊新購入了500架飛機,包括一架大型DC-10空中加油機,以及6架可以從河流和湖泊中汲水的「滅火力士」飛機。


然而長期乾旱,河裡的水也不夠用了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Ryan Fletcher)▼


但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澳大利亞國家空中消防中心(NAFC)機隊還是感受到應對不力,認為有必要擴大購機預算應對今年的地獄般火災。然而澳政府認為這些機隊的資金應該由各州本地自己搞出來,便拒絕在飛機購入上花費任何預算。


這一架又一架都是很貴的

(儘管澳大利亞的人均GDP是中國的6.5倍)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Bumble Dee )▼


飛機不夠用。那其餘滅火方法行不行得通?


人工降雨是呼聲很高的方法,但並不適合澳大利亞使用。


要進行人工降雨,首先需要水分和雲,這兩者對乾旱的澳大利亞來說是稀缺之物;並且即便澳大利亞有雲,也並非適合播雨的那種:只有當雲中包含極冷的(-5-10°C)但無法轉化為冰的水滴,但同時它們又太小無法自己降水落下時才可能有效,然而澳大利亞缺乏這樣的條件。


在自然條件允許的情況下

再把化學物質倒在雲層之上,才能形成降雨

(圖片來自:Wikipedia)▼


人工降雨不行,建設防火道的呼聲也很高:弄出一片夠長夠寬的、寸草不生的區域用來制止或減慢山火的蔓延。


一個方法是砍樹或燒掉一些樹木形成隔離帶,不過問題是每個著火區域的地形地勢、人口密度等特徵並不相同。臨時造來不及,提前規劃的話澳洲政府顯然缺乏這種意識,自己建設小規模的隔離帶也不太現實,畢竟靠民眾自己測量燃燒邊界實在難以實現。


也需要平時訓練,臨時上陣,大火不等人

(圖片來自:shutterstock@ JM Smith)▼


另一個方法是建立不可燃的邊界,通過播撒化學阻燃劑等來實現。然而山火肆虐的背後是不穩定的風向和天氣狀況,阻燃劑在高溫時沒準還會分解成助燃劑,這就得不償失了。


其實也可以讓動物來幫忙。


比如去年的加州大火中,深陷火中的里根總統圖書館就是靠著500頭飢餓的山羊吃掉了13英畝(5公頃)易燃灌木叢,讓圖書館周圍築起了一道防火屏障,才得以保全。


放牧山羊是清除高度易燃的灌木叢等的常見方法

不過屬於著火前的一種預防行為

(圖片來自:趙剛143 / 圖蟲創意)▼


然而澳洲大火已經讓5億動物喪失性命,如果動物能夠互相感應到生死,不知道會不會有羊願意過來幫忙。


再看看南澳的駱駝吧

以後不一定能見到了

(圖片來自:Wikipedia@Jjron)▼


參考文獻:

https://www.nbcnews.com/science/environment/fire-clouds-ember-attacks-how-australia-s-fires-are-creating-n1111451

https://www.abc.net.au/news/2020-01-01/fire-fighters-survive-after-being-trapped-in-burning-fire-truck/11836474

https://www.nytimes.com/2020/01/04/world/australia/fires-military.html

https://simpleflying.com/how-planes-are-helping-the-australian-bush-fires/

https://www.cnet.com/how-to/australian-fires-everything-we-know-how-you-can-help-where-to-donate-fundraisers/

https://7news.com.au/news/environment/cloud-seeding-not-an-option-for-drought-ravaged-australia-c-562528


*本文內容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封面圖片來自:shutterstock@1234rf / Shutterstock.com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