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養而親不待!秦昊完美演繹自閉症,被張紀中質疑費力不討好

葡萄心 發佈 2020-01-13T19:56:42+00:00

李誠儒的話沒有說完,張紀中卻迫不及待搶先發言道:「我跟李誠儒有同感,你這個題材很費力不討好」,並且批評秦昊的作品,無法令自己產生共情:「與眾不同是好事,但是像這樣的作品,我感覺從劇本和整體效果來說,還沒有編織得更完美,我真的覺得沒有打動我的心。」

1月11日晚,《我就是演員之巔峰對決》總決賽,秦昊大膽選用原創作品,在《中和里1段》里扮演自閉症,演繹自閉症與祖母之間的舔犢情深,著實打動了不少觀眾。

秦昊雖然沒有摘得冠軍,但卻憑藉著《中和里1段》獲得了本季《我就是演員》的「魅力巔峰」獎,捍衛了「文藝片男神」的稱號。回到總決賽,秦昊說:「這個作品,我就沒考慮名次,能留下一個作品,對我來說比名次還重要。」


故事很簡單:一個自閉症青年與祖母之間的幸福時光。

表演開始,用節奏舒緩、溫情脈脈的音樂來平緩觀眾的心情,然後用「無實物表演」,讓觀眾在一種茫然的狀態下,慢慢走入自閉症青年的生活中。相較與牛駿峰在《演員請就位》的舞台上「狂暴」的表演方式,秦昊的表演顯得更加高級,細雨潤無聲的表演方式是在是太感人了,很多現場觀眾哭到梨花帶雨。


秦昊扮演的自閉症,情緒的幾次轉變都很自然,爆發時也不突兀,他通過層層遞進的方式,很快就把自閉症患者的狀態刻畫了出來。在表演中,秦昊所表現出來的那種自閉症患者特有的天真的感覺,那種在情緒失控時,坐在地板上瘋狂捶打自己的狀態,都牽動著觀眾的心緒。

但最打動我的,卻是最後結尾秦昊和祖母告別的場景,他跑到大樹旁邊,充滿依戀地把臉貼在大樹上,就像從前,他把臉貼在祖母的懷抱中一樣……讓人揪心的心疼!


表演結束後,李誠儒毫不掩飾地說道:這個作品沒有矛盾衝突,也沒有激烈的情感表達,在總決賽的舞台上很吃虧

李誠儒的話沒有說完,張紀中卻迫不及待搶先發言道:「我跟李誠儒有同感,你這個題材很費力不討好」,並且批評秦昊的作品,無法令自己產生共情:「與眾不同是好事,但是像這樣的作品,我感覺從劇本和整體效果來說,還沒有編織得更完美,我真的覺得沒有打動我的心。」

面對張紀中的全盤否定,秦昊犀利反問:「什麼叫費力不討好的作品,我不明白。在所有本子裡,我覺得最拿得出手的就是這個,我們一直認為這個最牛!」

其實,秦昊的作品來源於一個很溫暖的故事,也與秦昊的親身經歷有關。秦昊從小跟著奶奶生活,年輕時很想成名,賺錢孝敬奶奶,但是,奶奶卻沒有等到這一天。

他說,直到決賽當天,才定下來這個片段的名字為《中和里1段》,因為這個故事是獻給自己祖母的,中和里1段就是秦昊和祖母在瀋陽曾住過的地方,那是他童年回憶所在。


秦昊坦言,自己演這個片段,就是想把它送給天上的祖母。

他說:「那時候,我特別想給我奶奶花錢,給我奶奶買房子,你看,你孫子多出息。」

是啊!秦昊自己的經歷,就是那句老話:「子欲養而親不待」。

秦昊通過細雨潤無聲的表演,完美演繹自閉症,把溫暖滲透到人心深處。張紀中卻為了話題,全盤否定了他的表演。張大導演的言行瞬間引發了眾怒,現場觀眾紛紛替秦昊抱不平,這樣的場面還是第一次出現。

觀眾席的一位大姐,哭得淚流滿面。還對秦昊說:「作為觀眾,演員演戲觀眾看,讓我感覺到了就是好的戲。看這個戲,我的心一直很痛,很沉很沉。」

跟這位大姐有相同感受的,還有不少網友:

「我能真切感受到整成犀利雖然沒有動聽台詞,憑生動的肢體語言和細節刻畫,秦昊把自閉症演繹得淋漓盡致,您是我心中的冠軍!」


自閉症,也稱孤獨症,是一組起源於兒童早期, 以社會交往和溝通障礙、興趣範圍狹窄及重複刻板行為為主要特徵的發育障礙,患者缺乏獨立生存能力,多數需要終身照顧。目前,孤獨症尚無有效的醫學治療方法,主要依靠長期、終身的康復訓練和教育,需要家庭、專業康復機構、特殊學校以及全社會的共同配合。

自閉症治療尚無特效藥,康復訓練是目前唯一證明有效的矯治途徑。

而患兒家庭往往承擔巨大經濟壓力。有調查顯示,83. 3%的家庭自己承擔自閉症兒童康復訓練的全部費用。 46.5%的家庭用於自閉症兒童康復的費用超過了家庭總收入的50%,近30%的家庭經濟總收入甚至不足以支付自閉症兒童康復訓練的費用。

近日,據晉江新聞網報導,「暖冬公益行動」深入基層,探訪自閉症患兒,傾聽自閉症困難家庭心聲。

採訪了晉江青陽一出租屋裡的11歲自閉症男孩小福(化名),他父親滕景安自言,兒子2周歲查出患有中度自閉症,「長這麼大,他連『媽媽』都沒主動喊過,即使是喊了,也是學口型。」為了陪伴和照顧兒子,小福的媽媽辭掉了工作,今年已經是第幾個年頭了。


「每年的培訓費就2萬多元,此外,家裡還有房租,兩個女兒讀書生活費等項支出,每一筆都是沉重負擔,而這些都落在孩子爸爸一個人身上。」媽媽傅好治心酸地說,孩子爸爸是一名木工,務工20餘年,但家裡至今都沒有存款。

因為深愛著孩子,他們背負著越來越重的家庭經濟負擔和精神負擔,尋找各種干預方法,但都沒有成效。他們在巨大壓力下,也想過放棄,但在孩子爸爸看到隔壁一名3歲孩子被鎖在店裡哭得傷心時,他深有感觸,孩子雖不說話,但心裡同樣有感受。「那一刻,我下定決心一定要繼續為兒子治療。」滕景安說,一聲「爸爸」或「媽媽」的珍貴或許只有向他們這樣的家庭才能夠體會,他們深知自閉症不治的話會病得更重。

隨著現在自閉症患兒的日益增多,小福的家庭就像是眾多自閉症家庭的一個小小的縮影,讓我們看到了自閉症家庭面對的嚴峻形勢。

針對媽媽傅好治這種找不到合適的干預機構接納孩子,只能辭職在家獨自陪伴孩子的自閉症家長,葡萄心提出了ESRF(家庭實際早期社會關係)理念,希望通過網際網路遠程教學的方式,幫助自閉症家長切實了解自家孩子的現狀,一對一的幫助家長學習怎樣針對自己孩子的情況,在家庭瑣事中對孩子進行干預。

葡萄心首席心理學家張老師坦言,希望能夠用ESRF這種更適合中國家庭的自閉症干預方法,幫助家長與自閉症患兒之間建立信任關係,在實踐中積累專業知識,讓孩子在家庭干預中逐漸提高自身的能力。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