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腹瀉里有"學問",探究4鍾常見腹瀉類型,亂投醫不如合理食療

中醫兒科劉英博士 發佈 2020-01-13T20:04:59+00:00

當心肝寶貝上吐下瀉時整個一家子圍著轉,想著法兒給孩子吃各種藥物,但效果還可能達不到,還不斷地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每個寶寶都是家裡的掌上明珠,但是每個寶寶都經歷過拉肚子,腹瀉也是每個孩子最常見,讓寶媽寶爸最頭疼的病症之一。當心肝寶貝上吐下瀉時整個一家子圍著轉,想著法兒給孩子吃各種藥物,但效果還可能達不到,還不斷地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為了讓寶寶們健康快樂的成長,新爸爸媽媽們在小兒腹瀉上要多做一些功課。寶寶腹瀉里有學問,最基本的四種腹瀉類型要完全把控,除了基本的就醫,還需要了解科學合理的食療方法,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今天我們就來和大家討論下寶寶的腹瀉類型以及所對應的合理食療。

一:脾虛型腹瀉:

患兒久瀉不愈、面色萎黃、食慾減退、大便稀薄伴有塊狀消化物(沒有消化完全),而且此時寶寶不願意多動,面部精神狀態不佳。

食療方式:

胡蘿蔔泥:取二兩胡蘿蔔洗凈後切塊,加入適量水煮熟後可搗成泥湯,根據不同年齡段餵不同容量。

米湯:1. 取扁豆/山藥/薏米仁/粳米。將扁豆炒熟,與後和其他食物一同熬製成粥後按不同年齡段分餵。

米湯和胡蘿蔔泥時常見的脾虛型腹瀉的食療方法,關於用量多少還需要取決於不同年齡段的寶寶,當然關鍵的部位還是分辨時脾虛型腹瀉。


二:濕熱型腹瀉:

濕熱型腹瀉時寶寶最常見的腹瀉病症之一,機體內環境不協調和受濕熱因素影響導致內環境處於不穩態,使寶寶大便呈蛋花湯樣,而且周期很短,好發於夏秋之交,因為此時使細菌感染的高峰期。此時寶寶發熱伴舌苔厚膩,喜歡多喝水。


食療方式:

以流食為主,軟麵食為輔

小白粥:使用大米洗凈後配比水料,煮熟後過溫即可食用,可加上少許鹽。

薏米赤小豆湯:將薏米赤小豆洗凈後浸泡2個小時,電飯煲煮兩個小時後加入少許片糖,2分鐘後即可出爐。

兩種食療方式都是對濕熱型腹瀉有較好的緩衝作用,細菌感染嚴重導致濕熱嚴重的話還需要及時就醫。

三:傷食型腹瀉

如果小朋友出現腹部脹痛,瀉後腹痛減輕、嘔吐,煩躁不安、睡眠不踏實,大便酸臭、大便稀,消化不良,那麼就可以肯定是傷食瀉了。傷食瀉主要是因飲食過多,損傷脾胃所致泄瀉,導致傷食型腹瀉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新爸爸媽媽們沒有合理調配孩子們的飲食,通常會使孩子在腹瀉時大哭大鬧,而且孩子還伴有部分口臭,大便酸臭如蛋花狀、不思食等症狀。

食療方法:

薺菜湯

取鮮薺菜30克,加水200毫升,文火煎至50毫升,1次服完,每日2~3次。

·蘋果湯:

取蘋果1隻洗凈,連皮切碎,加水250毫升和少量食鹽,煎湯代茶飲。適用於1歲以內的兒童,大於1歲者,可吃蘋果泥。

當然,還給大家介紹一個很關鍵的食療方子:神曲10g,山楂10g,陳皮10g,大米30g,加適量水其中要把神曲搗碎,然後煮熟食用。


風寒型腹瀉

寶寶大便稀薄多泡沫,色淡,臭味少,有腹鳴腹痛,或伴有發熱流鼻涕。風寒型腹瀉好發於前期,也是常見的腹瀉,這裡可以採用薑茶。

食療方法:將新鮮的薑片洗凈後稱取10克,煮沸後加上茶葉,最後調上少許紅糖,作為茶飲,可緩解部分症狀。

可以說,腹瀉是每位媽媽都會遇到的症狀,合理的食療方式方法的關鍵還是需要辨別孩子的腹瀉類型,運用不同的食療方法給孩子換來一個健健康康的生活環境,在這裡希望每個孩子都能夠快快樂樂,健健康康成長!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