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手機產生的數據都去哪兒了?真實揭露大數據背後的隱形黑煙

一刻talks 發佈 2020-01-13T20:08:21+00:00

假如北京2000萬常住人口,每人都有一台電動SUV,這1600億千瓦時,足夠讓這2000萬人開車從北京往返巴黎。



2018年,中國數據中心使用的電力超過了1600億千瓦時。這是什麼概念呢?假如北京2000萬常住人口,每人都有一台電動SUV,這1600億千瓦時,足夠讓這2000萬人開車從北京往返巴黎。


本期講者:葉睿琪

本期主題:再生能源

我是葉睿琪,我來自一個國際環保組織——綠色和平的氣候與能源部門,同時也是中國數據中心綠色低碳發展項目的負責人。

很多朋友都問我,在NGO工作具體是做什麼的?有兩個形容詞,第一個是搬磚的,就是我每天的工作有很大一部分都是把國外科技行業先進的採購可再生能源的經驗和大腦搬運到中國市場。另外一個形容詞是搭橋的,同時我們也連接國內的可再生行業和科技行業,促進他們更多的交流,以及幫助我們的科技行業實現更清潔更低碳的發展。

有一個問題想請大家一起思考,你們上一次寫信是什麼時候?上一次帶著現金出門是什麼時候?上一次去實體超市或者是大型商場買東西是什麼時候?

假如是10年前的我來回答這個問題,我可能會不假思索地說每一天,但是今天的我如果要回答這個問題,可能就得摸摸頭思考好一會兒。這是因為我們的生活以及我們身邊所有的便利,都慢慢變成了一串串數字。

假如第一次的工業革命帶來的是蒸汽時代,第二次的工業革命帶來的電器時代,那麼第三次的工業革命就是我們正在經歷的這個時代,就是資訊時代。他不僅讓我們生活變得便利,像高清直播、視頻、網購、移動支付,同時也帶來了一個數據大爆炸的時代。



根據思科公司的研究,1997年的時候,我們全球網際網路的數據只有60個拍字節(PB)。但是10年、20年以後,在2017年我們全球網際網路的數據已經到達了一個澤字節(ZB),在這20年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一個澤字節又意味著什麼呢?


如果我們把2017年全部的數據都裝到硬碟里,按照現在的硬碟的技術,我們需要一個70多萬噸的硬碟,重量之大連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海輪都承受不了。更可怕的是到2021年,我們的數據會翻20倍,即20澤字節。



或許你會想,每天我們產生這麼多的數據,到底去哪兒了?


答案就是它存在於一條條內存條、一台台伺服器、一座座數據中心裏面。


按照傳統普遍的定義,數據中心是一個物理空間,它是能夠讓數據集中被處理、存儲、交換、管理、計算的一個物理空間。用普通的話來講,它就是我們虛擬世界的一個物理實體,它是承載著APP、購物車、無數照片的一個實體、一幢幢實體的倉庫。


但它除了是倉庫,還是一隻吃電的巨獸。


根據我們9月初發布的報告,2018年,中國數據中心使用的電力超過了1600億千瓦時,這是什麼概念呢?


假如北京2000萬常住人口,每人都擁有一台電動的SUV,這1600億的千瓦時,足夠讓這2000萬人開著車往返北京巴黎。



這隻吃電的巨獸,不僅僅食量驚人,而且還長得飛快。


2018年,1600億相當於中國全社會用電量的2%,相當於上海市的用電量。但是,5年以後,到了2023年,中國數據中心的用電量我們預計會增長66%,相當於澳大利亞去年一年的用電量。



數據中心的用電量非常驚人,這在行業里也是有所共鳴的。我們接觸的很多廠商都說,他們在不斷地創新一個節能的技術,提高設備的計算能力,提高他們製冷的設計,從而來達到更節能,減少更多電量的使用,但是我們往往會發現,節能它是不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的,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這隻吃電的巨獸,它的用電結構、飲食結構會略略令人擔心。


我們發現,2018年中國數據中心只有23%的電力是來自於綠色電力的,包括風、光、水等的綠色電力,這也就意味著剩餘的電力是主要來源於化石能源。



這就是說,在看似清潔的並享受著便利數字未來的背後,它或許並不是這麼清潔的,它或許是一座座的數據工廠,或許是一絲絲的隱形黑煙,甚至是高增長的能耗和碳排放,以及環境污染物的排放。


2018年在這1600億的電力中,其實裡面有超過1000億是來自於火力發電。這也就意味著煙塵、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等一系列污染物的排放,以及關鍵的溫室氣體——二氧化碳的排放。



所以在我們擁抱著數字未來,在我們享受著生活便利的同時,我們必須得去思考這背後的能源消耗,它的來源是什麼?


在5G時代來臨之際,在數字生活切入快車道之際,我們必須得幫助科技行業和背後的數據中心行業,擺脫對化石能源的依賴,只有這樣才可以有一個真正可持續的數字未來。


令人高興的是,在全球範圍內,這項非常重要的工作已經開始了,目前全球正在掀起一股向100%可再生能源轉型的潮流。截至今天,根據RE100的統計,目前有207家企業都作出了向100%可再生能源轉型的承諾。


我們來看一組來自彭博新能源的數據,這些企業帶領著可再生能源的採購,促進增量的綠色電力進入電網,可以從2010年的0.1個G瓦到2018年的13.5個G瓦,這當中是超過100倍的增長。



更令人高興的是,在這麼多的企業當中,引領這股綠色電力採購潮流的正是像谷歌、微軟、蘋果這樣的科技企業,正是因為他們旗下有大量的數據中心,對於電力的大力需求,使得他們去尋找更清潔,甚至是更便宜的綠色電力。僅僅谷歌一家就採購了超越3個G瓦的綠色電力,而且在上個月他們還新增了1.6個G瓦的可再生能源電站的投資。



所以縱觀全球的可再生能源採購的潮流,我們或許會思考,中國的可再生能源市場現在是什麼樣的?


很高興地說,我們中國可再生能源市場、中國科技企業採購可再生能源的綠色拐點已經到來了。今天我們有兩個非常重大的背景和趨勢,正在推動這個潮流的到來。


第一個是從上到下,中國正在推動極具雄心的能源轉型,我們從一個以依賴化石能源為主的能源系統,正逐步轉向一個以清潔能源為主的能源系統。


過去10年,中國煤炭占一次能源的消費下降了超過10%,而且中國的可再生能源從零發展到了今天世界第一的地步。我們的可再生能源裝機量超過了整個歐洲的風電和光伏的裝機量。


另外一個趨勢是我們中國電力市場的逐步開放,從一個封閉的電力市場轉變成一個開放的電力市場,能源的消費者從一個被動地從電網接受電力的狀態,轉變成一個主動地選擇電力產品的狀態。


雖然市場還不盡完美,但是我們看到這些趨勢的苗頭已經到來,在中國的科技企業、數據中心企業可以怎樣採購綠電呢?我們可以簡單地分享四個方式。


第一個就是投資和建設大型的光伏和風電站,通過促進新增的電站連接電網,企業可以抵消他們在另外一個地方的電力使用。


有很多例子,比如蘋果一直在中國四川和內蒙古這樣的地方採購風電和太陽能光伏。除了投資電站以外,企業還能做的就是直接向發電方採購綠色電力。在各個省的一些電力市場以及跨區域的,比如說京津冀還有廣州的電力市場可以進行採購。


第二個就是用電方可以直接通過購電協議的方式向發電方採購綠色電力。比如百度的山西陽泉數據中心就採購了當地的風電,以及河北張家口阿里巴巴的數據中心也採購了當地的光伏和風電。


除了市場化採購以外,還有一種就是綠色電力證書,其實每一張的電力證書相當於1000度電。



這個是2017年6月的時候國家發布的自願綠色電力認購文件。這種方式非常靈活,你只要買了就相當於使用了綠色電力,但它的缺點是比較貴,所以目前市場還比較小。


最後一種就是最簡單最直接、最可落實的一個方式,就是分布式光伏,在屋頂,或者是在園區,只要有空地、符合規範,就可以直接安裝光伏自發自用,即發即用。比如騰訊的上海青浦數據中心就有使用。


那麼除了購買和安裝綠色電力之外,還有另外一種做法,也可以幫助整個產業的能源使用變得更清潔更低碳,那就是綠色選址。也就是說我們把數據中心建在更靠近清潔能源的地方。


這個是騰訊的貴州數據中心


Facebook在丹麥的數據中心


在河北的數據中心


這些地方的共性是他們的氣候條件非常優越,不僅僅是接近可再生能源,像水電、風電,而且他們溫度也比較低,數據中心不需要這麼多的電力來散熱。


其實簡單地總結就是,我們在擁抱著數字未來、享受著每一天生活便利的同時,必須得去正視這些數字虛擬化的背後的隱形黑煙。


在中國可再生能源大力發展,成本日益下降,平價上網指日可待之時,我們也非常地期待,中國的科技行業能夠使用更多的清潔能源,帶領著其他產業一起幫助我們應對氣候變化,積極地向100%的可再生能源轉型。


所以綠色和平從2010年以來,就在美國開始和不同的科技網際網路企業接觸,幫助他們使用更多的清潔能源,今年我們也在中國開啟了這個項目,希望我們一起讓清潔能源點亮數字未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