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北美電影市場回顧,迪士尼選擇了什麼才成就全球傳媒王國

丁明念響 發佈 2020-01-13T21:52:20+00:00

在羅輯思維有期節目中就談到迪士尼如今一家獨大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導演培養機制,走的是重資產重公司模式,其他影業公司習慣的做法是輕公司模式,有劇本了只要資金到位,就開始在市場上找導演,然後再搭配班底操作,這種模式的好處是影業公司自己不需要培養導演,只要拿來主義就成了,只負責劇本及發行

2019年,北美電影市場交出了一份漂亮的成績單。全年北美地區總票房以114.5億美元收官(按最新匯率計算則為792億人民幣),比去年118.8億美元歷史最高年票房紀錄下降了3.6%,是北美電影史上第二高的年度票房數字。​

榜單中,迪士尼特別顯眼,前十名的電影它就獨占了7個,近年來迪士尼依然全線開花,收購了福斯之後,已經占據了北美市場33%,讓人感嘆《聖經》中那句話的正確性: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餘;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有人歡喜有人愁,迪士尼一家獨大,讓其他小弟們壓力非常,按目前態勢來看想要超越非常之難,當然有一家不是榜單的奈飛看上去還有機會,奈飛和迪士尼的市值已經不相上下,不過想要撼動迪士尼電影老大的位置依舊很難。


北美是全世界最成熟的電影消費市場,已經連續第五年總票房越過110億美,對比一下可以知道北美電影市場的重要性了,根據統計2019年中國電影市場票房剛剛超400億人民幣,不過可喜的是中國內地的票房排名前20名中國產電影已經占據多數,可以看到國產電影近年來的進步了。

就體量來說中國票房市場才達到北美的一半,所以對於好萊塢的發行公司來說,重點還是征戰北美市場,大家加足了勁想要互相超越,未來如何依舊看上去不清晰,誰知道什麼時候幾大又會改變呢。

有一個經典的案例,昆汀的《好萊塢往事》無法中國上映損失了一些票房,後續就在北美折騰出一個導演剪輯版,據說是電影中增加了4個新場景,一共10分鐘,總時長達到2個小時51分鐘,重新去進攻市場,明眼人一看就是屬於圈錢之作,雖然只是小範圍的1千家影院重映,也收穫不少,最終收穫3.7億美元票房,比起《被解救的姜戈》的4.28億美元總票房,這部可算是他的第二高的票房電影,已經很不錯了,這就是重視北美市場的結果。

如今好萊塢的曾經八大已經演變成七大,「美國電影協會」(MPAA)已經吸收網飛加入協會,雖然後者不能算是影業公司,但是體量和迪士尼不相上下,實力不容忽視,最終形成市場的格局為七大公司:迪斯尼(Disney/Buena Vista/20th Century Fox)、索尼影業(Sony/Columbia)(包括米高梅(MGM/UA))、環球(Universal)、華納(Warner Bros.)、派拉蒙(Paramount)、網飛(Netflix),獅門(Lions gate)(獨立電影公司)。

在這幾大公司中,迪士尼到底做對了什麼,讓自己一家獨大呢?


迪士尼的選擇及高歌猛進

我們現在談幾大是以是否加入「美國電影協會」(MPAA)來確認的,初期的八大包括:20世紀福克斯、米高梅、聯美、華納兄弟、哥倫比亞、派拉蒙、環球影業、迪士尼影業。其中迪士尼公司成立於 1923 年,起初為動畫卡通電影製作公司,作為好萊塢八大影業公司之一,並沒有多少出彩之處,國人熟悉的米老鼠和唐老鴨就迪士尼影業中最著名的動畫角色。

在羅輯思維有期節目中就談到迪士尼如今一家獨大的其中一個原因就是導演培養機制,走的是重資產重公司模式,其他影業公司習慣的做法是輕公司模式,有劇本了只要資金到位,就開始在市場上找導演,然後再搭配班底操作,這種模式的好處是影業公司自己不需要培養導演,只要拿來主義就成了,只負責劇本及發行等環節,對於影業公司來說是最流行和保險的操作方法,但這種方法也有個短板就是打造一個龐大帝國時可能不能夠。

唯獨迪士尼是自己培養導演,到目前為止,迪士尼自家就有3名編劇及12名導演,這些是骨幹,若再有需要可以外援,而這些人才則是迪士尼未來騰飛的契機。才開始導演培養機制並沒有看出什麼不一樣,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機制顯出強大的活力和創造性,可以在整體平台上尋找資源搭建和組合,保持影片質量的穩定。

一個不恰當的比喻,看國內市場上兩家公司的不同選擇:一家是聯想,選擇的是貿工技,一家是華為,選擇的是技工貿。才開始兩者看上去都沒有什麼區別,體量也差不離,看上去未來都充滿可期,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技術是大廈的基石,最終的結果是華為一路高歌猛進,即使面對技術封鎖依舊能夠堅挺,因為有技術作為後盾。

迪士尼和其他影業的選擇不同,在時間的長河裡累積之後產生的效果也就不一樣了。根據最新的資料顯示,在最近的十年里,迪士尼的規模十年大漲八倍,直接把其他對手遠遠甩在了後面。

由於迪士尼不是走的輕資產道路,而是重人才重資產,所以操作手法就和其他影業公司不同,看一下後續它的收購就明白了。

2006年,迪士尼以 74 億美元收購了皮克斯工作室,2009年又以 42 億美元收購了美國兩大漫畫巨頭之一的漫威,2012 年以40億美元收購盧卡斯影業,2018年7月底,迪士尼、21世紀福克斯兩家公司股東同意迪士尼以713億美元收購21世紀福克斯大部分資產,迪士尼「獨大」之勢逐漸清晰。

2018年迪士尼公布了戰略性業務重組計劃,根據該計劃,迪士尼將把公司業務劃分為四個部門,即組建新的「消費者直接對接及國際部門」,消費者產品和互動媒體業務整合成的「主題公園、體驗和消費者產品部門」,以及「媒體網絡部門」和「影視娛樂部門」。

其中媒體網絡業務貢獻 41% 營收,主要為傳統電視網絡、電視台等業務。第二大板塊為樂園和度假村,也就是吸引無數遊客的迪士尼樂園,該板塊業務貢獻 34% 的營收。第三塊業務為影視娛樂,該業務承載電影的製作發行。第四塊業務是消費品和互動媒體,主要為零售商品和版權收入。



流量為王時代,迪士尼的IP 商業帝國

IP就是Intellectual property,即知識財產,是指包括音樂、文學和其他藝術作品,發現與發明,以及一切傾注了作者心智的語詞、短語、符號和設計等被法律賦予獨享權利的「知識財產」。2014年以來,IP成為電影行業的一個熱詞,各影視公司公布的電影項目大都圍繞IP展開。

就拿國內來說,也越來越重視IP的打造,如關於西遊的IP建立,葉問系列,唐人街神探系列、吳京的戰狼等等都是屬於IP的打造,其中光西遊系列就已經超越十個以上,經典的如西遊記之大鬧天宮,西遊記之大聖歸來,西遊降魔篇,西遊伏妖篇等等。

在流量為王時代,迪士尼的不斷併購擴大版圖帶來的另一個好處則是IP庫的擴充,迪士尼的IP 商業帝國初具規模。

如今有一句流行的話,得IP者得天下,通過併購迪士尼打造了自己的頂級IP庫,自家的不談有米老鼠唐老鴨等經典產品,還有近年來的冰雪奇緣、無敵破壞王。其他併購收穫旗下的如皮克斯的玩具總動員、尋夢環遊記、頭腦特工隊等,漫威電影有綠巨人、鐵俠、美國隊長等各路超級英雄計有8千多個IP,盧卡斯影業的星球大戰超級大IP,而福克斯多年的電影庫積澱同樣被納入版圖中。

有了這樣一個龐大的IP庫,迪士尼在2019年的動作就不奇怪了,2019年4月11日,被好萊塢戲稱為「D-Day」。在這一天,迪士尼正式推出了自己的網際網路流媒體平台——迪士尼+(Disney+)。

這也看作迪士尼對Netflix等網際網路勢力的「入侵」反擊,媒體人評論:好萊塢與矽谷大戰的號角已經吹響。

長達三個半小時的「開放日」中,CEO鮑勃·艾格無比自豪的說:「迪士尼始於力量、自信和無比的樂觀。」當然他還沒說的一句話則是,我們憑藉的是實力。而這個實力就是他的重資產規模,而這一切只是始於多年前迪士尼的人才戰略這一個在許多影業公司來看並不以為然的選擇罷了。

路透社分析師預測,2020年迪士尼+將吸引到720萬人訂閱,2021年用戶量將達到1366萬。好萊塢傳統影業與網際網路結合在一起,一艘巨輪就這樣上路了,迪士尼完成了華麗的網際網路轉型,而這一切對於傳統影業來說是不可想像的。

不過,這一切才剛剛開始,2020年又是一個新的啟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