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非洲看過「春晚」,你會覺得它是最好的節目

物美非洲 發佈 2020-01-13T22:02:45+00:00

「春晚」是現在過年必不可少的一個節目,可現在很多人都吐槽說「春晚」越來越沒意思了,所以過年時即便仍有數億人收看春晚,但很多人已經不再等候著它了。

過年,是什麼給予這個最重要節日的氛圍?是已經開始的回家的急切心情,是過年時家人朋友的團圓相聚,是大街小巷新春年貨,還是除夕夜絢爛的煙花和響亮的鞭炮聲?

對於80年代出生及以前的人來說,兒時的過年有滿滿的年味,因為盼望著新衣服,盼望著壓歲錢,更盼望著只有過年才吃到的美食。

那時候的過年,無論大人小孩都沉浸在鞭炮聲和濃濃的煙火中,也不用擔心空氣的污染;那時候的過年是走親訪友,見面就互相拜年的熱鬧;那時候的過年是進行著各種傳統的儀式,祭祖、拜神,祈求新一年的平安順利;那時候的過年,是這些人幸福的記憶。

對於90年代後的兩代人,這些過年的場景怕是少了很多,「年味」對他們來說可能就是放假後的放肆玩耍,那些80年代及以前人口中的過年記憶,他們聽起來可能更像是一個故事,對於他們,過年的氛圍已經淡了很多。

可有一個東西,無論對於哪個年代的人來說,都是一種過年的氛圍和過年的標誌,它就是「春晚」。

「春晚」是現在過年必不可少的一個節目,可現在很多人都吐槽說「春晚」越來越沒意思了,所以過年時即便仍有數億人收看春晚,但很多人已經不再等候著它了。到底為什麼說「春晚」不那麼好看了,很多人倒也說不上來,他們只是覺得沒有意思。

也有人總結說,可能是現在的「春晚」純娛樂性沒那麼強了吧,也有人覺得是,現在的電視娛樂節目太多了,大家平時都已經看了很多不同類型的,「春晚」上的節目也就不覺得那麼新穎和吸引人了。所以春晚,在中國是一個過年的標誌,也開始變得只是一個過年標誌。

可我覺得,春晚並不是不好看,只是很多人少了一種春晚所表達的東西的感觸,這個東西是年味,是祝福,更是一種過年的牽掛和思念。而這些東西,在非洲時,都能從「春晚」中看出來。

我第一次去非洲,是在2010年的年底,那時候距離過年只有一個多月了,也就是意味著,我畢業後的第一個春節,和第一次到非洲的春節都要在那裡度過了。當時也並未表現出思鄉情切,有的倒是一種好奇,因為是第一次不在家過年,又是在國外,所以好奇在這裡過年到底是什麼樣,會是什麼感覺。

在過年前的幾天,公司就安排,除夕夜公司全體員工一起看春晚,一起聚餐過年。因為那邊比中國晚五個小時,我又多了一個在下午看春晚是什麼感覺的好奇,所以除夕時,我也很準時得在等待著春晚開始,雖然一些同事並未對看春晚有什麼期待,他們選擇打球打遊戲,可仍然有不少同事,都選擇了坐下來好好的看春晚。

那是我第一次在國外看春晚,也是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春晚,雖然我記不清那一年的春晚都是什麼節目了,但我仍然記得那次看春晚的感覺。那是一種激動、興奮和感動。當看到大場面和高難度的節目時,我激動的是我們祖國的同胞這麼厲害,即便他們只是演員,當看到一些煽情的歌曲和小品,我感覺到的是感動,感動於家人間的親情,和人與人之間的善意。

而令我印象最深的一幕,是公司一個年齡偏大的男同事,也是一個領導,他看到一個演唱回家主題的歌曲時,竟是淚流滿面,我當時並沒有覺得好奇和有什麼好笑之處。因為我知道,這不是他在外過的第一個春節,他已經好多個春節沒有和家人一起過了。而這個春節,我也正是這樣,我雖然沒有他那麼大的感觸,可我已經體味到了在國外過年的滋味,也體味到了那些節目中關於回家、思鄉的一份情真意切。我覺得春晚把我們這些遊子在外的心境,已經表達出來,也已經滿足了那份情感的空缺。

此後我在非洲又過了幾個春節,但只要有條件,我都會在除夕按時的等待著春晚的開始,當然,跟我一起的,還有同樣不能回家過年的同事,我們都津津有味的看著專為這個節日準備的精神大餐。

我在非洲過年時看春晚,覺得它是這一年我看的最好的節目,哪怕有一些宣傳性的節目,我看著反而是多了一份自豪,為我們的國家而感到自豪。

這也或許就像很多人說的,像愛國這樣的情懷,我們在中國時並未有深切的體會,可一旦到了國外,它就是油然而生的。當你看到中國國旗,聽到中國國歌時,熱淚會不自覺地出來。

在非洲看春晚的感覺也是一樣,它是春節帶給海外遊子最好的節目。



關注非洲,關注「物美非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