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牽引針眼感染原因分析及護理方法研究進展

中西醫結合護理 發佈 2020-01-13T23:17:03+00:00

關鍵詞:骨牽引; 兒童; 針孔; 感染; 消毒骨牽引是小兒骨科治療中常用的方法,利用適當的牽引力和反牽引力達到復位、固定及其他治療目的,是一種簡便有效的治療途徑。

本文作者:丁燕紅/沈濬,江蘇省無錫市兒童醫院 骨科。文章來源: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

摘要: 骨牽引過程中由於鋼針經皮膚直接穿透骨質,穿針處針眼與外界相通,存在感染風險。本文總結了骨牽引針眼感染的原因及護理措施,探討不同護理方法的優缺點,以期為臨床提供參考依據。

關鍵詞: 骨牽引; 兒童; 針孔; 感染; 消毒

骨牽引是小兒骨科治療中常用的方法,利用適當的牽引力和反牽引力達到復位、固定及其他治療目的,是一種簡便有效的治療途徑。骨牽引是將不鏽鋼針穿刺進入骨骼堅硬部位,然後牽拉鋼針對骨骼產生直接牽引作用,因其牽引力量大、效果好,適用於顱骨牽引、尺骨鷹嘴骨牽引、股骨下段骨牽引和跟骨牽引等。

骨牽引穿針處針眼直接與外界相通,有感染的風險,一旦發生感染,不僅影響治療效果,增加住院天數,嚴重時還可引起骨髓炎,因此針對骨牽引穿針處穿刺孔護理顯得尤為重要,如何預防穿刺孔感染是確保骨牽引能夠正常實施的重要環節與前提條件。本文對骨牽引針眼感染的原因及護理方法進行綜述。

1穿刺孔感染的臨床表現及併發症

針眼正常:針眼乾燥,未見紅腫或膿性分泌物。針眼感染:針眼局部有紅腫、灼熱感,且分泌炎性液體,細菌培養結果呈陽性,嚴重感染者可發生骨髓炎、骨關節炎,甚至深部軟組織發生化膿性感染。

2引起穿刺孔感染的原因

2.1應激反應

牽引針穿刺進入肢體的操作屬於創傷性操作,會對機體形成刺激而出現一系列排斥反應,使機體分泌炎性物質,若不能及時將炎性分泌物清除,會大大增加感染風險。骨牽引操作時間較長,導致穿刺孔與外界長時間相通,微生物易在穿刺孔部位滯留,甚至繁殖,也會大大增加感染風險。此外,牽引針過粗、牽引針受壓、鋼針鬆動對周圍組織形成壓迫或摩擦,也會造成穿刺孔周圍出現紅腫、充血等炎症反應,削弱了穿刺孔處皮膚的防禦能力,極易感染細菌,造成局部組織感染。

2.2患兒方面

隨著骨折部位腫脹消退,疼痛減輕,患兒在床上活動度增大,不配合制動,導致骨牽引針移動,引起穿刺孔感染。由於牽引時需要將患兒下肢抬高,或將床尾抬高,進行反牽引操作,且牽引操作耗時較長,導致患兒長時間臥床,使其舒適度明顯降低。此外,個人衛生差,機體免疫力較弱,合併患有腦癱、糖尿病等基礎疾病,這些因素也會導致患兒易發生局部或全身不同程度的炎症反應。

2.3醫護工作者方面

醫護合作配合度不佳、術前局部皮膚消毒等準備工作不夠充分、醫師牽引操作不夠熟練、未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針眼滲出未及時處理、針眼護理方法不妥、未進行制動的健康宣教、不注意手衛生消毒等,都會增加感染的機會。

2.4其他

病室空氣不流通、陪護人員多、床單不平整、被服牽拉等,都會增加骨牽引針眼感染的機會。

3護理

目前臨床對穿刺孔的護理尚未形成統一、系統的方案,一般都是根據穿刺部位的具體情況,酌情實施護理措施,具體方法如下。

3.1正常穿刺孔或感染控制後護理

3.1.175%乙醇滴注消毒: 75%乙醇消毒牽引穿刺孔是最傳統的方法。用乙醇浸濕紗布,覆蓋將針孔周圍皮膚,以紗布浸濕但不下滴為宜,兩側牽引穿刺孔每天用75%乙醇各5 mL滴注2次。乙醇為中效消毒劑,它是通過破壞細菌胞膜的通透性屏障,使細胞質凝固而喪失代謝功能以達到消毒的功效,其消毒效果受濃度、溫度、有機物等影響。但乙醇對皮膚黏膜有刺激性,可能引起患兒疼痛等不適。通常大多數患兒在局部使用乙醇後會出現過敏反應,如局部搔癢,造成患兒出現無意識的抓撓現象,反而增加局部皮膚感染風險。

牽引針穿刺進入皮膚後會出現少量漿液性物質滲出,而滲出的漿液性物質若不及時清除,乾燥後會形成痂皮,痂皮的存在不利於保持穿刺部位周圍皮膚的清潔,且會導致細菌滯留、繁殖。此外,將乙醇沿穿刺孔滴入進入針眼創面,易造成局部皮膚與皮下組織脫水變性,而且長期使用乙醇會造成穿刺孔局部皮膚脫水收縮,促使穿刺孔增大而易發生感染。

3.1.2碘伏/安爾碘消毒及無菌紗布纏繞/覆蓋: 研究表明,採用碘伏對穿刺孔進行消毒效果良好。侯樹兵等研究通過安爾碘對穿刺孔進行消毒,然後用「Y」型無菌紗布覆蓋保護穿刺孔,在穿刺孔周圍形成一個相對密封的區域,維持穿刺孔周圍局部皮膚乾燥,預防細菌侵入。使用碘伏或安爾碘進行針眼護理的針道感染率低於使用75%乙醇。

碘伏對黏膜無刺激性,具有起效快、穩定性好等優點,且使用時用碘伏棉球擦拭,避免了消毒液的浪費。安爾碘作為新型消毒劑,為有效碘、醋酸氯己啶、乙醇的複合製劑,具有強效、速效抑菌、殺菌的效果,且抗菌效果可持續作用6 h以上,能有效控制消毒區域皮膚的再污染。此外,安爾碘具有速干、著色淺、無需脫碘、對皮膚無刺激的優點,小兒患者更為適用。

3.1.3醋酸氯己定碘消毒液/75%乙醇聯合安爾碘及無菌敷料密閉式護理: 劉梅等研究採用醋酸氯己定碘消毒液進行密閉式針眼護理,結果顯示,隨著牽引時間的延長,使用醋酸氯己定碘消毒液進行針眼護理的患者針眼感染率低於使用聚維酮碘的患者。

胡三蓮等、喬靜研究使用75%乙醇聯合安爾碘消毒針眼後用一次性無菌敷貼封閉針孔,結果顯示,患者針眼感染率低於75%乙醇聯合安爾碘消毒針眼後使用紗布纏繞的患者。李萍等研究顯示,使用碘伏消毒針眼後用拜爾坦泡沫敷料封閉針眼,既能預防針眼感染,還能減少換藥次數(平均5~7 d換藥1次)。

3.1.4泡沫型消毒劑: 謝鑑輝等研究採用泡沫型消毒劑進行針眼護理,結果顯示,使用泡沫型消毒劑的患者針眼感染率低於使用碘伏和乙醇的患者,泡沫型消毒劑的疼痛刺激性最小,適合家庭或社區使用。

3.1.5不使用消毒劑且針眼處不覆蓋敷料:劉明蘭研究顯示,臨床骨牽引患者在靜脈使用抗生素的條件下,每天用75%酒精滴骨牽引針眼處以預防針眼感染的常規護理操作不是必需的,可以停用。

3.2感染針眼的護理方法

付群芳使用碘伏進行針眼護理,再用生理鹽水將針眼處硬痂潤濕軟化後揭去硬痂,排除針眼內積膿後通過碘伏、生理鹽水對針眼及周圍皮膚、鋼針進行消毒;若針眼內膿液較多可使用10 mL生理鹽水沖洗,再應用「Y」型無菌紗布進行覆蓋保護;外露鋼針也用無菌紗布包裹,間隔1 d換藥,待感染得到有效控制3 d後,再改用碘伏消毒針眼,無菌紗布覆蓋針眼處。

楊發惠、胡桂花、吳秀群將80 000 U慶大黴素用20 mL 0.9%氯化鈉注射液稀釋,然後浸透無菌棉球,浸透後的無菌棉球緊貼於針眼並卡於鋼針上方進行局部濕敷,每日2~4次。郭秀娟等用雙氧水沖洗針眼,再用生理鹽水沖洗針眼直至將雙氧水沖洗乾淨為止,然後用醫用棉簽將針眼及周圍皮膚擦拭乾凈,最後用無菌紗布覆蓋針眼。袁和芬等對雙側有膿性分泌物的針眼使用康惠爾敷貼外敷,靜脈滴注抗生素3 d。

4小結

在小兒骨科治療中,骨牽引主要用於骨折患兒的保守治療或術前準備,針眼感染是骨牽引治療中常見的併發症,如何進行針眼護理並減少其感染率,目前尚無統一的臨床實踐標準或護理指南。針眼護理的關鍵在於保持針眼清潔、乾燥。選用安爾碘/碘伏/聚維酮碘進行針眼護理優於75%乙醇,安爾碘廣泛用於外科傷口和皮膚消毒,對皮膚無刺激,能減少和控制針眼感染,在小兒患者中更為適用。

泡沫型消毒劑無需經常檢測藥液有效含量或添加原液,更適合於家庭或社區使用。使用一次性無菌敷貼封閉針眼優於用無菌紗布纏繞/覆蓋針眼。對於感染針眼的護理,可以使用慶大黴素棉球濕敷針眼,或使用康惠爾敷貼外敷針眼。

目前大部分的研究存在樣本量有限、研究設計不夠嚴謹等不足,臨床需要更為嚴謹、充分考慮實驗影響因素、樣本量更大的研究,為骨牽引患兒提供安全有效的針眼護理方法,提高護士解決問題能力和護理質量。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