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晉湯唯也未能掀起古裝劇「小歡喜」是誰改變了潮水的方向 | 2020新展望之電視劇

每日經濟新聞 發佈 2020-01-13T00:27:43+00:00

變化2:劇集開始「瘦身」2019年備案劇同比驟減22%自2015年起,電視劇似乎越拍越長,《羋月傳》共81集、《如懿傳》87 集、《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70集…

每經記者:杜蔚 董興生 每經編輯:杜毅

限薪、限古、限集……政策規範下,2019年劇集市場變幻莫測:從年初引發熱議的《都挺好》到暑期熱播的《親愛的,熱愛的》再到年末掀起話題的《慶餘年》;你想不到哪部劇會突然引爆市場,也猜不出流量帶動下新生代藝人所蘊藏的巨大商業價值,更意料不到一眾A股電視劇上市公司們這一年的經營困頓。

圖片來源:貓眼電影

一邊是不斷收緊的監管政策,另一邊是不斷提高的用戶品質要求,2019年電視劇行業究竟發生了哪些變化?三大視頻平台「優愛騰」哪家劇集最受觀眾喜愛?資本對劇集行業又持有怎樣的態度?

變化1:IP失靈 上線劇集總數下降21%

2019年IP市場回歸理性,《全職高手》等IP改編、群星匯聚的「預定爆款」劇,並未如願全面點燃市場;反而是《大江大河》《小歡喜》等現實題材劇深受觀眾喜愛。

據藝恩智庫數據顯示,2019年IP劇總體數量在下降,從2018年的95部下降至75部,且2019年超七成IP劇通過網絡播出。「現在我們在篩選項目的時候,最看重的就是創新性和差異化,而不會局限於大IP或者說局限於原創。」愛奇藝副總裁、自製劇開發中心總經理戴瑩在接受每經記者採訪時表示。

的確,如今的觀眾和市場都十分理性,更加注重作品的內容和製作水準,而非流量明星。

此外,從過去一年整個劇集市場播出的作品來看,《2019年中國劇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2019年上線劇集總量顯著下降僅351部,相較2018年的445部下降21%。不過,劇集類型卻變得越來越多樣化。對此,戴瑩分析道,「現實題材的《都挺好》、懸疑刑偵的《破冰行動》、小眾電競的《親愛的,熱愛的》等作品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績,我覺得我們可以總結出一些創作方法來指導後續的內容開發。」

圖片來源:2019年中國劇集市場研究報告

值得一提的是,在三大視頻平台中,騰訊視頻和愛奇藝在重點頭部劇上覆蓋較有優勢,其中,騰訊視頻以占比83%的絕對優勢領先頭部市場,且包攬TOP10熱播劇集中的8席。

變化2:劇集開始「瘦身」 2019年備案劇同比驟減22%

自2015年起,電視劇似乎越拍越長,《羋月傳》共81集、《如懿傳》87 集、《涼生,我們可不可以不憂傷》70集……劇集集數過長的問題,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重視,2019年9月「廣電總局擬對劇集集數的上限做出規定,上限為40集」的相關措施已向行業意見徵求。

這意味著,電視劇進入了「瘦身」階段,劇集集數的水分將被大幅擰乾。

每經記者通過統計電視劇備案信息發現,2019年全年共有905部劇、34401集,與上年同期的1163部、45731集相比,分別下滑22.2%、24.8%。與此同時,記者統計發現,不僅備案劇變短了,而且集數也出現4年來的首度縮水:2019年平均單部備案的電視劇集數下降至38集,而自2016年開始,劇集的平均集數為40集。

未來,變短的電視劇,將倒逼製作方更加注重講作品內容和質量的打造。

與此同時,每經記者還注意到,2019年台端題材發生明顯轉向,古裝劇「失寵」,包含現實主義的當代題材備受追捧。2019年製作備案的題材中,古代題材僅占比7%為68部,較2018年同期的177部,大幅下滑61.6%;而當代題材劇則以650部,搶占了所有備案劇的71.8%。

圖片來源:優酷截圖

備案的電視劇少了,備案公司自然也在減少。據中泰證券研報顯示,由於行業競爭格局變化、繳稅、監管等各方面影響,2019年截至10月參與備案公司降至569家,預計2019年全年同比下降將超過25%。

變化3:預計劇集市場總投資規模168億 創近5年新低

影視寒冬里,資本也更加謹慎,2019年電視劇投資規模整體下降。

《2019年中國劇集市場研究報告》顯示,從2015年到2018年電視劇市場總投資規模不斷攀升,分別為187億元、191億元、208億元和232億元,但2019年預計投資規模為168億,創近5年歷史新低。

「整個行業正在積極調整,進一步加大行業政策管控,虛火的資本市場明顯降溫,電視劇創作正回歸理性。」在談及2019年劇集行業的變化時,君和傳媒副董事長兼CEO、美國亞洲影視聯盟執行副主席、歐亞文旅影視產業聯盟聯席副主席李軍告訴每經記者,「大環境的低迷倒逼電視劇市場競爭更加激烈,電視劇融資難,電視劇排播擁擠,上星難,劇集收視率壓力在加大,庫存劇形勢仍很嚴峻。」

此外,李軍還談到,「在網台共振的同時,網台競爭進一步加劇,衛視受衝擊明顯,網絡平台播出勢頭強勁。」

不過,對於這些變化,「我更傾向這是必要的影視產業調整,是對前幾年浮躁市場的止損和變革。」思考一番後,李軍直言道,「如果說真有什麼影視寒冬,那也是高質量影視作品供給不足造成的,是那些爛片、爛劇的寒冬。不管外部環境如何,我們最重要的還是修煉內功,做好內容,提升電視劇的品質才是制勝之道。」

變化4:內容公司受需求端擠壓 電視劇A股公司業績承壓

電視劇排播,一向都要面對市場容量有限的事實,更何況當下,視頻平台紛紛加大對自製內容的開墾。因此,內容公司受到需求端、自製劇的擠壓,2019年不少A股電視劇公司業績承壓。

每經記者根據東方財富Choice數據統計發現,2019年前三季度,除了華錄百納外,華策影視、慈文傳媒、歡瑞世界等8家上市電視劇公司的營收和凈利潤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其中,鼎龍文化(原驊威文化)凈利潤同比下滑高達1641%,當代東方、唐德影視、長城影視三家公司凈利潤下滑均超過100%,分別為-105.6%、-159.4%和-124.3%。

與此同時,經過一整年的時間,華策影視、慈文傳媒、華錄百納、歡瑞世紀、當代東方、新文化、鼎龍文化、唐德影視和長城影視,9大A股電視劇公司的市值和股價依然未能讓市場滿意,截至12月31日,上述公司的總市值分別為129.92億元、57.52億元、49.37億元、49.15億元、40.37億元、32.97億元、27.34億元、26.17億元和18.13億元。相較2019年1月1日的總市值,超半數以上的司均在下跌。

「前幾年,一些傳統行業的熱錢批量湧入,市場資金充裕。隨著狂熱的資本『沖』進來的,是影視行業的供給空前增強。各個創投圈的路演中,影視類項目能占3成以上,很多影視劇拿著PPT就能拿到錢。」談到影視公司的股價和市值時,李軍直言,市場情況好,影視傳媒板上頭部公司市值能逼近千億,「而2019年以來,整個影視行業上市公司市值平均下跌72%,整體市值不足此前三分之一,一家上市公司市值下跌80%也屬正常。」

因此,「一些影視公司出現『集體性』考慮轉型,有的轉股權投資、有的轉產業投資。在市場回暖之前,這種情況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李軍認為資本退潮,不是對影視市場沒信心,而是對影視內容質量和市場風險沒信心。「我覺得現在的資本市場處在心態冷靜,投資觀望中。與前幾年相比,資本市場對電影、電視劇都有所降溫,不單單只對電視劇,文化類項目的整個投資節奏都在放緩。」

變化5:平台造星力強 成就新一代帶貨能手

據藝恩數據顯示,2019年劇集口碑水平整體提升,品質網絡劇數量增加。

其實,隨著近年來網絡劇投資成本和製作水平的提升,越來越多的明星願意轉型與頭部網劇合作,不僅如此,優愛騰等視頻平台在宣傳、提升藝人熱度方面效果顯著,為年輕藝人成為流量明星提供了沃土。

2019年,不僅楊洋、易烊千璽等流量明星分別通過《全職高手》《長安十二時辰》完成了網劇轉型,而且《親愛的,熱愛的》《陳情令》《從前有座靈劍山》等熱劇還帶火了一批年輕藝人,李現、肖戰、王一博隨劇爆紅後,個人商業價值指數也得到顯著提升。

據藝恩數據顯示,肖戰、易烊千璽、楊紫、王一博和李現在劇集熱播後,其個人平均商業價值指數分別為89分、87.1分、85.9分、83.4分和82.8分。商業價值指數的飆升,也助推了他們的帶貨能力,其中肖戰、易烊千璽和王一博的平均帶貨力均突破85分。

變化6:分帳劇崛起 成為資方和平台的新藍海

2019年傳統電視劇承壓,小眾分帳網絡劇(以下簡稱分帳劇)卻嶄露頭角——《絕世千金》以超5500萬元的金額推高分帳票房的天花板,分帳劇在短短3年多時間裡完成了3級跳。

分帳劇行業的繁榮體現了市場對於分帳形式的認可,有業內人士曾對每經記者表示,接下來的10年,線上C端將是一個非常強的增長引擎。因此,伴隨網際網路而生的分帳劇,憑藉其「成本相對較低,回報率較高」的優勢吸引到越來越多製片方和投資方的目光。

不過,隨著播放數據高漲,分帳劇投入成本也在不斷加大。「分帳劇的集數通常在12集到24集,目前行業對一部分帳劇的普遍投入在2000萬~3000萬元,單集成本大約100多萬元。如果體量再往上走,恐怕回收成本就會很困難。」分帳劇王《絕世千金》的出品方、營銷公司映美傳媒創始人、CEO吳延在接受每經記者採訪時直言。

如今,不論是視頻平台還是影視公司,都從分帳劇這片新藍海中看到了新機會。不僅有映美傳媒、新片場、哇唧唧哇等網生內容公司參與製作,還吸引到傳統頭部影視公司華誼兄弟、慈文傳媒也紛紛入局。

對此,愛奇藝戲劇中心總經理李莉曾向每經記者表示,「在網劇分帳商業模式中,製作方與視頻平台之間是利益共同體的關係,受共同利益驅動,雙方都將竭盡所能,嘗試更多元的方式,創造最大收益。」

變化7:《慶餘年》開啟劇集付費點播新模式 但如何收費值得商榷

2019年年末,古裝大戲《慶餘年》話題不斷,其中「超前點播」的付費模式惹出不少爭議。但不可否認,這是平台對新商業模式的探討、以及平台快速崛起後話語權的提高。這是否會成為接下來劇集市場的一種趨勢化?

《慶餘年》截圖

「付費『點播』屬於市場行為,本質屬於內容付費,本身沒有對錯,但在市場和用戶培育成熟前,不可操之過急或者簡單粗暴,要注重用戶感受和實際效果。」對此,李軍坦言,客觀來說,這是視頻平台盈利模式的一種探索,「但如何更合理收費,值得商榷。事實上,視頻內容越來越多元,用戶的需求也變得更多元。付費『點播』的初衷是想滿足用戶更多元的內容需求,只是沒做好。」

李軍認為,如何在保障內容品質的前提下,敦促服務與收入多元化是視頻行業面臨的現實問題。「VIP+點播其實是內容溢價和用戶需求之間的平衡。這個平衡是否成立,還要看具體用戶端的反饋,但平台如果要構建可持續商業模式,必須要注重此平衡。」

每日經濟新聞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