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中國萬里行,英特爾技術為引擎

英特爾中國 發佈 2020-01-13T00:57:24+00:00

數字中國萬里行記錄中國數字化的腳步,構築科技創新之基石。

數字中國萬里行

記錄中國數字化的腳步,構築科技創新之基石。2018年,「數字中國萬里行」正式啟動,眾多同行媒體夥伴與技術專家歷經一個多月的時間,組織了一場以國內大型數據中心參觀與考察為主的探尋活動,走訪了騰訊、阿里巴巴、百度、字節跳動、華為雲、京東雲、中國聯通、中國移動等8大數據中心,見證中國網際網路、雲計算帶領下數據中心的蓬勃發展。


從西南重鎮重慶到三晉門戶陽泉,從阿里、騰訊到平安科技、宿遷政務大廳,2019年,以」融聚數據、領擎智能「為主題的「數字中國萬里行」再度啟程。由E企研究院研究院首席分析師張廣彬(狒哥)、曾哥和 CDCC專家羅志剛以及其他媒體夥伴組成的」數字中國萬里行「團隊,著眼當前數據時代,探索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和西南地區四大區域,走遍 20 余家數據中心,訪問金融、製造等多個行業,描畫出數字中國強勁發展的推動力:雲服務商和數據中心多樣化和定製化的服務能力,以及各種能力提供的新技術、服務的新平台、支持的新應用和適配的新場景。



「數字中國萬里行」一路聚焦數據中心的蓬勃發展,探尋數據中心基礎設施中的重要「引擎」——英特爾產品和技術家族。這個引擎在如下五個場景中,講述著或讓人興奮、或不為人知的故事:關係型資料庫優化、內存資料庫、視頻轉碼服務、聯邦學習、政務雲。


關係型資料庫優化,老技術煥發新活力


熟悉關係型資料庫發展歷史的人都知道,它的處理能力有兩個老大難:海量數據、高並發。然而,阿里巴巴旗下的關係型資料庫卻可以做到峰值每秒處理 25.5 億筆請求,單日處理 970 PB 數據。這不但要歸功於軟體架構和算法,更離不開英特爾在計算和存儲等底層硬體上的支持。



而騰訊的金融雲服務基於英特爾的處理器和 Omni-Path 架構,在數據強一致性、高性能、高安全性、高可用性、高兼容性等方面表現卓越。看似「古老」的關係型資料庫技術,釋放出新的活力,服務於數字中國的各行各業。



視頻轉碼服務:軟硬結合,看得更爽


抖音快手也好,油管 B 站也罷,不管是閒極無聊,還是要解決手上的麻煩,越來越多人從視頻應用尋找答案,視頻應用已經成為時下流行的娛樂平台。要想用戶看得爽,雲服務提供商的視頻轉碼能力是決定性因素,而如果希望提升轉碼效率,需要強化的硬體性能和經過特定優化的軟體。


英特爾與騰訊雲攜手,鍛造出一套完備高效的視頻產品鏈,其中使用針對英特爾®架構進行過調優的視頻轉碼方案,以軟體算法緊密結合硬體性能,提供強大的視頻轉碼能力,從而讓用戶享受到統一的、高質量的視頻觀看體驗。更重要的是,視頻應用可以依靠該方案,迎接 5G 時代,擁抱體積更大、體驗更好的互動視頻,擁抱將不斷增長的視頻用戶。



內存資料庫:如何多加內存少花錢


百度這樣的超大型網際網路公司,意味著數以億計的用戶規模,以及由此帶來的千萬量級的並發服務,同時要以更低的延遲提供數據處理。Feed-Cube 核心內存資料庫是他們的對策,但是,隨著資料庫規模不斷擴大,以前作為介質的 DRAM 凸顯兩個問題:容量小、價格高。騰訊雲推出的雲資料庫 Redis 4.0 也面臨類似困境。兩家網際網路巨頭不約而同選擇使用英特爾®傲騰™數據中心級持久內存,不但顯著降低成本,更擴充了容量,為用戶帶來更好體驗。



聯邦學習:隱私保護下的 AI 金融


不知不覺中,中國平安已經轉型為一家以「金融+科技」雙驅動為戰略的集團企業。平安科技是平安集團的一員,它要回答一個重要的問題:如何在保證保護隱私的前提下,採用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等技術,整合、分析業務數據,從而更好地為用戶和公司服務?


平安科技觀瀾數據中心,藉助英特爾軟體防護擴展 SGX 技術,利用聯邦學習,實現了隱私保護與高效AI的結合。現在,平安科技開發的面向數據強監管的金融業多態多任務學習模型,既可以實現銀行和金融機構的風控需求,適合風險評估、反洗錢、投顧、投研、信貸、保險和監管等眾多應用場景,還能幫助企業拓展銷售通道,優化營銷策略,為企業銷售能力的提升提供一個強有力的智能化引擎。


政務云:雲上的便民政務大廳


江蘇宿遷擁有充足的水電資源,是建設超大規模數據中心的理想地點。京東雲的華東數據中心就坐落在這裡。它不但縮短了當地的網絡延遲,更讓當地人民的生活更加便利,享受到雲計算的紅利。



宿遷市公積金新系統使用了京東雲平台,以前需要好幾天、還得去現場排隊的公積金提取,現在只要在手機上即可完成。京東雲內部集成定製的第二代英特爾®至強®可擴展處理器,核心數增加20%,性能提升30%,配合傲騰™2數據中心級持久內存,幫助京東雲的能耗降低30%,性能提升70%。


數據在哪裡,計算就在哪裡。英特爾聚焦數據中心IT架構創新,關注云計算、大數據、AI等新技術在傳統行業的落地和實踐,開發記錄、傳輸、存儲和處理數據的技術在各場景中的靈活應用,讓數據計算更全,數據存儲更強,數據傳輸更快,並處理從雲端到邊緣的一切數據。


文章改編自:E企研究院、DT時代、IT大嘴巴等媒體文章


文章僅代表媒體觀點

文中圖片等素材的版權歸其所有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