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一步了解魚的食性與垂釣方法

魚樂釣魚人 發佈 2020-01-13T01:30:41+00:00

1.魚的食性及可塑性魚魚類是食性廣但攝食量不大的低等變溫動物。淡水魚類一般腸道細短。有的甚至無胃(鯉魚、鰱魚等),新陳代謝速度較快。因此,魚的一個攝食特點就是少吃勤食,吃含高蛋白的優質食物。另外魚的消化功能同水溫關係極大,溫度適宜就特別能攝食,溫度不適宜則不愛吃食。

1.魚的食性及可塑性


魚類是食性廣但攝食量不大的低等變溫動物。淡水魚類一般腸道細短。有的甚至無胃(鯉魚、鰱魚等),新陳代謝速度較快。因此,魚的一個攝食特點就是少吃勤食,吃含高蛋白的優質食物。另外魚的消化功能同水溫關係極大,溫度適宜就特別能攝食,溫度不適宜則不愛吃食。各種淡水魚類,由於長期在不同的生活環境中形成了各不相同的習性和生理機能,因而養成了各不相同的攝食本領。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1)草食性。又叫素食性魚類,以草魚、鯿魚、魴魚為代表,以攝食植物為主,如水草、絲狀藻類、黑藻、浮萍、狗尾草、狼尾草、苦草、馬來眼子菜、菹草、稗草,以及嫩荷葉、茭白芽、菱葉、蘆葦等水生植物和陸生植物,還有麥葉、野萵苣,蒲公英、菜莖葉、塊根、塊莖以及豆科植物和各類種子等。 釣這類魚多選用嫩菜葉、嫩蘆葦葉、瓜瓤果肉,以及嫩玉米粒、麥粒、薯塊、柳葉、西紅柿、桃李等水果,或者農產品加工的下腳料,如豆餅、花生餅、麥粉、麥麩、五米麵、大米飯糰、熟薯和酒糟等為釣餌。


(2)肉食性。又稱之為葷食魚類。這類魚多以水體中的其他魚類和軟體動物為食料,如魚、蝦、蚌、螺、蜆、青蛙等以及陸生昆蟲或落水的禽、鳥、小動物和無脊椎軟體蟲及蚯蚓等,大型動物的碎屑、內臟等也都愛攝食。這類淡水魚有鲶魚、狗魚、哲羅魚、黑龍江鰉魚、烏鰉、鱖魚、鯰魚、馬鮫魚等。這類魚比較兇猛、力大,善於快速游弋,捕食時動作迅速,常追捕其他鮮活的小型魚類而食。 垂釣肉食性魚類應選用鮮活的軟體動物或小魚、蝦為釣餌,用模擬餌,也可將其誘惑上鉤。

(3)浮游生物食性。浮游生物食性魚類也稱為濾食性魚類。中上層魚類和許多小雜魚,以及很多魚類的幼魚,大多以攝食浮游生物為主,鰱魚、鱅魚和鯪魚即屬此類。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遊動物。浮遊動物主要是有枝角類、橈足類等原生動物,輪蟲和小型甲殼動物以及無節動物的幼體。浮游生物還包括許多浮游植物,主要是水生植物中的藻類,如綠藻、黃藻、平藻、硅藻、裸藻、黑藻等。

掌握了這類魚的濾食性特徵,把熟麵糰經過充分發酵後,做成酸臭的釣餌垂釣可獲豐收。

(4)雜食性。雜食性魚的食物範圍很廣,對動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都能攝食,如甲殼類小動物、無脊椎軟體動物、昆蟲的幼蟲、小魚蝦、藻類、蠕蟲、貝類、米飯屑、麵包屑、豆類食物的碎屑、植物的殘屑等。

(5)雜屑物食性。這類魚對某些食物的雜屑和殘渣有特殊的喜好,它們被稱為雜屑物食性魚類,如鯪魚、梭魚、遮目魚、鯔魚等。


(6)底棲生物食性。這類魚以淡水底棲動物,如螺、蜆、沙蠶、幼蚌、蝦蟹及底棲昆蟲的幼蟲和水中的環節動物等為食。其代表是青魚、鰈魚和鰩魚等,青魚實際上也是肉食性魚類的一種。因此可用底棲生物螺、蜆、幼蚌、小蝦等為餌釣青魚。

(7)人工餌料食性。所謂人工餌料,是指經過人為加工的天然食物,如豆餅、豆渣、米糠、酒糟、麩皮、飯粒、蠶蛹、醬糟、各種麵食和經過蒸煮的薯類食物等。人工餌料,除了黑魚、鯰魚之外,各類魚都比較愛吃。

(8)食性的可塑性。不同食性的魚類以什麼為食不是一成不變的,受它們的生態內在因素和自然環境因素(如地域、季節、餌料條件)的影響,其食性有定的可塑性。通常釣者所說的「什麼地方的魚,愛吃什麼地方的食」就是這個道理。例如在南方常用大米飯粒釣魚,在北方多用麵糰釣魚。此外,魚在不同的生長發育階段,其食性也有明顯的差異。一般幼魚在其攝食器官尚未發育完全時,都經過吃浮游生物(包括浮遊動物和浮游植物)的階段。草魚雖然以草類植物為主要攝食對象,但秋後它也喜歡吃螞蚱、油葫蘆等昆蟲。魚對餌料的選擇性較強,有擇優去劣之傾向。如在春季釣鯽魚用的蚯蚓有粗有細、有紅有黑,實踐證明用粗細適中的紅蚯蚓上鉤率就較高。


2.魚的攝食方式

釣魚愛好者都有這樣的體會,就是魚吃食的時間是呈周期性的。一咬鉤就可連續釣一陣子,一旦不吃食,你的釣餌再好魚也不上鉤。當然影響魚類攝食的因素有很多,如季節、天氣、水溫、水質、水體溶氧量以及空間的聲響等,但魚覓食和恢復體力主要還是隨其生理性周期變化而變化的。所以,垂釣時應注意掌握魚類的這一規律,即釣魚要選擇時間,同時也不要因為短時內魚不咬鉤,就認為沒有魚。


魚類在水體中游弋和覓食時,要消耗大量的營養物質和能量,其身體的生長發育也要消耗一部分營養物質和能量,沒有足夠的營養物質和能量,魚就不能生存。因此,魚游弋和覓食所消耗的營養物質和能量必須少於其所獲取的營養物質和能量。由於魚的品種不同,其攝食的方式也各異,主要有以下四種攝食方式。

捕食方式:以這種方式攝取食物的魚,多為兇猛的肉食性魚類。游弋能力強入而且遊動迅速,它們以捕食水中生活的動物(魚類、蝦類、螺螄、小蟹類)這類魚有鯊魚、狗魚、哲羅魚、鱸魚、帶魚、鱖魚、馬鮫魚、鯰魚、烏鱧等。根據這種攝食方式,人們施釣時,總是用鮮活的小魚或其他小動物作為釣餌。

吞食方式:採取吞食方式攝食的魚,多屬溫和的雜食性魚類,這類魚大部分在水體的中下層和底部活動、攝食。如鯽魚、鯉魚、草魚、魴魚和青魚等就屬於這類魚。釣魚愛好者想要釣這類雜食性的魚,最好把釣線上的墜子定得與魚鉤稍有點距離,不要讓裝了餌的帶鉛墜的魚鉤沉入水中太深,否則,就不容易引誘這類雜食性的魚兒上鉤。

濾食方式:採用濾食方式攝食的魚類,均為水體的中上層魚類,即濾食性魚類。它們在攝食時是張開大嘴,讓浮游生物和水一併進人口中,然後把水從鰓孔排出,再把水中的浮游生物經過密集的鰓耙濾取出來作為食物吞下。這類魚都比較溫馴,如鱅魚、鰱魚等。在垂釣鰱、鱅時,多採用飛鉤浮釣法,當它們吞食溶解後浮於飛鉤附近的餌料時,常常誤將飛鉤與浮游餌料和水一起吸入口中。所以有經驗的釣手製作的釣鰱、鱅的餌食,軟硬適度、乾濕合宜,釣餌入水後,慢慢溶解,浮於組鉤周圍。

誘食方式:屬於這種攝食方式的魚類,通常是採用引逗的方法將欲捕獲的對象誘至身邊,吞而食之。例如海水魚類中有些底層魚不善遊動,常常潛臥海底伸出它吻部絲狀的鰭棘,搖動鰭棘尖端穗狀的皮質,待周圍的小魚誤將穗狀皮質當做食物前來索食之際,再行捕獲吞食。


3.針對食性及覓食特點規律的施釣方略知道了魚的食性及覓食特點規律,選配餌料就要採取不同方略了。

(1)因時制宜。魚類攝食有明顯的季節性。

草魚攝食的季節性尤為突出,在早春時節,冰河剛解凍,此時蟄伏了一冬的草魚會「飢不擇食」,急需補充高蛋白,水底的紅蟲和泥里的蚯蚓,便成了它愛吃的餌料。所以,早春宜用紅蟲、蚯蚓做餌釣草魚。

到了初夏,水生植物剛吐出嫩芽,草魚有了對口味的餌料,若再用蚯蚓、紅蟲去釣它,絕不上鉤。這時,釣草魚最好的釣餌是陸草的嫩芽、水草的嫩葉和蘆葦心。

到了盛夏,自然環境中各種植物都長老了,纖維硬化,草魚也不愛吃了,這時用糧食加工製成的帶微酸味的餌去釣它,可收奇效。到了初秋,自然環境中各種草蟲活躍,在周圍有農田的水域,落水的草蟲成了草魚捕食的天然餌食。此時用螞蚱、油葫蘆、蜻蜓做釣餌釣草魚,效果最佳。其他魚類也有類似情況。例如鯽魚和鯉魚,雖然食性很廣,不挑食,但不同季節也有不同需求。早春和嚴冬鑿冰垂釣,鯽魚和鯉魚非紅蟲不吃;初夏和晚秋,它們特別喜歡吃蛆、蚓、地蠶;盛夏,它們主要吃糧食類的魚餌,如糟食和麵食。所以,人們根據多年實踐經驗,對釣鯽魚和鯉魚,概括了兩句漁諺「春蟲夏面秋蚯蚓,冬釣唯獨用紅蟲」。

到了初秋,自然環境中各種草蟲活躍,在周圍有農田的水域,落水的草蟲成了草魚捕食的天然餌食。此時用螞蚱、油葫蘆、蜻蜓做釣餌釣草魚,效果最佳。其他魚類也有類似情況。例如鯽魚和鯉魚,雖然食性很廣,不挑食,但不同季節也有不同需求。早春和嚴冬鑿冰垂釣,鯽魚和鯉魚非紅蟲不吃;初夏和晚秋,它們特別喜歡吃蛆、蚓、地蠶;盛夏,它們主要吃糧食類的魚餌,如糟食和麵食。所以,人們根據多年實踐經驗,對釣鯽魚和鯉魚,概括了兩句漁諺「春蟲夏面秋蚯蚓,冬釣唯獨用紅蟲」。


(2)因地制宜。水域環境有什麼天然餌料,對魚的喜食性有決定性的影響。這就叫「什麼地方的魚,愛吃什麼地方的食」。譬如,北方人的主食是饅頭,北方魚也愛吃麵食;南方人主食是大米,南方魚也愛吃米飯粒、年糕粒。四川多產紅苕(白薯),重慶、成都一帶用紅苕為餌能收奇效;藏族同胞愛吃酥油糌粑,在藏族地區釣魚,酥油糌粑是最佳的釣餌;海南島產木薯,在海南島釣魚,木薯是上等餌料。魚類因地區不同,往往對餌料有所偏愛。例如雲南滇池的高背鯽,四川天然湖泊的野鯽,愛吃米飯粒、蠶豆粉餌;廣東、廣西的須鯽,喜吃水生昆蟲和各種昆蟲的幼蟲;東北的銀鯽和松花湖的野鯽,卻喜食紅蚯蚓和麵食。

(3)因魚制宜。按照魚的食性配餌,這是多數釣者都懂得的道理。但是同樣一種魚,食性一樣,在甲地用這種餌上鉤率很高,而換了一個地方,一條魚也釣不到。這一點,在釣鰱魚和鱅魚的配餌方面尤為突出。從食性來說,鰱鱅魚是以浮游生物為主要食物。但是養殖它們的魚塘水質肥瘦不同,使它們的口味也不樣。以養殖鰱魚、鱅魚為主的魚塘,若是肥水養魚,則施放大量糞肥,肥料充足,浮游生物生長繁茂,成了鰱魚、鱅魚的天然餌料。這種池塘水有一股腥臭味,用普通的酸味釣鰱魚餌是釣不到的。必須增強餌酸臭味的濃度,才能奏效。可是換一個地方,那裡投放的餌料不是以糞肥為主,而是投以糧食類餌料餵魚,水不肥,沒有很濃的腥臭味。如果仍用酸臭味很濃的餌去釣鰱魚、鱅魚,即使把餌投放在魚嘴邊,它也不上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