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你愁眉不展的「痘痘」,其實是「脂溢性皮炎」

愛蓮記aimee 發佈 2020-01-13T02:57:29+00:00

而脂溢性皮炎,容易發病的皮膚區域是在皮脂腺豐富的位置,比如:嘴周,鼻翼,耳廓,眉毛處,還有頭皮,腋下,腹股溝,胸背等等。

​昨天收到一個小夥伴的留言,她說她的頭皮總是長痘痘,擠出來白色的物體。

很多人所苦惱的頭皮上的「疙瘩」,其實不是痘,而是「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是一種皮膚病。又稱脂溢性濕疹,是發生在皮脂腺豐富部位的一種慢性丘疹鱗屑性炎症性皮膚病。主要發生在頭皮、面部(尤其以鼻翼兩側為重)、前胸、後背等皮脂溢出豐富的部位。

如果出現在頭皮的話,就叫作頭皮脂溢性皮炎。自頭部開始向下蔓延,典型損害為暗黃紅丘疹或斑片,出現油膩的鱗屑或痂皮,伴有不同程度的瘙癢,並且出現大量頭屑,不太雅觀。

「脂溢性皮炎」在症狀上和「痘痘」有什麼區別呢?痘痘的症狀經歷了毛囊堵塞、產生炎症、囊腫、結節等各個階段,而且痘痘在臉上分布的位置不是集中在某一部位,屬於分散性的病灶。

而脂溢性皮炎,容易發病的皮膚區域是在皮脂腺豐富的位置,比如:嘴周,鼻翼,耳廓,眉毛處,還有頭皮,腋下,腹股溝,胸背等等。

症狀以脫屑和發紅為主,有時還會有結痂,瘙癢的症狀。有一大部分人是從頭皮先開始發病的,之後開始在臉上發作。

脂溢性皮炎到底是怎麼產生的呢?從它的名稱來看,似乎和皮脂的過度分泌有直接關聯。

但是有沒有發現,很多皮膚易出油的人,並沒有患上脂溢性皮炎。可見,皮脂的分泌只是發生的條件之一,但並不是必然的條件。

經過科學家們的不斷探索,在多種致病因素中發現了馬拉色菌和脂溢性皮炎有很大的關係。

皮膚腺分泌的脂質是馬拉色菌的食物,這讓馬拉色菌開始大量繁殖,並在吃脂的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活性氧等刺激性物質,這些刺激性物質開始入侵皮膚屏障,引起屏障受損,產生炎症,出現泛紅、瘙癢、脫屑等問題。

脂溢性皮炎是由於皮脂分泌亢進引起的皮炎問題,因為發生在脂溢部位,所以稱之為「脂溢性皮炎」。

既然知道了病因,那麼脂溢性皮炎應該怎麼治療呢?脂溢性皮炎屬於慢性炎症和皮膚屏障損傷,建議及時看醫生。可以去正規的醫院掛一個皮膚科的號。

一般情況下醫生不會給你打針,會開兩種類型的藥物:一種抑制馬拉色菌(比如說酮康唑),油性皮膚可能還需要降低皮脂分泌(比如說異維A酸)。

另外,還有可能會開口服的維生素B2和維生素B6。也有可能根據情況不同,還會開一些修復類的產品。

告訴你上面這些,只是讓你有一些心理準備,並不是讓你自己去藥店買這些藥膏來隨意塗抹。

看醫生的好處在於,醫生可以對你的症狀作出準確的判斷,也會告訴你準確的使用方法、使用劑量。

從醫院回來後塗了藥膏幾天時間後,如果症狀有所緩解,不要自己隨便停藥,容易復發。記得要定期複診。

除了按時用藥後,至少還要做到清潔、保濕、防護等日常護理。臉部護理建議使用蘆薈套裝;頭皮護理建議使用清爽去屑洗髮露,抑制馬拉色菌。

此外,儘量避免高油、高糖、高鹽分、高刺激性的食物,多吃調節腸道益生菌的食物(酸奶,高纖維的水果蔬菜),適當運動,保持良好的睡眠,提高身體的免疫力,對恢復微生物菌群平衡(抑制馬拉色菌)有幫助。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