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沒有測光的膠片相機,要怎麼估光?

膠片的味道 發佈 2020-01-13T03:07:31+00:00

2s- 1s - 1/2s - 1/4s - 1/8s - 1/15s - 1/30s - 1/60s - 1/125s - 1/250s - 1/500s -1/1000s...

對於很多沒有太多攝影基礎的同學來說,入坑膠片的第一個大門檻可能就是測光了,畢竟很多早期的膠片相機都是沒有測光的,而且有些相機可能年頭也長了,內置的測光多多少少會有一些不准,更有一些相機由於原先使用的供測光的電池已經停產了,找不到合適的電池來驅動相機內部的測光,也就無法測光了。

於是估光成了入坑膠片的一堂必修課。

可能有些人會覺得這個很難,天知道要用什麼樣的光圈快門才能夠拍的准,但其實只要掌握了原理並且有了一定的拍攝經驗就會很簡單,而且我們平常經常使用的負片的寬容度非常的高,所以一般估光有輕微的偏差並不會影響照片的拍攝。

使用沒有測光的相機拍照的時候,所能藉助獲得曝光數據的方式無非就是三個,獨立的測光表,利用數位相機的曝光數據以及根據自己的經驗。前兩種都是很直白的告訴你當前的曝光數據,但是我們並不能時時刻刻都帶著其他配件去拍照,如果對於曝光的精準要求並不是太高的話,拍負片的時候用經驗來估光就已經足夠了。

Photo by VanveenJF on Unsplash

說到經驗,就得說到陽光十六法則了,陽光十六法則說白了就是拍攝者們所總結出來的曝光經驗。

在說陽光十六法則之前,我想先說一說倒易率。

眾所周知,曝光三要素是有級數的,就像我們常說 1/30s 的快門就要比 1/60s 的快門慢一檔,而 f/4 的光圈就要比 f/5.6 的光圈要快一檔,ISO200 的卷就比 ISO100 的卷要快一檔。

曝光三要素中,快門和感光度的檔位都是成倍改變的。

傳統快門的檔位如下所示:

......2s - 1s - 1/2s - 1/4s - 1/8s - 1/15s - 1/30s - 1/60s - 1/125s - 1/250s - 1/500s -1/1000s......

需要注意的是,從 1/8s 到 1/15s 以及從 1/60s 到 1/125s 並沒有成倍改變,只是為了計算方便。上面的數字從左往右速度依次快一倍,因此作用到膠片上的光線的時間就少了一半,所以對於曝光來說,從左到右依次就降了一檔。

Photo by Ethan Hoover on Unsplash

而傳統的感光度的檔位就很容易理解了:

ISO100 - ISO200 - ISO400 - ISO800 - ISO1600 - ISO3200

從左到右感光能力依次增強一倍,所以對於曝光來說,依次增一檔。當然還有一些卷的 ISO 在 64 或 160 這樣的,根據公式也能夠很輕易的換算。

傳統光圈的檔位可能會比較難理解,因為它並不是成倍的改變。其實它也是成倍的改變,只是不是成倍依次的改變,光圈是由相鄰的兩個光圈的平方比來決定的,也就是說,假設我們第一級的光圈是 f/1.4,那麼比它小一檔的光圈就是 2x 1.4² ≈ 2²,也就是 f/2。比 f/5.6 小一檔的光圈就是 2x5.6² ≈ 8²,也就是 f/8。

但是在實際記憶中,我們只需要記住兩個數字 1 和 1.4 就可以了。

假設初始光圈值為 f/1,則比 f/1 小一級的光圈就是 f/1.4 ,而比 f/1 小兩級,比 f/1.4 小一級的光圈值是 f/2,以此類推,下面的數值從左到右進光量依次減少 50%:

f/1 - f/1.4 - f/2 - f/2.8 - f/4 - f/5.6 - f/8 - f/11 - f/16 - f/22 - f/32 - f/64

這裡的 f/5.6 到 f/11 是為了計算方便,和快門中的 1/8s 到 1/15s,1/60s 到 1/125s 一樣,其實實際影響很小。以上光圈數列從左到右依次小一檔,作用在膠片的上的光的量也就少一倍,所以對於曝光來說,從左到右依次降一檔。

Photo by Samuel Zeller on Unsplash

知道傳統曝光三要素的級數以後,我們來理解倒易率,通俗來說,倒易率指的是當曝光三要素中的其中一個元素髮生改變以後,其他兩個元素之一也要相應的發生變化,這樣才能夠保證曝光的量和之前一樣。

以陽光十六法則為例,陽光十六法則的主要內容是在正午室外光線良好的環境下,使用 f/16 的光圈,再選擇感光度倒數的快門,就能完成相對準確的曝光。

也就是說,當我們使用 ISO100 的卷的時候,在天氣晴朗的室外,使用 f/16 的光圈,再使用 1/125s 的快門,就能夠準確的曝光。如果使用 ISO200 的卷的時候,使用 f/16 的光圈,再使用 1/250s 的快門,同樣能夠得到一樣的曝光。這裡的快門數值是針對傳統膠片相機的檔位來說的。

Photo by Javardh on Unsplash

當然我們並不一定要使用 f/16 來拍照,這裡就需要用到倒易率,由於膠片的感光度是固定的,所以這裡需要調整的就只有光圈和快門兩個元素了。

以上面的 ISO100、f/16 、1/125s 的曝光組合為例,當我們將光圈開大至 f/5.6 的時候,曝光就提升了三檔,所以快門就需要降低三檔來保證曝光平衡,也就是 1/1000s 的快門,這個時候 ISO100、f/5.6、1/1000s 的曝光量就和上面的 ISO100、f/16 、1/125s 是一樣的。

同樣的,如果想要使用更慢一些的快門 1/60s 來拍照,那麼光圈就需要降一檔到 f/22 才能夠保證曝光的平衡。

倒易率也有失效的時候,那就是在曝光時間極短或者曝光時間很長的情況下,不過對於我們日常拍攝的情況,極短如低於 1/10000s 的快門或者超過 10 分鐘的快門我們都很少會用到,這裡不再細表。

上面說到的陽光十六法則的 f/16 是在晴朗的環境下,說白了就是在能看到太陽的情況下,而如果太陽被雲層遮蓋,而雲層比較薄還能感受到陽光的時候,應該將光圈提高一檔到 f/11。如果是雲層較厚的多雲天氣的話,就再提高一檔到 f/8。如果是陰天完全看不到太陽了,就是用 f/5.6 的光圈。快門數值同膠捲感光度的倒數,如果需要調整光圈,就根據倒易率同步調整快門就可以了。

當然法則並不是死板的,還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判斷,如果是在反光較大的環境下,像是雪地或者沙灘上,就要適當將曝光降一檔。

Photo by Smart on Unsplash

當然以上方式僅限於寬容度較高的負片的拍攝,對於更加需要精準曝光的反轉片來說,如果對自己的經驗沒有十足的把握,最好還是用測光表或者數位相機的測光來輔助吧。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