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智能化養老 高科技+人情味

中國青年報 發佈 2020-01-13T03:28:27+00:00

「刷臉」就餐,方便老人的高科技目前,在八角街道轄區內,共有一個街道照料中心和10家養老服務驛站,為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短期託管、呼叫、老年餐桌、文化娛樂、心理慰藉等服務。

智能化和老人的關聯貌似並不緊密,但在石景山區八角街道,轄區內的老人們幾乎每天都要和智能化打交道——在養老服務驛站內「刷臉」就餐、享受一鍵呼叫的「私人定製」服務。「有這樣的養老生活方式,我們太幸福了。」家住八角街道的王奶奶感嘆道。

「刷臉」就餐,方便老人的高科技

目前,在八角街道轄區內,共有一個街道照料中心和10家養老服務驛站,為老年人提供日間照料、短期託管、呼叫、老年餐桌、文化娛樂、心理慰藉等服務。在眾多服務中,值得一提的是,老人們到養老驛站用餐,只需「刷臉」即可。

昨天,記者來到八角北路社區養老驛站內,看到一進門便擺著一台具有「刷臉」功能的服務終端機。老人們到驛站用餐,只需站在服務終端機前,把臉往旁邊的小機器前一湊,便完成了身份識別和認證,接下來的事情就更簡單了,排隊打飯、坐下來美美地飽餐一頓。

「臉部識別特別快,你看看,就幾秒鐘的事。」正在終端機前「刷臉」的李大媽笑著說,她是養老驛站的常客,「開始不太會用,有時候在機器前站半天刷不上,需要有人指導,現在用順手了覺得特方便,再也不怕忘帶卡了!」

八角街道辦事處副主任明常紅告訴記者,「刷臉」就餐是從刷卡、刷指紋一步步升級而來的。最初刷卡需要同時攜帶身份證或老年卡,老人年紀大了,一方面經常忘記帶卡;另一方面證件隨身攜帶又容易發生卡片丟失的情況。為此,街道對服務終端機進行了升級,改為刷指紋就餐,但同時又出現新的問題,有些老年人指紋比較淺,機器讀取不敏感,於是繼續改進,採用人臉識別技術,通過現有的高科技,讓老年人也能享受到智能、便捷的服務。

「此前市里、區里和街道各有一個養老服務平台,但彼此之間是不連通的,我們做了大量工作,將三個平台打通,做到數據共享,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明常紅表示,現在所有老人就餐次數、補貼數額等情況,均由平台提供智能化大數據,節省下來的人力和時間,則可以更好地投入到對老年人的服務上。街道根據養老驛站的「刷臉」數據提供補貼,避免了手工錄入發生錯誤,還能降低從數據採集到發放補貼整個流程中人為干預的可能性,提高政府民生資金使用的透明度,降低廉政風險。

目前,八角街道轄區內的 10 家養老驛站均已實現「刷臉」用餐,每天大約有兩三百人會到驛站內就餐。同時,八角街道還為轄區內老人提供更多福利補貼,到養老驛站內用餐,老人除了可以享受到政府補貼,還有街道為不同年齡段老人提供的2至4元不等的就餐補貼。

老人一召喚,2小時內上門服務

除了「刷臉」就餐,八角街道為老年人提供的智能化服務,讓老年人足不出戶也能在家中享受到便利。比如,街道開通實時響應需求的為老服務呼叫中心,熱線面向轄區60歲以上的約2萬多位老年人。讓他們的需求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2小時內得以上門解決。同時,考慮到老年人動作慢,使用電子設備和網絡不太順手的特點,為3800名75歲以上有需求的老年人家庭,免費安裝居家養老服務信息機,預置熱線電話號碼,實現一鍵呼叫。

此外,為鼓勵向老年人提供義務服務的志願者們,街道還採用志願者積分制度,通過為老年人提供服務獲得積分。「志願者用積分不僅可以兌換物品,還可以用積分兌換相關服務,比如驛站用餐、居家服務等。」明常紅說。

街道還將深度開發居家養老預約服務軟體,完善為老服務呼叫中心職能,為獨居、高齡老年人免費配發紅外健康養老智能手錶、煙感報警器、燃氣安全報警器等,實現一鍵呼叫、派單、服務一條龍,開展7×24小時全天候無間斷上門服務,打造「沒有圍牆的社區智能養老院」。

老人驛站,暖胃更暖心

記者在八角北路社區養老驛站看到,老人們捧著一碗碗熱氣騰騰的米粥喝得正舒坦。金黃色的小米經過長時間的熬制泛著誘人的光澤,「裡面的花生都熬軟乎了,一點兒不費牙口。」 據養老驛站負責人介紹,養生粥是在入冬之後新添的,老人們的午飯原本是由配餐公司做好再送過來,但考慮到天冷,且粥又不容易運輸,所以便採買了熬粥的炊具和食材,每天變著花樣兒地為老人們熬制愛心養生粥。

「前幾天,還有老師專門教我們畫柿子,寓意『柿柿如意』。」正在練習書法的吳大爺說。午飯開餐時間是11點來鍾,但其實上午九十點鐘,就有老人走進驛站,在工作人員帶領下做操、寫大字、畫畫,或是聊聊天。記者了解到,這些練字的「學生」中,最年輕的也已84歲了,年齡最大的已91歲。老人的子女們工作很忙,平時沒時間陪伴他們,養老驛站就成了他們的第二個家,不僅讓老人吃飽吃好,也要讓他們老有所樂。

本文源自中國青年報客戶端。閱讀更多精彩資訊,請下載中國青年報客戶端(http://app.cyol.co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