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偏了的自媒體,請回正道

石家莊網警巡查執法 發佈 2020-01-13T03:42:28+00:00

就在1月10日,邯鄲市公安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稱,2019年以來,警方針對自媒體利用網絡敲詐勒索等違法犯罪活動,重拳出擊,成功偵破利用網絡敲詐勒索團伙6個,共破獲團伙系列案件97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4人,凍結資金99萬餘元。

以負面炒作相威脅,假有償刪帖之名行敲詐勒索之實,頻發的網絡敲詐和有償刪帖已成社會公害。

就在1月10日,邯鄲市公安局召開新聞發布會稱,2019年以來,警方針對自媒體利用網絡敲詐勒索等違法犯罪活動,重拳出擊,成功偵破利用網絡敲詐勒索團伙6個,共破獲團伙系列案件97起,抓獲犯罪嫌疑人24人,凍結資金99萬餘元。

邯鄲警方還披露了典型案例,簡要述之,其作案手法大同小異:假借記者身份,搜集負面信息,依託個人註冊的微信公眾號等平台進行新聞炒作,發布負面信息,繼而有償刪帖。更讓人厭惡的是,這些團伙利用網絡軟暴力手段,甚至以同一事由分撥次敲詐受害單位,擾亂企事業單位的正常生產經營,影響十分惡劣。

近年來,全國多地曝出的通過自媒體等實施的網絡敲詐更是層出不窮,甚至不乏「網絡大V」、「維權鬥士」參與其中。敲詐者有時不會直接收取「刪帖費」「封口費」,而是巧立名目,以收取「廣告費」「勞務費」等規避風險。

為警方點讚的同時,我們不僅要問:在相關法律法規愈加明晰,監管舉措逐層加碼,有關部門對自媒體的管控力度不斷加強的同時,為什麼還有一些自媒體不守正道,屢屢「跑偏」?

古人說,「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又說「有錢能使鬼推磨」,甚至演化成了「有錢能使磨推鬼」。說到底,還是一個字的問題:錢。

「人人都有麥克風,個個都是通訊社」。如今,網絡信息傳播渠道愈發便利,大批自媒體風起雲湧,我們刷「朋友圈」,看「頭條」「抖音」等,傳統信息傳播格局業已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去年,我曾參加河北省網信辦組織的一次培訓,專家提到的一個觀點,給我留下了深刻印象。大意是,「主流媒體」不是自封的,有了權威性和影響力的自媒體也能成為「主流媒體」。

作為省級黨報的一名記者,一直以來,我們有一種天然的體制優越感。黨報的真實性、客觀性、權威性、公信力自然不容懷疑。我們尤其注重新聞本質和內涵的挖掘,確保熱點事件的及時跟進,切實維護主流媒體的權威性,窮盡一切手段,增強受眾參與度,增強報導黏性,壯大主流聲勢。在意識形態的指導下,傳統主流媒體依然發揮著中流砥柱的作用。這 不僅是責任制度,也是傳統主流媒體永生的追求。

至少至目前來說,較之傳統的主流媒體,自媒體給人的感覺總有點「泥沙俱下」的意味。搜索「自媒體」,多是「自媒體怎麼賺錢」「怎麼吸粉」「怎麼寫出爆款文章」,這些儼然成了自媒體運營的重要考量。有的自媒體還會採取一些手段把點擊量做上去,有的文章看似閱讀量大,動輒「10w+」,但實際上是假數據。然而,這種虛假繁榮會給自媒體帶來廣告,帶來收益。

然言論有自由,法律有邊界更有底線,那些假以輿論監督旗號唬人,實際以此做勒索工具和敲詐籌碼的人,必須受到嚴懲。

此歪風將一些自媒體從業者搞得人不人,鬼不鬼,連帶著整個媒體形象受損,以致於大眾對媒體「敬」而遠之。

沒有約束的權利是可怕的,好在這樣的歪風邪氣正被抖露出來。

從根本上遏制自媒體跑偏,法律不能缺席。監管部門包括司法機關對相關問題要發現一起、查處一起,抑或建立黑名單制度,完善追責體系,讓從業人員在誠信、守法的基礎上規範言行。

我們有理由相信,隨著有關法律制度的不斷完善、群眾監督意識的不斷增強和媒體市場化程度的不斷提高,自媒體行業一定會恪守正道,在道德和法律允許的框架,實現良性長遠發展。


來源:河北網信管理執法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