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僅存一枚!孤品「馬克思」頭像壹元銀幣堪稱紅色貨幣明珠

收藏大參考 發佈 2020-01-13T03:56:32+00:00

這些根據地往往設立有銀行,並會發行貨幣。其中,本文重點介紹鄂北農民銀行於1931年發行的馬克思頭像銀幣,目前國內僅見一枚,成為傳世孤品。

原創 紅色潮 紅色潮


前言

土地革命時期,湖北成為革命風暴的中心區域之一。隨著以湖北為主體的鄂豫皖、湘鄂西、鄂東南三個根據地的形成,湖北紅色貨幣迅速發展。這些根據地往往設立有銀行,並會發行貨幣。這些貨幣在鄂東南、鄂東北、鄂西北、鄂西南以及江漢平原的數十個縣流通,幾近覆蓋大半湖北,具有廣泛的群眾基礎。世事滄桑,八十餘年過去。由於客觀條件的制約,這些貨幣以實物形式保存下來的實屬不易,能夠呈現在世人面前的更是罕見。其中,本文重點介紹鄂北農民銀行於1931年發行的馬克思頭像銀幣,目前國內僅見一枚,成為傳世孤品。


一、馬克思vs袁大頭:從艱苦創業到野火燎原


鄂北農民銀行製造和發行的馬克思頭像銀幣,在革命根據地貨幣史上具有獨特的地位:一是將馬克思頭像鍛造在銀幣上僅此一例,從而創造出蘇區銀行使用銀幣這種硬通貨宣傳馬列主義的先例,二是首開紅色政權自己設計銀幣圖案的先河,馬克思頭像銀幣的圖案完全是自己設計,與舊版銀幣有著根本的區別,具有鮮明的革命性,為之後革命根據地鑄造銀幣提供了借鑑。

(馬克思頭像銀幣主圖案為馬克思正面頭像,長鬍須、穿西裝、系領帶,頭像上部有「中國蘇維埃共和國造」字樣。銀幣背面主圖案由鐮刀、斧頭和壹幣字樣組成,頂部刻有五角星,邊緣環繞著裝飾花紋。銀幣直徑3.9厘米,厚0.25厘米,重約28克,含銀量為80%左右。——湖北省錢幣學會藏品)


馬克思頭像銀幣在製作過程中,分別採用了鑄、鍛等比較落後的工藝,實物看起來相對粗糙,明顯區別於當時白區流通的製作精美的「袁大頭」銀幣。這恰恰反映了我黨早期革命根據地的經濟、技術狀況,是革命先烈艱苦創業的寫照,為根據地貨幣研究提供了珍貴的史料。


二、槍桿子vs錢袋子:從武裝鬥爭到金融攻堅


1927年秋,湘鄂西地區黨組織根據黨中央「八七」會議制定的進行「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和在湘粵鄂贛四省舉行秋收暴動的決定,利用這裡有利自然環境和社會條件,開展武裝鬥爭。在周逸群、賀龍的領導下,經過數年的浴血奮戰,建立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包括洪湖蘇區、湘鄂邊根據地、巴歸興根據地、鄂西北根據地、鄂北根據地、荊歸當根據地、枝宜根據地和洞庭湖特區。


湘鄂西根據地創建之初,市場流通的貨幣主要以銀幣為主,銅幣、制錢和紙幣為輔。民間信用的主要形式有民間信貸、合會、錢莊和典當等。湘鄂西根據地建立後,面臨著供養人民軍隊,鞏固現有蘇區和繼續擴大根據地的任務;同時,根據地需要恢復和發展工農業生產,搞活流通,積極打通與白區的貿易,補充蘇區物質的不足,改善人民的生活。現實情況使得蘇維埃政府必須採取有效的金融手段,包括建立自己的銀行,發行自己的貨幣,以開闢廣闊的財力和物力來源。


湘鄂西革命根據地金融機構的建立和發展,有一個從分散走向統一的過程。首先是在縣級蘇維埃政府內設金融機構,後發展成聯縣政府農民銀行總行,各個蘇區內建立銀行,如湘鄂邊蘇區銀行、鄂北農民銀行等,再發展到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國家銀行湘鄂西特區分行。上述的馬克思頭像銀幣就是鄂北農民銀行制幣廠製造和發行的。


鄂北農民銀行於1931年7月在房縣西街成立,行長由紅七師政治部主任、縣蘇維埃政府秘書胡蘇黎兼任,王守訓負責銀行的具體事務。最初印製和發行了五角、壹圓信用券,為了提高蘇區紙幣在群眾中的信用度,鄂北農民銀行造幣廠開始嘗試鑄造「馬克思頭像」和「列寧頭像」兩種版別的銀幣,並在鄂西北革命根據地的房縣境內發行和流通。

(1931年版列寧頭像銀幣正面主圖為列寧正面像,鬍鬚短且呈點狀,著西裝,系領帶。主圖與外層文字由珠圈分開,外層文字為「中國蘇維埃共和國銀幣」和「一九三一年」,銀元直徑為3.91厘米,厚0.24厘米,重28克,含銀量為85%。——湖北省錢幣學會藏品)


鄂北農民銀行造幣廠設在房縣城關西街戴香泉家,與縣蘇維埃政府所在的天主教堂隔街相望,房屋為磚木結構,有幾重天井。為了籌集製造銀幣的銀料,蘇維埃政府採取了一些強有力的措施:打土豪派捐款;沒收地主、豪紳的財產;戰場繳獲歸公。


場地和物料準備就緒,銀幣的設計與製造環節開始了。王守訓與蘇維埃政府其他同志研究認為銀幣的圖案必須有鮮明的代表性。於是,確定了銀幣的正面圖案為馬克思頭像和列寧頭像,銀幣背面以鑲刀斧頭為主景。之後,他從縣城西關請來了一位略懂一些模具雕刻技術名叫周遠忠的人,負責製作鋼模。


銀幣製造的工藝大體是:把雜銀化成銀水;鑄成圓形銀塊;將銀塊放在鋼模上鍛造出正面圖案;之後用同樣的方法鍛造出背面圖案;最後再對細小部位略作修整。造幣廠技術人員是從房縣縣城抽調的12名銀匠,參加製作的銀匠每人每天發一枚銀幣,共余全部交由銀行發行。據記載,製作銀幣時四周戒備森嚴,屋裡屋外均有紅軍戰士警衛,不允許閒雜人員入內,十二名銀匠連吃飯都在屋內,不得隨意離開,可見當時蘇維埃政府對銀幣製作發行十分重視。


在這種情況下,造幣廠一天約可製作銀幣一百二十餘枚,歷時兩個多月,總共造出一萬枚左右。1932年6月,紅軍撤離房縣,鄂北農民銀行隨之轉移,「馬克思」「列寧」銀幣停止製造。


本文的形成過程中,得到錢幣專家楊楓先生的殷勤指導。楊楓先生是這枚國家一級文物、珍貴銀幣的徵集人。楊楓先生是知名的錢幣專家,《湘鄂西革命根據地貨幣史》《鄂豫皖革命根據地貨幣史》《湘鄂贛革命根據地貨幣史》主要編撰者。中國人民銀行武漢分行錢幣博物館的設計者與執行者。圖為本刊顧問頓德化先生(左)拜訪楊楓先生(右)時的交談情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