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舞大唐西安何家村窖藏玉器欣賞

暢明軒 發佈 2020-01-13T04:33:41+00:00

陝西省西安市,1970年秋天,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省公安廳收容遣送站,一座兩層高的樓房正在施工中。經清點、登記,兩瓮一罐共出土文物1000餘件,按類可分為金銀器皿271件,銀鋌8件,銀餅22件,銀板60件,金銀銅錢幣466枚,瑪瑙器3件,琉璃器1件,水晶器1件,白玉九環蹀躞帶1副,玉

陝西省西安市,1970年秋天,西安市南郊何家村省公安廳收容遣送站,一座兩層高的樓房正在施工中。10月5日這一天,基建工地一片忙碌,就在地基挖到深約0.8米的時候,施工人員挖到了一個陶瓮,打開陶瓮一看,裡面竟是一堆金杯銀碗,耀眼奪目。一夜之間,陝西西安何家村吸引了考古界的目光。

經考古人員調查,陶瓮和銀罐均埋在活土中,而從出土文物看,部分器物不能成套,很可能還有文物埋藏,於是再向四周探查。10月11日,在陶瓮北側約1米處,當探鏟探查時,傳出了清脆的金屬聲,第二個陶瓮顯現出來。

經清點、登記,兩瓮一罐共出土文物1000餘件,按類可分為金銀器皿271件,銀鋌8件,銀餅22件,銀板60件,金銀銅錢幣466枚,瑪瑙器3件,琉璃器1件,水晶器1件,白玉九環蹀躞帶1副,玉帶板9副,玉鐲2副,金飾品13件。另有金箔、麩金、玉材、寶石及硃砂、石英、琥珀、石乳等藥物。金器總重298兩,銀器總重3900兩。(數據引自《花舞大唐春-何家村遺寶精粹》)

西安是唐都長安的所在地,何家村遺寶出土地位於皇城附近、含光門大街西側第三坊。在京城內發現這麼集中、豐富的寶藏,還是第一次,也是迄今為止唯一的一次。自50年代以來,西安地區發現唐代金銀器窖藏約20處,無論是數量、種類還是品級,沒有一處能比得上何家村遺寶。

今天小編整理下自己拍攝於陝西歷史博物館和清華大學藝術博物館與天久長展的圖片,以及《花舞大唐春》、《北周隋唐京畿玉器》書中的圖片與大家一同欣賞來自何家村的精美文物。先來這件國寶網紅。網上他的靚照太多了,我就不多發了,在書中看見這張打開獸嘴口的圖片與大家分享。

獸首瑪瑙杯長15.6、高5.6厘米。用醬紅地纏橙黃夾乳白色縞帶的瑪瑙製作,上口近圓形,下部為獸首形,獸頭圓瞪著大眼,目視前方,似乎在尋找和窺探著什麼,獸頭上有兩隻彎曲的羚羊角,而面部卻似牛,所以不能認為造型完全出自寫實的手法,但看上去安詳典雅,並無造作感,獸首的口鼻部鑲金,更突出了獸首的色彩和造型美。此杯琢工精細,通體呈玻璃光澤,晶瑩瑰麗,造型特徵來自西方,希臘人名為「來通」。其產地目前尚在討論中,甚至其製作年代亦有不同看法。

外徑7厘米,內徑6厘米。由三段白玉玉連接而成玉質溫潤。白玉外側琢磨出四條寬凹棱,中起脊線。白玉兩端以鎏金銅飾包接,其一裝飾四朵突起的雲紋,中間鑲嵌玫瑰寶石1枚,旁邊鑲嵌4枚小寶石,另兩處為鉸鏈式相連的獸頭,雙目嵌以綠松石,頂部鑲寶石1枚,其一中軸可以拉開,便於佩帶。

同出的還有一對包金沒有鑲嵌的玉臂環。此兩副玉鐲出土時和玉杯等同放於一銀罐內,從器蓋墨書可知,當時稱為「玉臂環」,這種可以開啟的玉鐲當時亦稱玉臂釵或玉臂支,簡稱「玉支」。

這兩幅玉鐲細膩溫潤,加之以黃金鑲嵌,黃白相間,華貴之極。


插播個擴展閱讀:


宋沈括《夢溪筆談》卷十九「予又嘗過金陵、人有發六朝陵寢,得占物甚多。予曾見一玉臂釵,兩頭施轉關,可以屈仲,合之令圓,緊於無縫,為九龍繞之,功侔鬼神。」


唐鄭處誨《明皇雜錄·逸文》:「我祖破高麗,獲紫金帶,紅玉支二寶,朕以……紅玉支賜妃子,後以賜阿蠻。」


《格致鏡原》卷55輯此,「玉支」作「玉臂支」。


宋樂史《楊太真外傳》:「新豐有女伶謝阿蠻,善舞《凌波曲》,日出入宮禁,貴妃厚焉。是日,詔令舞。舞罷,阿蠻因進金粟裝臂環,曰『此貴妃所賜』。上持之,悽然垂涕曰『此我祖大帝破高麗,獲二寶,一紫金帶,一紅玉支。朕以岐王所進《龍池篇》,賜之金帶。紅玉支賜妃子,汝既得之於妃子,朕今再睹之,但興悲矣。」



黃寶石(黃精)核桃大小,隨形,一面被切割過,一頭有穿孔,長5.3、寬3.3、高3.4厘米。透明,黃色,色較均勻,強玻璃光澤,肉眼觀察可見到一組完全解理和拉長管狀氣液包體及不透明礦物包體。


再插播個科學小知識:


經王崇禮教授物性測定石重119.2186g(596.093ct),比重>3.33,點測折光率1.63;正交偏光下轉動一周可見四次明暗現象,為非均質體礦物,現代礦物學名黃玉(英文Topaz)。


黃玉,中國古稱「黃精」,古名亦兼指黃色藍寶石、黃色綠寶石以及黃色金綠寶石等。現代礦物學上黃玉,又稱黃晶,實際上更確切的稱呼應為黃寶石,因為「黃晶」易同黃水晶相混,「黃玉」又易同軟玉中的黃玉相混。此外黃寶石也不一定專指黃色,只要是由Topaz礦物形成的寶石,無論何種顏色,一律統稱為黃寶石。



形狀十分規則的立方體玉石,淡綠色,表面光滑細潤,長11、寬9.5、高7.2厘米,重2350克。經鑑定折光率為1.52-1.58,可能屬蛇紋石類玉石即岫玉。也是何家村窖藏玉器中唯一一件非軟玉製品。

白玉忍冬紋八曲長杯,據北大考古教授齊東方先生研究,其形制模仿薩珊式多曲長杯,而裝飾紋樣承襲南北朝時期已經流行的忍冬紋,當是一件中西文化結合的產物。


瑪瑙長杯,以橙黃夾褐色瑪瑙製作,俯視杯口為長橢形,但中部下凹,兩端上翹,猶如一彎新月,圜底,通體拋光。


接下來就都是帶板了:



白瑪瑙鉸具由方銙四、圓首矩形銙和圓首矩形鉈尾各一、半圓形銙九,總計十五件組成無帶鉤,與銀盒上墨書記錄:「一十五事失玦」相符。

骨咄玉帶,由方銙四、圓首矩形銙和圓首矩形鉈尾各一、半圓形銙九,及一件玉帶扣總計16件組成。與銀盒上「一十五事並玦」完全相符。

銀盒墨書稱此玉帶為骨咄玉一具。《北周隋唐京畿玉器》中稱此玉帶產於唐代中亞噴赤河流域的骨咄國。為透閃石玉。

更白玉帶,由方銙四、半圓形銙九、圓首矩形銙和鉈尾各一,總計十五件組成,與銀盒墨書「更白玉一具數次前」。

同盒出的是一套「碾文白玉帶一具十六事失玦」(翻一下就是,一套帶紋飾的沒有帶鉤的帶板。可惜我沒自己的照片找不到了,這是一套伎樂獅紋白玉帶飾)

白玉有孔帶,由方銙四、半圓跨九、圓首矩形銙和鉈尾各一、玉帶扣一,總計十六件組成,與一具一十五事並玦相符。

同盒出的還有這套青花帶板,物主人稱為斑玉帶,由方銙四、半圓形銙九、圓首矩形銙及鉈尾各一、帶扣一,總計十六件組成,與墨書數字吻合。


今天分享的最後一套名字很霸氣,九環蹀躞玉帶。

何家村發現的玉器是迄今所見唐代出土玉器中數量最多,種類最雜,等級最高,品相最佳的。小編自己拍攝的圖片有限,沒能涵蓋何家村窖藏所有的玉器,還要繼續努力。好了就到這裡了,喜歡的朋友幫忙轉發下哦。謝謝!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