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北上的導演都水土不服,為何只有陳可辛的電影叫座叫好?

閒說漫威 發佈 2020-01-13T04:45:31+00:00

對於影視作品能夠取得什麼成績和口碑,導演所起到的作用,可謂是至關重要!近幾年,國內湧現出了很多的導演,不管是囧系列導演徐崢,還是唐探系列導演陳思誠這樣能夠拍出叫好叫座電影的,還是小時代導演郭敬明,或者是大黑牛李晨、王寶強。

對於影視作品能夠取得什麼成績和口碑,導演所起到的作用,可謂是至關重要!

近幾年,國內湧現出了很多的導演,不管是囧系列導演徐崢,還是唐探系列導演陳思誠這樣能夠拍出叫好叫座電影的,還是小時代導演郭敬明,或者是大黑牛李晨、王寶強。

以至於給人一種錯覺,似乎在娛樂圈中,只要能夠喊個「cut」的人就能當導演了。

但事實上,導演是一個綜合演員表演、鏡頭畫面、光線調度、剪接邏輯、聲音搭配等等的職位,是決定一個影視作品最終成果所呈現笑果的人。

國內娛樂圈,頂著導演名頭的人很多,但真正能夠被人認可,心悅誠服地稱呼為大導演的人可不多。

因為,這不僅要衡量導演作品的票房,還要考慮最後的藝術價值和獎項榮譽。

國內擔當得起「大導演」的人,第一反應應該是張藝謀和陳凱歌,或者是馮小剛或者姜文。

張藝謀和陳凱歌各自都有歐洲三大電影節最高獎項傍身,馮小剛曾是賀歲檔王者,姜文更是不必多說,牛逼就是了。

但是,老虎也有打瞌睡的時刻,大導演也有翻車的記錄,翻開上面這些導演的作品,儘管有過很多的佳作,但被評為爛片的也同樣有。

然而,在娛樂圈中,偏偏就有這樣以為導演,28歲入行,出道30年,導出來的作品,無一爛片!這究竟是怎樣的一個奇蹟?

他,就是來自香港的導演陳可辛!

為什麼陳可辛沒有爛片?

首先,作品少,爛片出現的機率就少

雖然數量多,出好片的機率大,但對應的出爛片的機率也大!

而數量少,在時間允許下,出現爛片的機率自然也就小了。

而陳可辛自1991年出道以來,到目前為止,導演的作品,也沒有超過20部電影。

這些作品,全部都是口碑良好的電影作品,甚至還有《甜蜜蜜》、《中國合伙人》這樣的精品電影。

這個是機率的問題,並不能成為成為一個好導演的原因,因為如果按照這樣的邏輯,那麼陳凱歌在拍完《霸王別姬》之後掛印不拍就是最好的選擇,他就可以永遠頂著導演的名頭了。

但還是可以從中可以看出來,陳可辛導演對於自己名聲的愛惜,所以,在電影市場上都有這樣一句化「陳可辛出品,必屬精品。」


其次,善於調教演員

與陳可辛導演合作的演員,基本上都是國內頂級的演員。

與頂級演員合作,固然在拍攝的時候,能夠省心省力,但是要引導和捕捉演員的情緒,才是體現導演功力所在的地方。

在《甜蜜蜜》中,張曼玉就有一個被稱為教科書級別的演技,正是來自陳可辛的捕捉。

很多人都說黃曉明的演技忽上忽下,飄忽不定,但是在陳可辛的《中國合伙人》出演的成東青,卻是為黃曉明實實在在地拿到了金雞、百花、華表「三料影帝」。



香港電影導演中,王家衛的電影口碑好票房一般(甚至是差),王晶的電影票房好但口碑一般。

唯獨是陳可辛的作品,口碑好票房也好。

這就是陳可辛厲害的地方,對於商業片的精準定位,在兼具商業片的屬性之下,還能夠具備較高水準的藝術造詣。

陳可辛似乎有一種天生的嗅覺,在觀眾審美變化的時候,要通過怎樣的方式去拍攝電影,才能引起觀眾的共鳴,這種嗅覺不因地方的變換而消失。

在香港的時候,他又《投名狀》這樣的作品,在北上的時候,同樣也有《中國合伙人》等等作品。

不同於杜琪峰、王晶等等北上的導演,來到了內陸有些水土不服。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