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弱關係」成功的馬雲和黃錚

baas互聯 發佈 2020-01-13T05:53:42+00:00

—— 馬克·格蘭諾維特1973年,格蘭諾維特發表了《弱關係的優勢》這一篇論文,但就是這篇被認為是現代社會學最具影響力的論文之一,卻被當年的《美國社會學評論》拒之門外而無人問津,直到多年之後才得到認可。


一個人的工作和事業關係最密切的社會關係並不是「強連接」,而常常是「弱連接」。

—— 馬克·格蘭諾維特




1973年,格蘭諾維特發表了《弱關係的優勢》這一篇論文,但就是這篇被認為是現代社會學最具影響力的論文之一,卻被當年的《美國社會學評論》拒之門外而無人問津,直到多年之後才得到認可。



「事實上,關係緊密的朋友在許多事情上是無法給與很好的幫助的,反倒是關係沒那麼緊密的一些弱連接關係在我找工作時發揮了更大的作用」格蘭諾維特曼後來在自己的著作中如此寫道。


放眼當今中國的商業發展史,「弱關係」甚至幫助許多曾經一毛不值的年輕人躋身進中國的商業大佬之列,其中不乏有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拼多多創始人黃錚。


那麼這些企業家是如何通過「弱關係」一步一步走到現在的呢?



2018年7月28日,年輕的80後創業者黃錚,帶著創辦僅三年的拼多多在美國納斯達克敲響了上市的鐘聲。



從杭州一名普通工人的兒子成長到身家超800億的今日之子,黃錚只用了28個月。不同於王思聰這種帶著富二代光環的創業者,黃錚的一切,完全來自於他的個人努力,而成功的關鍵之一,在於三個字:弱關係。


時間回到2002年,當時的黃錚還是一名計算機專業的大學生,有一天一位網友通過MSN添加上黃錚,想向他請教一個技術問題。黃錚並沒有當回事,順手幫這個網友解決了問題。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黃錚的一個善意之舉,卻成為他日後走向成功的一個關鍵點,因為被他幫助的這位陌生網友,就是後來網易的創始人——丁磊。



丁磊之於黃錚,就是典型的弱關係。


通過一個網絡上的善舉,丁磊將黃錚介紹給了自己的朋友段永平。而當時的段永平除了是「小霸王學習機」和「步步高」的創始人,還是陳明永、沈煒、金至江的人生導師,這三個學生後來分別成為是OPPO創始人、Vivo創始人和步步高CEO。


2006年,人生導師段永平斥重金買下了和股神巴菲特共進午餐的機會,在眾多的弟子中,段永平選擇帶黃錚一同赴約。通過這次和巴菲特的交流,年輕的黃錚對創業有了全新的認識,也為後來拼多多的創立埋下了伏筆。




一段看似不經意間產生的「弱關係」幫助黃錚實現了財富自由,但是還有另外一個人通過運用「弱關係」,直接成為了改變中國商業模式的巨頭,這個人就是馬雲。


1980年,中國剛剛改革開放不久,一支澳大利亞代表團遠道而來,探訪神秘的中國。由於還沒有完全開放,他們只能前往幾個發達城市,其中就包括杭州。



當時的馬雲痴迷英語,一有機會就找外國人練口語。經過簡單的介紹,馬雲便和代表團中的莫利一家攀談起來。在他們眼裡,這個騎著自行車到處找外國人聊天的少年,不僅熱情洋溢,還極具上進心。


在莫利一家回國後,雙方依然保持著書信聯繫,在馬雲上學的那幾年一直是莫利一家在背後默默的資助,甚至連馬雲的婚房都是靠莫利寄來的支票購買的。而直到現在,馬雲也時常在感嘆是如果沒有多年前莫利一家資助的歐洲之行,自己是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功。


看似不經意的一段「弱關係」,卻影響了馬雲的一輩子,如果沒有那一套婚房,或許馬雲在創業初期也無法輕裝上陣,也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功。


馬雲在Ken的幫助下去了澳大利亞

聊到阿里巴巴,必然要提起阿里的一名大功臣——蔡崇信,而馬雲和蔡崇信的結識,也堪稱是「弱關係」運用的典範。


1999年,蔡崇信回台灣,一位做IT的朋友找他幫忙,說要把公司賣給一個大陸人,請精通財務和法務的蔡幫忙處理。蔡見了這位長得像外星人的大陸人,兩人是第一次見面。


我們無從得知馬雲對蔡崇信施了什麼魔法。只知道後來,蔡崇信放棄了580萬年薪,到馬雲這裡拿500元月薪。



一次看似不經意的相識,為馬雲的阿里巴巴帶來了一員猛將,在團隊集體在湖畔花園吃泡麵的時候,蔡崇信憑著自己的影響力為馬雲帶來了一筆500萬元的投資,正是這筆投資,幫助阿里巴巴渡過了難關,造就了馬雲今天的輝煌。


沒有結識弱關係的渠道,就自己尋找。


沒有聚攏弱關係的平台,就自己搭建。


這就是為什麼馬雲能成首富,黃錚能遠遠拋棄同齡人的原因。


弱關係無處不在,就看你有沒有運用的意識。


對於財富和「弱關係」的聯繫我們很難用一組具體的數據去描述出來,也無法判斷「財富」和「弱關係」的先後順序。


但不難理解的是,如果一個人每天只肯跟自己的親戚朋友或者同學打交道,那麼相對於常年和陌生人打交道,習慣在生人面前表現自己的人,能接觸到的各行各業新信息和大眾眼中貴人的機率,前者肯定要低的多。


就像馬克·格蘭諾維特在《社會與經濟》一書中寫到:弱關係理論的本質,不是人脈,而是信息的傳遞。


美國研究機構曾公布一組數據,大部分人從出生到死亡,平均只會認識3500個人,而真正算是「強關係」的也不過百十人。誰能夠建立更多的「弱關係」,誰能夠更熟練的運用「弱關係理論」,誰就能走出窮人的圈子。




了解了「弱關係」的影響力只是第一步, 接下來我們應該如何將「弱關係」轉化為「強關係」?


任何資源都可以變現,不管是知識還是某一方面的專業技能,那麼如何才能將「弱關係」轉變成實質意義上的財富呢?



關鍵詞:弱關係


我們已經收集、整理了一整套關於「如何將弱關係理論運用在生活中」的資料


關注「BAAS互聯」,回復關鍵詞「弱關係」。


每天給你分享一段創業實用小故事,期待你的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