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萬億養老產業:游擊隊成群,沒有正規軍

吳曉波頻道 發佈 2020-01-13T06:02:16+00:00

文 / 巴九靈快過年了,小巴的一位80後同事很憂愁,夫妻倆正為「回誰老家過年」爭個不休。本篇作者 | 李夢清 | 當值編輯 | 張子龍責任編輯 | 何夢飛 | 主編 | 鄭媛眉



人類曾經經歷過從農業社會到工業社會,再到信息社會的轉型,但從來沒有經歷過從年輕社會向老齡社會的轉型。


文 / 巴九靈


快過年了,小巴的一位80後同事很憂愁,夫妻倆正為「回誰老家過年」爭個不休。


雙方老人都年過六旬,身體難免有些病痛,無奈兩人都是獨生子女,似乎無論怎麼選,總有兩位老人要失落了。


看似是一個小家庭的瑣事,放大看也折射出中國老齡化的現狀。


中國早在1999年底就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至今20餘年。不知道大家對老齡化這件事的第一反應是什麼?或許是常常被報導的「養老金虧空」新聞。


2019年4月,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發布報告,其中預測:到2028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當期結餘可能會首次出現負數。累計結餘到2027年有望達到峰值6.99萬億元,然後下降,到2035年有耗盡累計結餘的可能性。


而那時,即使年紀最大的80後,還未到退休年齡。


實際上,除了養老金虧空,中國的養老問題要複雜得多。


▷比如,老齡人口,巨多。


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截至2018年末,中國0-15周歲人口為24860萬人,比60周歲以上的老年人少了89萬人,這是中國首次出現老年人口超過少兒人口。


《國家應對人口老齡化戰略研究總報告》預計,中國60歲以上人口,將在2025年和2033年分別達到3億和4億,2053年升至峰值4.87億,本世紀後半葉將一直穩定在3.8億-4.0億,占總人口的1/3左右。2070年前,我國將一直是全球老齡人口最多的國家。


▷再比如,人口出生率創新低。



儘管已全面放開二孩,但2018年中國人口出生率依然創建國以來新低。而前段時間,更是有觀點稱,2019年新出生人口將出現斷崖式下滑,預計只有1100萬左右。雖然官方數據尚未公布,但出生率下降已是事實。


關於這個話題,吳老師也在音頻中講述了【點擊收聽】。


▷又比如,未富先老。


與率先人口老齡化的已開發國家相比,中國在更早的經濟發展階段進入老齡化。


與美國比。據聯合國預測,到2020年,中國公民的年齡中位數將超過美國人,而中國人的收入中位數僅為美國人的1/4。



與日本比。1971年,日本人口老齡化水平為7%時,人均GDP為2272美元左右(現價美元);1999年,中國在同樣老齡化水平時,人均GDP僅為873美元,相當於日本人均GDP的1/3。而當人口老齡化率達到10%的階段,日本人均GDP收入水平是中國的1.5倍左右。


對於國家,老齡化是挑戰。2019年11月下旬,中共中央、國務院正式印發《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將應對老齡化上升為國家戰略。


對於企業,老齡化卻是機會。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銀髮經濟相關產業規模超過3.7萬億元,預計2021年總體市場規模達到5.7萬億元。


那麼,面對老齡化,國家該如何應對?面對「銀髮經濟」這個大蛋糕,企業如何能分一杯羹?來看看大頭們的分析。



目前,中國主推的是「9073」養老模式,即90%的老年人由家庭照顧,剩下10%中的7%享受社區居家養老服務,3%享受機構養老服務。


這個養老模式的作用幾乎微乎其微,養老重任落到家庭。但因為計劃生育,80後這一代幾乎是2個年輕人養4個乃至8個老人,更殘酷的是,不少老人還在被下一代啃老。



除了經濟艱難,老年人的內心焦慮也值得關注。中國是以公有制為主體的社會主義國家,大量公務員、教師、科研人員、幹部、事業單位員工退休後,立馬與工作體系脫鉤,組織回不去了,實際上家也回不去,因為孩子大多離家獨立生活。


目前中國的老齡化問題已經非常嚴峻,我們喊老齡化也已經喊了快20年,但至今沒有一套科學系統性的解決方案。


為什麼這樣?對比日本的養老體制,會發現問題的根源。


從經濟看,雖然日本比中國早20年進入老齡社會,但日本顯然是有準備的。戰後日本經過幾十年高速發展,有經濟實力去承載社會的養老需求。日本是先富後老。


從養老模式看,如果把中國的居家養老形容為「散養」,那麼日本實行的是「圈養」,80%-90%的老人靠機構養老。



日本有一項全民保險制度——厚生險,從40歲開始繳納,男性繳納25年,女性繳納20年,退休後這筆厚生險跟養老院直接掛鈎。較高的國家醫療補貼,厚生險,再加上個人存款,許多日本老人能安心養老。


從養老產業看,日本養老院體系比較成熟,使得日本老齡產業主要以B端,因此一家養老床企業就能做到世界第一。


而中國的居家養老,實際上老無所養,老齡產業面對的是C端用戶,於是就有中國大媽消費群體,廣場舞都會成為產業,也有無數老人被保健品所騙,深陷金融詐騙的圈套。說到「銀髮經濟」,實際上超萬億的養老產業,卻沒有出現一家對應的上市公司。


這兩年,中日高層之間關於老齡化問題有諸多交流,日本的許多經驗很值得學習和借鑑。儘管中國的養老體制存在很多問題,但龐大的老年人口依然是實體企業的機會所在。


面對老齡化,首先要保持經濟的可持續發展,經濟增長的空間就是我們面對老齡化的迂迴空間。迂迴空間越大,我們就越從容。


其中包括:① 全面的經濟增長;② 老齡自身帶來的經濟新動能,即老齡產業。


中國當前正處於邊備邊老、邊富邊老的階段,老齡服務等相關產業還都處於剛剛起步的階段,對需求、供給的研究還在摸索當中,並沒有形成清晰的產業模式。


拿「老齡地產」來說,國內一些地產商、保險機構、綜合性集團等有參與,也包括國外一些機構,但具體發展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比較普遍的是郊區選址、規模建設。



郊區選址,地價比市區低,環境空氣好,但劣勢是郊區周邊配套較差,醫療、購物資源缺乏,更別提文化教育資源。為此,企業往往會規模化運作,自建或引入醫院、商超、文化體育場館等。


看似是多贏的做法,但實際上企業難有中長期的系統規劃能力和持續建設能力,看似項目的投入成本減少了,總體成本卻大幅提高。對於養老者來說,養老機構一旦發生問題,個人將遇到一系列生活困難。


所以,當前市場上養老產業成功的模式確實很多,可失敗的教訓更多。


總體而言,目前老齡產業發展並不算好,大多數企業在觀望,產業以中小企業為主,用一句話形容就是「市場上以『游擊隊』為主,『正規軍』還沒進來」。而目前的老齡產業正需要平台企業、頭部企業、科技企業等「正規軍」來實施兵團作戰,重組產業格局。


長遠來看,我認為對老齡化和老齡社會的準備程度正在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基本要素,要充分挖掘和積極尋找老齡化發展帶來的市場機遇。


我認為應對老齡化的根本措施就是提高出生率。目前來看,放開二孩的效果不佳,未來首先要取消生育限制,由每個家庭自己來決定生育多少個孩子。現在許多地方仍然處罰生育三孩四孩的夫婦,這是錯誤的。



關於老齡化問題,有一個比較普遍的錯誤觀點是:只要有養老金,就不需要「子女養老」了,就不用擔心老齡化問題了。


但事實上,養老金制度不過是社會化意義上的「子女養老」,只不過不是具體的某個子女養某個老人,而是眾多的子女養眾多的老人罷了。當你領取養老金的時候,如果創造財富的年輕人比領取養老金的人還少,那麼養老金就會大大貶值。


因此,一個人可以不依靠自己的子女來養老,所有老人卻必須依靠所有年輕勞動人口來共同養老。


解決老齡化很重要的一點是,提高養老金的投資運營能力,真正做到「國民老有可依」。


隨著我國養老金入市計劃的推進,預計近兩年的養老金委託投資金額或將達到1.5萬億元,並且這個金額還可能會進一步擴大。



與國外已開發國家企業年金作為養老基金支柱的模式不同,在我國養老金體系結構中,屬於第一支柱的基本養老金規模在整個養老金體系中占比超過80%,這也意味著我國政府養老負擔存在著明顯的壓力。


隨著人口老齡化趨勢愈發嚴重,養老金繳納人數和領取人數的比例逐漸失衡,僅僅依靠基本養老保險建立的養老金體系結構風險也不斷加大。而企業年金、商業養老保險還需一定時日的發展,養老金入市對於養老金的可持續性十分重要。


此外,養老金作為一項長期、穩定的資金來源,對於機構投資者乃至整個A股市場來說,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篇作者 | 李夢清 | 當值編輯 | 張子龍

責任編輯 | 何夢飛 | 主編 | 鄭媛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