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需要什麼樣的挫折教育?看吳尊女兒輸了比賽就知道了

父母堂 發佈 2020-01-13T06:05:20+00:00

你的回答,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下,有位讀者給我們留言:現在的小孩,考好了不用別人夸自己就飄,罵一下就接受不了,家長就得給孩子點打擊才行。

前幾天,我們的一篇文章《「媽媽,我沒考好……」你的回答,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下,有位讀者給我們留言:

現在的小孩,考好了不用別人夸自己就飄,罵一下就接受不了,家長就得給孩子點打擊才行。



挫折和失敗是每個孩子人生中總會經歷到的一件事情,但真正讓孩子得到成長的,並不是家長的打擊或是挫折本身,而是好的挫折教育。


01

孩子缺的不是打擊,是教育


去年4月,吳尊在微博上曬出了一張NeiNei的照片,那時NeiNei剛剛結束自己人生中第一場芭蕾舞比賽。


雖然是這場比賽中年齡最小的參賽者,但NeiNei依舊非常想贏,為了能完成自己的心愿。從3歲開始學習芭蕾的NeiNei,開始沒日沒夜地苦練,可最後卻還是輸了。



和給我們留言的這位讀者一樣,吳尊雖然心疼NeiNei,可也覺得讓孩子感受失敗並不是一件壞事。但是吳尊選擇的方式,卻和這位讀者完全不同。


他沒有繼續打擊NeiNei,強行要求NeiNei一下就成為一個「輸得起」「能挨罵」的孩子,也沒有為NeiNei的失敗開脫、找藉口,而是拿出自己的少年時期,代表汶萊跟中國進行籃球比賽時分數是26-128的事,跟NeiNei分享。



吳尊慢慢地通過自己的引導,讓NeiNei明白有時候過程其實比結果更加重要。


每一個人長大的過程中都充滿了失敗,每個孩子也都要在成長的過程中,慢慢接受自己會輸,或許再怎麼努力都拿不了第一名這件事情。


好比NeiNei,汶萊的芭蕾舞環境無法跟海外相比,對於她來說想贏很困難。她需要的,不是吳尊對她的打擊,而是好的挫折教育:失敗並不可怕,有些挫折是為了幫助我們得到更好的成長。


年底時,neinei參加了另一場芭蕾舞比賽。這次NeiNei還是輸掉了比賽,甚至連決賽也沒有進去,但是她這次卻沒有哭,而是在自己的Ins上面寫下這樣一句話:

「Sometimes we win,sometimes we learn new things,AND I DID !」



對於今年還不滿10歲的NeiNei來說,輸了比賽已經不能讓她哭泣了,雖然依舊難過,但不流淚之後,她用自己的眼睛在挫折中學到了更多其他的東西。


02

挫折教育不是打擊孩子


在綜藝節目《女兒們的戀愛》中,有這樣一幕讓很多網友感同身受。


主持人問Selina的妹妹任容萱:有沒有因為感情的事,責怪過爸爸。


只是這樣一個簡單的問題,任容萱卻忽然崩潰大哭。因為每次談戀愛,父親從來都是打壓的態度,說她眼光差,導致她一直都對感情非常不自信。



直到在節目中聽到了女兒的真心話,任容萱的爸爸才坦白:當初之所以一直打擊女兒,並不是因為男孩子不好,而是他想把事情最壞的一面事先放在女兒面前,有了心理準備,女兒在未來受傷的時候,才不會太難過。


在這檔綜藝節目的最後,面對喜歡自己,並且勇敢選擇了自己的陳澧霆,雖然自己也很喜歡對方,但任容萱依舊放棄了。



任容萱的爸爸明明是想幫助女兒建立面對挫折的勇氣,卻沒想到自己的打擊成了女兒這麼多年的心結,即便遇到了情投意合的男孩子也不敢上前。



美國正面管教體系創始人,Jane Nelsen博士曾說:

「我們究竟從哪裡得到這樣一個荒誕的觀念,認定了如果先要孩子變得更好,就應該先讓他感覺更糟?」


很多家長其實都和任容萱的爸爸有同樣的想法,怕孩子在經歷到挫折的時候難以承受,所以就提前製造挫折去「鍛鍊」孩子。


可來自父母的打擊卻常常成為孩子心中一道永遠跨不過去的坎。



今年冬天的時候,我們一家人帶著孩子去滑雪,教練一上來先教給孩子們的不是怎麼滑,而是怎麼摔倒。


即便當下推孩子一下,他們都不會摔倒,但在滑雪的時候,卻不能保證他們永遠不會摔倒。而只有學會了怎麼摔,在真正摔倒時才能不受傷害。



孩子的人生也是一樣,家長不需要提前製造挫折,因為挫折也從來不會按照我們給孩子設定的方式出現,我們只要教會孩子如何保護自己,如何面對摔倒就好。


可怕的不是挫折,而是孩子在父母的打擊下,還沒遇見挫折,就失去了面對的勇氣。



03

和孩子一起面對


加拿大麥吉爾大學的神經學教授Moshe Szyf 和 Michael Meaney,曾經做過有關於後天哺育環境的實驗:

在小白鼠剛剛出生的時候,鼠媽媽會不斷去舔鼠寶寶的毛。但有的鼠媽媽經常舔寶寶,而有的卻懶得舔。


而兩位教授經過研究發現,經常被舔的鼠寶寶,長大後有更強的抗挫力,面對焦慮時也能很好的調整自己的情緒;缺少媽媽舔舐的鼠寶寶則完全相反。



心理學家蘇珊·福沃德博士在《中毒的父母》提出:

「沒有一個孩子願意承認自己比別人差,他們希望得到成人的肯定,他們對自己的認識也往往來源於成人的評價。」


我的小女兒儀寶剛去到幼兒園的時候就感到非常受挫。不同於家裡,幼兒園的老師不可能只看著她一個孩子,其他的小朋友也不會像哥哥一樣遷就她、陪著她,發了幾次小脾氣之後甚至沒有小朋友跟她一起玩了。


面對這樣的情景,我沒有像之前一樣教訓儀寶不能任性,也沒有責怪老師和別的小朋友,而是站在儀寶這邊,幫她分析怎樣才能讓別的小朋友重新接納她。



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永遠也不會缺少挫折,但他們經常缺少一個能站在他們這邊,和他們一起面對的家長。而來自家長的打擊,常常比挫折本身更能將孩子打進深淵。


在《教育的選擇》中,有這樣一句話: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要家長製造挫折,而是能夠和孩子一同面對挫折。」


對於孩子來說,最好的抗挫力培養,其實就是父母的支持和鼓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