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遜雨林里就冒出一股煙」,這鍋我們不背

廣州日報 發佈 2020-01-13T06:13:06+00:00

原文在這:「Everytime someone in China eats a piece of meat, a little puff of smoke goes up in the Amazon,」 Mr. Brown said. 「It is an absolutely e

「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遜雨林里就冒出了一股煙……」為了拯救亞馬遜叢林,美國著名的植物基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來中國推銷人造肉了,但一句話讓中國人背了鍋。

《紐約時報》英文版、中文版這兩天同時報導了這樣一個新聞:中國人會購買人造肉嗎?

《紐約時報》英文版7日報導截圖:「不可能」餃子和「超越」包子:中國人會購買人造肉嗎?

《紐約時報》中文版8日報導截圖:中國人會購買人造肉嗎?

文章在開始說,美國植物基人造肉公司Impossible Foods和其主要競爭對手Beyond Meat都在尋求進軍一個潛在利潤更為豐厚、對環境影響更巨大的市場:作為世界上最大肉類消費國的中國。「專家說,肉類生產是氣候變化的一個主要原因,而中國對豬肉和牛肉不斷增長的需求,加劇了對環境的破壞,導致了缺水、熱浪,以及亞馬遜雨林被毀等問題。「

接著Impossible Foods執行長帕特•布朗上場了,他上來就說,「中國人每吃一塊肉,亞馬遜雨林里就冒出了一股煙」。

同時他又表示,「中國對我們來說,絕對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市場」。

原文在這:

「Every time someone in China eats a piece of meat, a little puff of smoke goes up in the Amazon,」 Mr. Brown said. 「It is an absolutely essential and extremely important market for us.」

帕特•布朗。來源:《紐約時報》

之後就是各種吐槽向中國大陸銷售植物基人造肉並不容易……

Impossible Foods在加州奧克蘭的工廠。來源:《紐約時報》

中國網友一聽就坐不住了:鍋從天上來。

網友:按人均消費,歐美國家吃肉量比中國高多了,而且還是牛肉。

網友:這是經典雙標。

說到「雙標」,可不止這些:

近一陣子燒了兩場大火。

亞馬遜那場大火在全世界社交媒體上竄升到了頭條。意見領袖們在社交平台上左手亂扣大帽子,右手虛構假數字,劍指巴西政府邪惡無能不作為。

澳大利亞的野火燒得比巴西更久一些,燒焦的土地也更多一些,不過直到最近才零零星星有了些聲量。社交媒體上澳大利亞女孩營救袋鼠的照片廣為流傳,象徵了人與自然患難與共的美好情懷。民眾紛紛在明星的號召下捐款,場面感人,幾欲落淚。

西方的大火,星星點燈,照亮了人類的前程;第三世界的大火,照出的卻儘是人心的貪婪險惡。

西方媒體的雙標,就是那麼天人合一。

BBC,CNN以及Sky News等重量級媒體對亞馬遜森林大火進行了大版面跟蹤報導,用了大量諸如『破紀錄』、『歷史性』的誤導性詞彙。

在「事實陳述」中,西媒將巴西的森林大火歸結於人為破壞,劍指巴西總統的政策。

至於澳大利亞大火,各路科學家紛紛出馬,從降雨量,氣候,植物特性等方面做了大而全的分析,總之妥妥天災,和民選政府關係不大。

也不是沒人指責澳大利亞政府不作為,不過基本都是澳大利亞本地人。當地消防員拒絕與總理握手,資深消防官員發表聲明,表示「早已預料到這種情形,並向政府提交了方案,但政府並沒有聽取建議。」

可惜,這些澳大利亞本地人的聲音並沒有被媒體大規模引用,主流的聲音整齊劃一,理所當然地將澳大利亞大火定義為「難以避免」的自然災害,連一向愛找茬的瑞典環保行為藝術家都將其定性為「全球氣候變化導致的自然災難」:

至於巴西大火,曾獲諾貝爾和平獎提名的環保女孩格蕾塔·桑伯格(Greta Thunberg)則用上了「生死存亡」這樣的感人詞彙:

善於講故事的西方媒體,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將偏見包裝成不偏不倚的事實,不但忽悠了絕大部分西方老百姓,也順手忽悠了不少中國人。

在對真相「定義權」的爭奪中,需要多一些警惕,少一些感性,多一些數據調研,少一些驚悚標題。

來源:人民日報、共青團中央(ID:gqtzy2014),環球網(ID:huanqiu-com,作者:如風)、維京女俠(ID:vikinglady1)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陳楚紅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