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患者的自殺風險:如何識別與治療?丨臨床必備

醫脈通神經科 發佈 2020-01-14T06:43:59+00:00

參考文獻:[1]Shepard M D, Perepezko K, Broen M P G, et al. Suicide in Parkinson’s disease[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19: jnnp-2018-3198

帕金森病(PD)是一種慢性進行性神經退行性疾病,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甚至會引起患者的自殺意念。在臨床工作中,作為醫護工作者我們更多關注PD患者的運動和非運動症狀,而對患者精神心理狀態關注較少,本文旨在概括PD患者自殺的一般情況及危險因素,旨在臨床早期識別和干預。

本文為作者授權醫脈通發布,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一般資料

40歲以上PD的患病率約為1-2‰,且隨年齡增加發病率升高。自殺是一種具有複雜病因的行為結果,被作為十大死亡原因之一,近年來死亡率逐漸升高,在神經系統疾病中常見病因為卒中、Huntington舞蹈病和癲癇。目前研究發現,PD患者中約30%合併自殺意念,部分研究顯示其發生率低於15%。自殺的危險因素包括物質依賴、槍枝獲取、焦慮、失眠、身體殘疾等,是抑鬱症的極端表現。PD患者自殺危險因素較多,包括抑鬱症、失眠、焦慮等。暴力手段(上吊或槍械)、窒息、跳窗、服毒等手段稱為PD患者的常見自殺手段。抑鬱在PD患者中常見,約17%的患者合併嚴重抑鬱症,35%合併臨床顯著的抑鬱症。與一般人群不同,PD合併抑鬱患者快感缺失、悲傷情感出現較少,自我感覺較好、對外界不滿更多。

PD患者自殺的風險因素

既往研究通過對PD患者人口學、合併精神症狀及認知障礙等方面進行了研究。研究發現,與一般人群相比,PD自殺患者年齡較大,但與其他引起PD死亡的患者相比,年齡較輕;此外男性患者、高加索人和農村人群風險較高;合併抑鬱、情感障礙、精神分裂病等精神疾病的患者自殺風險更高;PD症狀波動對於自殺也有風險。具體見表1。

表1 與一般人群相比PD患者自殺相關危險因素總結表

註:證據等級採用「GRADE」標準(0-5分,0-1表示質量低,5表示質量最高),隨機試驗和觀察性研究多為(2-4),病歷報導為低質量(0-1)。

既往對通過對有無合併自殺意念的PD患者的臨床表現進行對比的研究發現,睡眠障礙、幻覺、感知覺障礙和性功能障礙等非運動症狀在合併自殺意念的PD患者中更多見,且與自殺存在明顯相關性,可能是自殺的預測因素。此外,幻覺、睡眠障礙被認為是PD惡性亞型的特徵,因此,較高的自殺意念可能也是其特徵之一。

PD治療對自殺意念的影響

1. 藥物

(1)多巴胺能藥物

多巴胺能藥物和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是PD患者常用的治療方案。既往報導發現予左旋多巴治療數月後PD患者自殺事件,引起大家對左旋多巴幻覺、認知功能改變、衝動控制障礙等副作用的關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戒斷綜合徵(DAWS)可能有助於解釋患者的自殺症狀,主要指PD患者在藥物減量過程中出現的短暫的運動症狀惡化或軀體、精神症狀,在加用多巴胺受體激動劑後才可緩解。衝動控制障礙和高劑量的左旋多巴劑量是DAWS的危險因素,而DAWS也是PD患者自殺的風險因素。

(2) 其他藥物

部分案例和研究發現,左旋多巴腸凝膠(LCIG)可能與自殺風險增高相關,而Tozadenant (選擇性腺苷A2A拮抗劑)、COMT抑制劑阿卡酮和恩他卡朋、透皮性羅替戈汀、苯海索和司來吉蘭均為發現相關。

2. 手術

既往研究認為DBS是自殺的危險因素,機制尚不明確。2008年Voon等通過多中心調查隨訪了5311名性丘腦底核(STN)DBS術的患者,發現24人(0.45%)自殺,48人(0.9%)自殺未遂,與一般人群相比自殺率增加,≥40%的患者出現抑鬱症狀,75% 的患者在17個月內在術自殺。2013年Weintraub等對DBS與最佳藥物治療對自殺意念影響的研究,研究發現,兩組均為發現自殺行為,接受接受STN-DBS和蒼白球內部(GPi)-DBS的患者中自殺意念出現率相似,且無助感、焦慮、抑鬱、絕望感等均有增加,STN組幸福感降低程度更大,憤怒感、疲勞感增多,且在刺激停止後減輕。與自殺相關的獨立危險因素包括術後抑鬱、單身以及既往衝動控制障礙或強迫性藥物使用史,這些因素在自殺未遂的患者中占51%。此外,年輕人群、青少年型PD和既往自殺意念有關。

治療和預防

目前尚無明確證據支持PD自殺治療,選擇性5-羥色胺再攝取抑制劑和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再攝取抑制劑包括氟西汀、舍曲林、米氮平和文拉法辛等有助於改善抑鬱症狀,對於PD自殺意念可能有改善作用;喹硫平、氯硝西泮、電休克治療可能有助於改善症狀。

小結

PD患者自殺發生率相對較小,卻需引起臨床醫師重視。對合併危險因素的PD患者需重點關注,在對PD患者治療,尤其是行DBS術時需要重點對病人進行綜合評估及術後隨診,必要時加用藥物干預,儘可能降低自殺死亡風險。

參考文獻:

[1] Shepard M D, Perepezko K, Broen M P G, et al. Suicide in Parkinson’s disease[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19: jnnp-2018-319815.

[2] Belvisi D, Berardelli I, Ferrazzano G, et al. The clinical correlates of suicidal ideation in Parkinson’s disease[J]. Parkinsonism & related disorders, 2019.

[3] Li W , Abbas M M , Acharyya S , et al. Suicide in Parkinson's Disease[J]. Movement Disorders Clinical Practice, 2018, 5(3).

[4] Zorko N, Kojovic M, Flisar D, et al. Suicide in Parkinson's Disease Patients Treated With Levodopa‐Carbidopa Intestinal Gel[J]. Mov Disord, 2015, 30(10):1434-1435.

[5] Voon V, Krack P, Lang A E, et al. A multicentre study on suicide outcomes following subthalamic stimulation for Parkinson's disease[J]. Brain, 2008, 131(10): 2720-2728.

[6] Weintraub D, Duda J E, Carlson K, et al. Suicide ideation and behaviours after STN and GPi DBS surgery for Parkinson’s disease: results from a randomised, controlled trial[J]. 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 2013, 84(10): 1113-1118.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