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度盤點丨以「健康血壓」促進「健康中國」-2019年高血壓領域盤點

國際循環 發佈 2020-01-14T06:46:48+00:00

Journalof Clinical Hypertension雜誌主編,Hypertension雜誌副主編,Hypertension Research雜誌副主編。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

王繼光教授

編者按:高血壓患病率高,患病人數巨大,因此,如何有效識別、準確診斷是高血壓有效管理的核心環節。2019年在這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國際循環》特邀上海交通大學附屬瑞金醫院、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王繼光教授為讀者帶來精彩點評。

全球「五月血壓測量月」持續進行並取得更顯著成效

在2017年全球範圍內120萬人測量血壓的基礎上,2018年全球「五月血壓測量月」繼續進行,並在歐洲心臟雜誌公開發表了2018年全球超過150萬人血壓測量結果,同時,在歐洲心臟雜誌增刊發表了包括我國數據在內的各主要參與測量國家和地區2017年數據。

參加2018年血壓測量的1 504 963 人的平均年齡為45.3歲,女性占比52.4%,中國大陸測量人數288 342,接近總數的五分之一。502 079人(33.4%)患高血壓,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與控制率分別為59.5%、55.3%、33.2%,在接受降壓治療的高血壓患者中,控制率為60.0%。也就是說,2018年血壓測量月活動中,共檢出新的高血壓患者224 285人,治療而血壓未控制的高血壓患者111 214(Eur Heart J 2019; 40:2006)。

2017年,我國參與全球數據分析總結共計124 623人,其中32 089人,即 25.7%,患有高血壓。高血壓治療率為64.2%,控制率為23.1%,治療控制率為36.0%(Eur Heart J Suppl2019; 21:D37)。在即將發表的2018中國288,342名受測者中,高血壓患病率為29.8%,略高於2017年,高血壓的知曉率、治療率與控制率分別為62.3%、57.3%、35.9%,接受降壓治療的高血壓患者控制率為62.7%,明顯高於2017年。2019年,我們又在全國範圍內的超過200個測量點為238 480人測量了血壓,目前正在分析整理數據,即將公開發表。

我們希望通過持之以恆的努力,培養公眾定期測量血壓的生活方式,這樣即可及時發現、診斷、治療與管理高血壓,從而顯著降低各種心腦血管併發症的發生與死亡率,顯著提升國民的心血管健康水平。

動態血壓監測的新證據

動態血壓監測可以測量一個晝夜24小時的血壓,因此可以評估日常生活狀態下的血壓,包括輕中度體力活動以及睡眠期間的血壓,可以評估血壓的晝夜節律,包括夜間血壓下降情況與清晨血壓升高情況。動態血壓監測採用電子血壓計在程序控制下自動完成,不需要醫療人員協助,可有效避免白大衣現象,因此,通過與診室血壓對比,可以發現並診斷白大衣性高血壓與隱匿性高血壓。因而具有不可替代的臨床應用價值,是高血壓診斷和療效評估的最準確可靠手段。

2019年先後發表了多篇動態血壓監測的重要文獻。通過深入分析「動態血壓監測國際合作資料庫」,程艾邦等提出以心血管事件等臨床結局為依據的動態血壓正常值範圍,包括與2017年美國高血壓指南診室血壓分級相對應的四個級別,血壓升高(120-129/<80 mm Hg)、新1級高血壓(130~139/80~89 mm Hg)、新2級高血壓(140~159/90~99 mm Hg)以及嚴重高血壓(≥160/100 mm Hg)(圖1)。和2017年美國高血壓指南的推薦相似,但也有明顯差別,即指南對於下限的推薦略低,而上限略高(Hypertension 2019; 74:776)。也就是說,以臨床結局為評估依據,更多的血壓升高者可能並不會判斷為血壓升高,而同時會有更多的人被判斷為嚴重高血壓,從而需要更加強化的管理。因此使血壓分級更加精準,充分體現了精準醫療的理念。

同樣採用「動態血壓監測國際合作資料庫」,楊文藝等進一步證實了夜間血壓的重要性。即便在調整診室血壓、白天動態血壓的情況下,夜間血壓仍然具有重要的臨床預測價值,但白天與夜間血壓的比值並不能夠進一步提升預測能力(JAMA2019; 322:409)。因此,應該更加關注全天血壓的控制情況,24小時平均、白天平均與夜間平均血壓都應降低到正常範圍,都應達標,才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事件的風險。

如果將動態血壓與家庭血壓兩種診室外血壓測量結合使用,李燕等則發現,在兩種性別、各個年齡組,診室外血壓水平都與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密切相關,隨著年齡增加,相同的血壓升高幅度所帶來的相對風險並無明顯增加,但絕對風險則顯著較高,因此,控制血壓的獲益更大(Hypertension 2019; 74:1333)。

顯然,動態血壓監測具有極其重要的臨床應用價值,但其在我國的臨床應用仍很有限,只有很少人進行過動態血壓監測,只有很少高血壓是根據動態血壓診斷的,只有很少高血壓患者在治療過程中根據動態血壓評估治療效果。我們在近期發表亞洲動態血壓監測專家共識的基礎上(J Clin Hypertens 2019; 21:1250),目前正在全國範圍內開展萬人動態血壓達標項目,採用網際網路為基礎、微信連接的動態血壓數據技術平台,對動態血壓未達標的高血壓患者進行長期隨訪,觀察動態血壓達標的意義。

家庭血壓監測的新指南

家庭血壓監測因為在較熟悉的家庭環境中進行,因此,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白大衣效應,可以發現白大衣性高血壓與隱匿性高血壓,部分替代動態血壓監測。家庭血壓監測的獨特臨床應用價值在於其可以長期進行,在於其可以及時發現血壓升高。因此,同樣具有不可替代的臨床應用價值。

為了進一步提升我國家庭血壓監測的應用與規範應用,2019年中國高血壓聯盟組織專家學者撰寫了中國家庭血壓監測指南,目前已經在綜合醫學、心血管內科學、高血壓以及診斷學等專業中文期刊發表,並在英文的臨床高血壓雜誌發表(J Clin Hypertens2019; Dec 31. doi: 10.1111/jch.13779)。指南明確指出,每個人都需要進行家庭血壓監測,定期測量血壓,以及時發現高血壓;高血壓患者應在每次就診前連續測量5-7天,早晚各測量2-3次;高血壓管理者應根據家庭血壓進行臨床判斷與診治。

2019年,我們還發表了亞洲家庭血壓合作研究的數據。在亞洲地區的11個國家與地區的15個高血壓專科,1443名高血壓患者進行了至少7天的家庭血壓監測,68.2%的患者家庭清晨收縮壓降低到了135 mm Hg以下,55.1%的患者診室收縮壓降低到了140 mm Hg以下,53.6% 的患者家庭清晨收縮壓降低到了130 mm Hg以下。如果以診室收縮壓140 mm Hg與家庭清晨收縮壓135 mm Hg為界線值,兩者都控制的比例為46%,兩者都沒有控制的比例為22%,僅家庭控制,而診室沒有控制的比例達23%,僅診室控制,而家庭沒有控制的也多達9%。顯然,通過家庭血壓監測,可以更有效控制血壓,充分發揮降壓治療預防心腦血管併發症的作用(Hypertension2019; Jul 1: HYPERTENSIONAHA11912630. doi: 10.1161/HYPERTENSIONAHA.119.12630)。

目前,我們正在啟動以臨床結局為研究目標的家庭血壓監測研究。該研究將在已經建設智慧化高血壓診療中心 (iHEC) 的區域醫療中心,入選上萬名家庭血壓未達標的高血壓患者,採用網際網路為基礎、微信連接的家庭血壓數據技術平台,進行長期觀察隨訪,探討家庭血壓達標的意義。同時,另外一項設計相似的亞洲地區家庭血壓監測合作研究也在啟動中,將在東亞、東南亞以及南亞國家,入選數千名高血壓患者,進行家庭血壓監測為基礎的診斷治療與觀察隨訪。這些研究將為家庭血壓監測提供重要的臨床證據,同時,也將進一步提升亞洲地區的高血壓研究能力與合作水平。

2019年,對於數字健康而言,很可能是未雨綢繆,是迎接曙光到來的前夜。我們設定了健康中國2030高血壓達標率50%的宏偉目標,並為之奮鬥!

專家簡介

王繼光,醫學博士,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心血管內科學博士生導師,上海交通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博士生導師。上海市高血壓研究所所長,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高血壓科主任、瑞金北院高血壓科主任。主要從事高血壓診治與研究工作。中國高血壓聯盟(CHL)主席。國際高血壓學會前執委,亞太高血壓學會(APSH)前主席,亞洲動脈學會(POA)前主席。Journal of Clinical Hypertension雜誌主編,Hypertension雜誌副主編,Hypertension Research雜誌副主編。《中華心血管病雜誌》副總編,《中華高血壓雜誌》副主編。截至2020年1月1日,全文發表英文論著或綜述431篇,中文論著與綜述161篇。

(來源:《國際循環》編輯部)

版權屬《國際循環》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其他任何媒體、網站如需轉載或引用本網版權所有之內容須在醒目位置處註明「轉自《國際循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