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被忽略的兩位名將:一位拓地千里,一位擊敗魏國

情懷歷史 發佈 2020-01-13T07:23:22+00:00

經過春秋時期的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消滅智氏,三家分晉,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

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古代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時期。經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的曠日持久的爭霸戰爭,周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公元前453年,韓、趙、魏消滅智氏,三家分晉,奠定了戰國七雄的格局。在戰國時期,戰國七雄之間的激烈較量,自然為名將的登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說到戰國時期的名將,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白起、王翦、李牧、廉頗這四大名將,然後就是吳起、樂毅、趙奢、匡章等戰國時期的名將。不過,在這些知名將領之外,還有一些戰國名將,因為種種原因,沒有太高的知名度。其中,就燕國秦開和楚國昭陽,就是比較典型的例子。



一方面,就秦開來說,出身魯國秦氏。一開始的時候,秦開在東胡做人質。東胡人非常信任秦開,秦開於是藉機掌握東胡的風土人情、兵馬戰力等情況。一次販馬途中,蓄謀已久的秦開脫離隊伍,恰巧燕國的隊伍巡防經過,將秦開救了回來。對此,燕昭王任命他為大將,秦開便開始訓練兵士。東胡是古老遊牧民族,自商代初年到西漢,東胡存在大約1300年。

在戰國時期,秦國、趙國需要抵禦北方的匈奴,而燕國則要和北方的東胡相抗衡。在此之前,燕國國力弱小,一直無法反擊經常襲擾自己的東胡。不過,燕昭王即位後,勵精圖治,希望改變這一局面。至於秦開,更是幫助燕昭王實現了這一目標。當時燕昭王勵精圖治,國力已經逐漸強盛,而秦開則逐漸訓練一支精銳的部隊,準備和東胡交手。



公元前283年前後,秦開率軍迎戰東胡,燕軍自西向東,由媯水流域向密雲地區的漁水、鮑丘水流域推進,一路斬關奪隘,馬踏平川,東胡軍雖奮力抵抗,卻無法阻擋燕軍凌厲的攻勢,只得一路退卻。對於燕國大軍來說,因為秦開了解東胡的作戰特點,可謂知己知彼,所以不斷取得勝利,並收復了之前被東胡占據的疆域。在接連勝利的情況下,燕軍士氣更加旺盛,一鼓作氣向東北方向追殲東胡。

無奈之下,東胡一直退卻到一千多里外的今西遼河上游。並且,秦開還效仿秦國和趙國,修建了長達兩千多公里的燕國北長城。由此,正是因為秦開率軍幫助燕國拓地千里,所以,燕國在疆域面積上,一度超過了趙國、齊國、魏國、韓國,僅次於秦、楚兩國,在戰國七雄中位居第三。



另一方面,就昭陽來說,為楚國令尹、上柱國,也即在官職上,昭陽在楚國已經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楚懷王六年(公元前323年),昭陽率兵攻打魏國,得襄陵(今河南睢縣)等八邑,此戰在古代軍事史上影響頗大,稱「楚魏襄陵之戰」。對於當時的魏國,雖然不是戰國初期的霸主,但是,其仍是中原地區的大國。

因此,昭陽率領楚軍擊敗魏國,還攻占了襄陵(今河南睢縣)等八邑,將楚國的勢力繼續向中原地區擴張,所以具有重要的意義。經此一戰,楚國威震齊、燕、趙、魏、秦、韓六國。為此,楚懷王將傳國之寶「和氏璧」賜給昭陽,又將「古勃海之地」(即興化一帶)封為昭陽食邑。由此可見,楚懷王也非常認同這場戰役的意義。



最後,除了攻打魏國之外,昭陽還率軍攻打越國,使興化一帶併入楚國。對於戰國時期的越國,雖然沒有成為戰國七雄,卻也是當時的大國。正是憑藉昭陽等將領的持續進攻,楚國最終吞併越國,從而在疆域面積上來到了自己的巔峰。為表彰他的戰功,楚懷王便以周穆王「八駿」之一,美稱為「山子」的良馬名為諡號,賜給昭陽,故後人稱昭陽為「山子府君」,他所葬的地方為「山子村」,意在讚美和紀念這位楚國良將。

在戰國歷史上,楚國雖然非常強大,不過,在名將上,楚國反而不如秦國、趙國、齊國等諸侯國。究其原因,應該史料記載的匱乏存在一定的關係,對於楚國來說,廣袤的疆域,自然離不開眾多將領的南征北戰,可是,除了戰國末期的項燕,其他楚國將領幾乎都沒有什麼知名度。在此基礎上,在筆者看來,就昭陽這位名將,可以稱得上戰國時期的楚國第一名將了。對此,你怎麼看呢?歡迎留下你的觀點,讓我們一起討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