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清為什麼要在外蒙古設立烏里雅蘇台?

地緣谷 發佈 2020-01-13T07:29:19+00:00

點擊免費獲取1000幅自製精美地圖參考資料中國行政區劃通史.福臨祥等清代的唐努烏梁海 . 康右銘烏里雅蘇台軍營參贊大臣考辨 . 張愛梅晚清蒙古台站弊端再析 . 蘆婷婷*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緣谷立場

NO.179

鐵騎如風/文

「 烏里雅蘇台將軍府管轄的地帶成為烏里雅蘇台統部,將軍官職為正一品,後又改為從一品,與地方總督的品級相同。

校/一條人文主義狗 畫/捕風者 圖/地緣谷

清朝是繼唐朝後,第二個統治和管轄過外蒙古地區的大一統王朝,而且清朝對漠南和漠北地區的統治力還要高於唐朝。有種觀點甚至說,直到清朝中國才解決了北方遊牧民族入侵的問題。

然而清朝政府在漠北地區設置的行政管理機構,與在漢地設置的行省機關大相逕庭,採用的是將軍府這種「軍管區」管理機構,全稱叫烏里雅蘇台將軍府。那麼清政府為何能統治這麼一大片土地?

追根溯源——清准百年戰爭

我國北方草原地區的遊牧民族,自古以來都是你方唱罷我登場,匈奴走了來鮮卑,鮮卑亡了來柔然。直到13世紀成吉思汗建立了強大的蒙古帝國後,蒙古民族就成了蒙古草原上的永久定居戶。明朝推翻了蒙元在中原漢地的統治,卻無法將其趕出蒙古草原。

就這樣一來二去,到了明朝末年,草原上的蒙古部族分成了三大部分,西部是瓦剌演變而來的漠西蒙古,包括準噶爾、和碩特、土爾扈特和杜爾伯特四部,南部是最後一任蒙古大汗林丹汗統轄的漠南蒙古,包括土默特、科爾沁、察哈爾等部,北部是喀爾喀蒙古,包括土謝圖汗、車臣汗等幾部。

明末上演的是一場明朝、後金(清朝)和蒙古各部的「三國演義」。開始時明朝和蒙古各部聯盟應對後金的威脅,後來後金大汗皇太極採用高超的政治和軍事手段,消滅了漠南蒙古林丹汗的勢力,占領了漠南地區,進而在漠南蒙古各部的擁戴下建立清朝。漠北的喀爾喀蒙古各部也向皇太極稱臣納貢,漠西蒙古各首領則在順治年間向清朝朝貢。

1644年之後,清朝忙於入關統治中原。而漠西的準噶爾部愈發強大,在首領噶爾丹的帶領下降服了其他漠西蒙古部落,建立了準噶爾汗國。噶爾丹也有恢復當年蒙元帝國的野心,屢屢向周圍的蒙古部落發動進攻。

1688年,噶爾丹在清朝忙於在東北抗擊沙俄侵略時,突襲了清朝的小弟喀爾喀蒙古,將土謝圖汗逼得率眾南遷。此時的準噶爾汗國侵占的土地之廣,幾乎與當時清朝的統治區域面積相當,特別是準噶爾的軍隊前鋒已經逼近離清朝首都北京不到百里的區域了。

之前臣服,現在反叛。面對此等嚴峻形勢,康熙皇帝決定在東北領土的問題上對沙俄做一定的妥協,準備組織大軍反擊噶爾丹的進犯。

1690年,康熙帝親率大軍與噶爾丹的騎兵在烏蘭布通交戰。雖然八旗軍隊入關後戰力下降,但在康熙年間尚有一戰之力,且有之前平定三藩之亂時組建的漢軍綠營和歸降的土謝圖汗部相助,依靠大型火炮的威力戰勝了噶爾丹軍隊。

準噶爾汗國貌似地廣兵強,實際上內部矛盾重重。不僅被征服的喀爾喀蒙古各部仇視他,準噶爾貴族策妄阿拉布坦在背後捅噶爾丹的刀子,前方康熙的清軍又再次出擊,在蒙古草原的科布多徹底擊敗了噶爾丹,使其服毒自殺。

康熙三十年(1691年),康熙帝在多倫與喀爾喀蒙古以及漠南蒙古各部舉行會盟,採用包括聯姻等政治手段在內的方略,徹底收編包括土謝圖汗在內的喀爾喀各部為清朝轄地,這是清朝統治外蒙地區的關鍵一步。

噶爾丹雖然死了,但準噶爾汗國在西北還有強大的勢力存在。策妄阿拉布坦成為準噶爾大汗後,一度侵占青海和碩特汗國統轄的西藏地區。準噶爾支持和碩特部首領羅卜藏丹津在青海對抗清朝,結果被雍正帝派年羹堯討平,順便把唐努烏梁海地區的蒙古部落拉了過來。

雍正年間由於準噶爾部的首領還算是英明之主,也沒有讓清朝占得多少便宜。雙方簽訂了合約,以蒙古杭愛山劃分勢力範圍。

與此同時,對漠北之地賊心不死的沙俄又圖謀起了唐努烏梁海地區的土地。沙俄試圖引誘該地區的輝特部向自己投降,這引起了雍正帝的警惕

1727年,清朝與沙俄啟動邊境談判,簽訂《布連斯奇條約》和《恰克圖條約》確定了中俄中段邊境線,從額爾古納河沙畢納依嶺(今沙賓達巴哈)為界,以北歸俄國,以南歸中國。

到了乾隆年間,策妄阿拉布坦的兒子噶爾丹策零去世,準噶爾汗國開始陷入內亂局面。1755年,準噶爾末代大汗達瓦齊擊敗輝特部首領阿睦爾撒納。阿睦爾撒納向清朝求援,乾隆帝順勢而為,派遣大軍同輝特部一起將達瓦齊包了餃子,徹底滅亡了準噶爾汗國,將整個蒙古地區納入了清朝統治,並進而擴張到了哈薩克境內。

之後的幾十年,清軍又平定了準噶爾餘部的幾次叛亂。經過近百年的和與戰,清朝取得了最終的勝利。而如何對蒙古草原地區進行統治的問題,清朝已經提出和實踐了一種有效的方案

分而治之——六部數十旗,將軍府統籌

清朝以前的中原王朝,對北方遊牧民族地區的管理都是採取羈縻統治的方式,即在形式上分封土地和任命官員,但當地的事務還是由當地民族人士管理。

清朝在統一了蒙古地區後,採用了比之前的羈縻手段更進一步的管理,即設置一個同盛京將軍,黑龍江將軍一樣的「軍管區」——烏里雅蘇台將軍府

烏里雅蘇台原本是一座城市,其蒙古語含義是「有楊樹林的地方」。雍正帝在先帝收服喀爾喀蒙古的基礎上,為了對付準噶爾汗國以及管理蒙古地區的需要,於雍正十一年(1733年)在喀爾喀地區設立定邊左副將軍,以烏里雅蘇台為駐地,因此又稱為烏里雅蘇台將軍。從這可以看出,將軍府本就是為了經略西北而設,因此其作為「軍管區」的行政設置是很自然的安排。

在清軍平定準噶爾汗國之後,烏里雅蘇台的行政區劃最終定型。乾隆年間的烏里雅蘇台主要分為七大轄區,數十個相當於州縣的行政單位「旗」與「佐領」:其一為土謝圖汗部。土謝圖汗部是喀爾喀蒙古的主體,很早就歸附了清朝。在多倫會盟後,土謝圖汗部的行政區域大體確定。包括土謝圖汗旗、右翼左旗、中右旗等20旗,組成汗阿林盟,相當於今蒙古國中央省、東戈壁省等區域。

其二為賽音諾顏部。原為土謝圖汗部的一部分,在雍正九年(1731年)分出19旗成立賽音諾顏部,後又增加到包括賽音諾顏旗、中左末旗等在內的24旗,組成齊齊爾里克盟,相當於今蒙古國後杭愛省、扎布汗省等區域。

其三為車臣汗部。車臣汗部是多倫會盟的產物,到了乾隆十四年(1749年),包含了車臣汗旗、左翼中旗等23旗,組成克魯倫巴爾和屯盟,相當於今蒙古國肯特省、東方省等區域。

其四為札薩克圖汗部。多倫會盟後,康熙帝將喀爾喀蒙古中的札薩克圖汗作為一部。乾隆年間札薩克圖汗部擴充為包括右翼左旗、中左翼左旗在內的19旗,組成扎克畢賴色欽都爾諾爾盟,相當於今蒙古國戈壁阿爾泰省、庫蘇古爾省等地區。以上四部統稱為喀爾喀四部。

其五為上文提到的唐努烏梁海。原是唐代的都播地,遼國的謙謙州,元朝的益蘭州,明朝兀良哈三衛後也遷徙到這裡,是蒙古地區位置最偏北的區域。清軍在征討準噶爾汗國時,順便收服了這片區域,並在此地設置了包括唐努烏梁海旗在內的5旗和包括烏梁海二佐領在內的46佐領,相當於今俄羅斯的圖瓦共和國。

其六為科布多。原為喀爾喀和烏梁海蒙古各部的遊牧場所,也是上文提到的輝特部之地帶。在清軍消滅達瓦多的力量後,將科布多地區劃歸烏里雅蘇台將軍管轄,設置包括輝特下前旗在內的30旗,相當於今蒙古國烏布蘇省、科布多省等區域、俄羅斯阿爾泰共和國的部分區域以及今新疆的部分地區。

此時阿爾泰地區也歸屬科布多管轄,到了清末光緒年間才將科布多辦事大臣遷移到阿爾泰地區,使阿爾泰自成一區,組成青色特起勒圖盟,歸屬朝廷直轄。

而北方歸屬於土謝圖汗部的邊境城市恰克圖在簽了中俄邊境條約後,成了中俄貿易的重要地點。

烏里雅蘇台將軍府管轄的地帶成為烏里雅蘇台統部,將軍官職為正一品,後又改為從一品,與地方總督的品級相同。開始由蒙古人(第一任為策凌)擔任,其後由滿人任職。下設烏里雅蘇台參贊大臣二員,滿人、蒙古人各一員;章京四員,分別掌管下屬的內閣衙門、兵部衙門、戶部衙門和理藩院衙門。綠營換防守備、千總、把總和外委共6員;唐努烏梁海總管五員(每旗一員),佐領、驍騎校各二十五員(每旗五員)。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清廷在庫倫設置辦事大臣,將土謝圖汗部與車臣汗部民政事務改由庫倫辦事大臣管理。同年,清廷設置科布多參贊大臣管理科布多地區。此後烏里雅蘇台將軍仍監管賽音諾顏部、札薩克圖汗部二部民事與唐努烏梁海事務,並統轄喀爾喀四部、唐努烏梁海與科布多各路蒙古兵。

由此可見,這幾大部的旗之歸屬,以及將軍府的軍政職權並不是一成不變的,每隔數年都有個別調整,但烏里雅蘇台的轄地區域一直穩定,直到清末被沙俄滲透,被迫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後才有所改變。

清廷在烏里雅蘇台地區的行政建制對蒙古各部起到了較好的穩定作用。其一,清廷作為北方少數民族建州女真建立的政權,通過會盟和聯姻的手段能夠更好地籠絡和團結同為北方少數民族的蒙古人,由此組成「滿蒙親貴」利益集團。

其二,烏里雅蘇台地區的行政建制比較完善,將蒙古各部的力量基本平均劃分在不同的盟旗之內,保證了各部勢力的均衡與穩定。其三,烏里雅蘇台的行政建制在保證了軍政大權由清廷派出的官員把持的情況下,做到了「蒙人治蒙」,保護了蒙古人民的風俗生活習慣。

解體漸無——隨清朝覆滅而消失

雖然烏里雅蘇台將軍府的設置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行政建置,但是制度再好都需要良好地執行。可惜乾隆以後,尤其是鴉片戰爭之後,清廷對烏里雅蘇台地區的管轄情況每況愈下,招致沙俄一步步的入侵。

乾隆帝因為消滅了準噶爾汗國,對烏里雅蘇台地區的經營十分重視。但是到了嘉慶之後,對北疆的防務逐漸鬆弛,原本烏里雅蘇台將軍所直接統轄的清軍(非蒙古僕從軍)就不到一萬人,之後的防禦力量越來越薄弱,不足以應對北方強鄰帶來的巨大威脅。烏里雅蘇台的吏治情況也越來越差,如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五月,科布多參贊大臣瑞洵回京,每台需用廩羊三十餘只,遠遠超出定額。

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後,英國等西方勢力入侵中國。早就對烏里雅蘇台地區垂涎已久的沙俄,趁機武力威逼要挾清廷割讓土地。已經被英法等國打怕了的清廷,連與沙俄軍對抗的勇氣都沒有,被迫簽訂了《中俄北京條約》和《中俄堪分西北界約記》,割讓了西北定邊左副將軍所屬烏梁海10佐領及科布多所屬阿爾泰淖爾烏梁海二旗,總計44萬平方公里的領土。

沙俄對土地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得隴望蜀」都不足以形容其貪婪。在取得了這些土地後,沙俄進一步擴大對唐努烏梁海東部地區以及其他蒙古地區的滲透,建立貿易據點、教堂、學校等。

1912年,革命軍推翻清政府,成立中華民國。而烏里雅蘇台將軍府連同清王朝一起消失在了歷史的塵埃中。如今的烏里雅蘇台是蒙古國西部的一個城市,它的舊事向我們闡釋的不僅是歷史的厚重,還有落後必然挨打,奮發方能自強的諄諄之理。

點擊免費獲取1000幅自製精美地圖

參考資料

中國行政區劃通史(清代卷). 福臨祥等

清代的唐努烏梁海 . 康右銘

烏里雅蘇台軍營參贊大臣考辨 . 張愛梅

晚清蒙古台站弊端再析 . 蘆婷婷

* 本文由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緣谷立場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