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的味道很酸,為何歐洲人卻喝的甘之如飴?並非我們不夠品味

吃貨歷史觀 發佈 2020-01-13T07:57:01+00:00

從葡萄酒的流行說起過去的二三十年,我們共同經歷了中國經濟騰飛的過程,富裕起來的人也變得越來越多,人們在改善完物質生活以後,便開始著手提高自己的品味,為此尋找了諸多捷徑,喝葡萄酒便是其中之一。


從葡萄酒的流行說起

過去的二三十年,我們共同經歷了中國經濟騰飛的過程,富裕起來的人也變得越來越多,人們在改善完物質生活以後,便開始著手提高自己的品味,為此尋找了諸多捷徑,喝葡萄酒便是其中之一。

但在完全沒有相似的文化積累,片面的嫁接這種外來(飲食)文化,勢必會造成很多誤會,甚至是笑話。比如歐洲人喝葡萄酒是如喝茶一般一口一口的品,但我們卻直接將葡萄酒等同了啤酒白酒,不但大口喝,還要連杯乾。

除此之外,葡萄酒的味道也很受人詬病,雖然很多人嘴上不說,因為怕被人說自己沒品位,但單純的味蕾感受為何偏要和有沒有品味掛鈎?這是哪門子規矩,還是那些自以為成了上流社會的人們的自命清高?

其實,對於絕大多數中國人,是很難適應葡萄酒的口味的。看似鮮紅的顏色,一入口其實沒別的味道,除了酸就是澀,毫無美感,還不如加上一罐可樂,回歸於軟飲。我之所以這麼說,並非是對葡萄酒的全盤否定,而是出於國人的真實感受,雖然國人很難品味出葡萄酒的美,但對於歐洲人,葡萄酒的確有它獨特的魅力。

喚醒歐洲人的味蕾,葡萄酒的地位並非等同於中國的白酒,而是它

相傳李世民曾賜給房玄齡幾名美妾,房因為懼內不敢接受,但皇帝的旨意其實能夠隨便違抗的,於是李世民便賜給房玄齡的夫人一壺「毒酒」,表示要麼接受小妾,要么喝毒酒,房夫人也是剛烈,竟然面無懼色的將「毒酒」一飲而盡,過了一會卻未毒發,原來壺中裝的並非毒酒而是是醋,這便是「吃醋」典故由來。

之所以講這個故事,是想告訴大家中國古代的酒,其實和醋並沒有明顯的界限,白酒過度發酵和酸敗就成醋,中國如此,歐洲其實也如此,葡萄酒一旦過度發酵也就成了和醋差不多的味道。只不過隨著中國飲食文化的發展,醋逐漸脫離出酒的範疇,並自成一系成為不可或缺的調味品。

而歐洲則反其道行之,將葡萄酒的味道弄得越來越酸,逐漸成了現在這個樣子。而且只要我們細心觀察下歐洲人喝葡萄酒的方式就會更加理解葡萄酒在歐洲餐飲界的地位了,比如歐洲俗語中便流傳著白葡萄酒配白肉,紅葡萄酒配紅肉的說法(見注釋1),原因是紅肉的味道重,常配上濃重的醬汁,自然適合選擇味道通常比較重的紅葡萄酒,白葡萄酒則反之。

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很類似中國陳醋和白醋的用法?沒錯,葡萄酒在某種程度上正是替代了餐桌上用來解油膩的醋的地位。不過,歐洲人愛喝葡萄酒還有另外一個重要原因。

葡萄酒的酸能夠解膩,這裡不僅僅有肉類的油膩,其實還有糖類的甜膩

酸、甜、苦、辣、咸被稱為五味,其中甜味可以說是最晚被人類征服的,在人類幾千年歷史中的大多數時候,只能依靠大自然的恩賜來獲得這種味道,即使掌握的提取方法,也一度因為高昂的成本,只淪為上流社會的玩物。

直到歐洲近代史上的工業革命以後,工業製糖技術的普及才讓甜味走進了歐洲千千萬萬的家庭,從此以後各類蛋糕、甜品,冰淇淋以及飯後甜點充斥著歐洲人的餐桌,滿足著歐洲人味蕾中對甜味的全部想像。

但物極必反,一種味道一道過於充斥人的味蕾,其所產生的興奮感就會越來越低,甚至有些發膩的感覺,這時候歐洲人逐漸發現,當甜的發膩的時候喝上一口酸酸澀澀的葡萄酒,會很好的緩解這種味蕾麻木的不適感,並會激起新的興奮感,於是原本還稍帶些甜味的葡萄酒在變酸的道路上一發而不可收拾,完全嘗不出甜味的干葡萄酒成為了徹徹底底的主流。

而反觀中國,甜味一直就是大部分百姓味蕾中的稀缺品,尤其是近代史中發展斷檔,導致工業化製糖直到建國後才初步普及,而對於我們的父輩,甚至很多8090後來說,甜味依舊是稀缺品,小時候吃上糖塊就是一件能夠高興半天的事情。

正是中國人對甜味的這種稀缺感,天然限制了味蕾對葡萄酒的需求慾望,不是我們嘗不出葡萄酒的「優雅」,而是我們還沒吃夠甜頭。不過這一過程已經在逐漸改變了,比如很多00後基本從小就滿足了對甜味的味蕾需求,甜品、糖水的環繞下,相信等到他們長大品一杯紅酒的時候,會發自內心的感受到它的美。

題外話

既然講到了中國人對甜味的稀缺感,就再來說說一個經常被人們拿來調侃的南北差異:

北方的豆腐腦是鹹的,而南方的豆腐腦是甜的。

這其實不僅僅是飲食文化上的差異,其背後也是中國經濟發展不均衡的因素在裡面。就如上文所說,甜味在過去一度是稀缺品,說白了就是很貴。中國南方恰好在近一千年來始終處於經濟較為發達的地位,有錢人自然就多,能夠吃的起甜味的人自然也就很多,日積月累下,南方的飲食口味就逐漸偏甜了。

而中國的北方,則很不如人意,饑荒吃不飽肚子是常有的事情,這時候的人們哪裡還有餘力去奢望甜味,所以對比傳統飲食中的南北菜系會發現北方菜很少有甜口的(近代以後就不明顯了),而中國南方的粵菜,硬生生將糖水發展成了一個重要品類,不對比真的是沒有傷害啊。

飲食文化的背後,是民族發展與歷史變遷的沉澱,當我們用心了解這背後的故事,就會發現人和人並沒有想像的那麼多隔閡與不同,欠缺的只是相互了解而已。


文章最後趁著過年賣會情懷,為大家找了款情懷甜品——大白兔奶糖(價格很實惠啊),是否回憶起童年花幾角錢買一把糖塊的幸福感?有的話不如吃一塊嘗嘗……

注釋1:這裡的白肉指的是海鮮、魚肉和雞肉、豬肉和小牛肉也包括在內,紅肉則主要指牛肉以及一些野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