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肺癌患者的自述:從抗癌「小白」到自尋「生路」,我走過來了

腫瘤免疫學教授 發佈 2020-01-13T08:32:40+00:00

在統計學上,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只是平常的阿拉伯數字,但對一個家庭來說,從獲知親人罹患高致死率的癌症那一刻起,便進入了一場與死神爭奪時間的無望掙扎。

在統計學上,癌症發病率和死亡率,只是平常的阿拉伯數字,但對一個家庭來說,從獲知親人罹患高致死率的癌症那一刻起,便進入了一場與死神爭奪時間的無望掙扎。即便千金散去、傾家蕩產,最終收穫的只是一段黑色記憶。

人們習慣把癌症患者稱作抗癌鬥士,我覺得這並不為過。

與癌症的對抗類似於一場戰爭,同樣面臨著死亡的威脅,以及隨時到來的死亡所帶來的心理壓力。並且伴隨著各種癌症帶來的疼痛,以及治療過程中伴隨的虛弱、脫髮、嘔吐、腹瀉,有時候無休止的癢甚至比疼更煎熬。

以下是劉樺(化名)自述——

我作為一個不幸罹患肺癌的中年人,曾經無數次的思量過應該如何選擇有尊嚴的死去或無尊嚴的苟延殘喘……

2015年,那時的我偶爾會設想一下再過幾年後的退休生活,釣釣魚、回老家過一下田園生活,偶爾帶老伴一起遊覽祖國大好河山,或者再奮鬥兩三年,給孩子多留些積蓄。但現實中往往事與願違……

2015年末兩個月的時間裡,我漸顯消瘦,體重突然一直下降,並開始咳血痰。察覺不對勁的我,隨後在醫院檢查了CT,檢查報告顯示我的右肺有2.9X1.9cm腫瘤,並堵塞支氣管。

右肺腺癌

不得不說這個「玩笑」可真夠大的,診斷結果出來那段時間的記憶里,最清楚的可能就是內心裡的那種絕望無力感以及焦慮無助感,但更糟心的事還在後面等著我。

凡是得了大病,大家都會選擇知名的醫院,尋求希望,我也不例外。但這種選擇造成的結果往往導致醫院裡的長隊和攢動的腦袋。記得當時從外地趕來的我,排了大半天時間的隊,一直到天黑才見到醫生,而門診時間卻只有短短的5到10分鐘,醫生的話可以簡單總結為4個字:住院化療。

2016年1月12日我進行了第一次化療,而在這之前我對化療的了解只知道化療會脫髮,只能說我太天真了,對化療的認知十分片面。化療還會帶來食慾差、嘔吐、便秘、拉肚子等各種腸胃副作用,而在下次化療開始前的一周內是身體適應和對抗這些副作用的時間,在各種食補和藥物治療後緊接著就要開始下一波的化療,以此反覆。

剛開始住院化療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從一個完整的「人」變成了魂魄飄走只剩下一個化療後的殘軀,再也回不到以前正常的生活,而醫院的某一個床位可能就成為了我最後的彌留之地……

6期化療後,在嘗遍了各種副作用的苦楚,扛過了白細胞減少症,但腫瘤卻並沒有縮小,在我看來這也算得上一種「奇蹟」了,我熬過了化療。

從癌症「小白」到自尋生機

從患病開始走到今天,我從一個癌症「小白」學會了如何應對常見治療症狀,如何在癌症治療中規範自己的生活方式,也懂得了「生」的希望有時候需要自己去爭取。

在治療期間,我開始有意識地尋找「治癒」肺癌最有效的醫療手段,而並非化療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八百」。一開始,我了解到肺癌的靶向治療已經是相對其他治療手段療效會更好一點,但靶向治療卻有一個明顯的缺點,就是耐藥性,同時需要進行基因檢測,是否能匹配上合適的靶向藥物。

幸運的是,我通過基因檢測找到合適自己的靶向藥物,腫瘤確實也有縮小的跡象。但好景不長,在2017一次身體檢查中,醫生告訴我,靶向藥物出現耐藥跡象,療效將一次不如一次。雖然我早有預料,但面對這一現實,不免還是情緒低落。

不過,很快我又重新振作起來,自知靶向藥物有早晚失效的一天的我,早已準備好B計劃,那便是免疫細胞療法。

目前國際上免疫療法對於肺癌這一癌種的治療研究是比較深入有效的,在臨床試驗上對肺癌的免疫治療也是相對成熟,在美國、日本、英國等多個已開發國家已經在臨床應用了。

其實,一開始我就跟主治醫生商量能否直接使用免疫細胞療法,但由於該治療方案在國內還未臨床應用。如果進行免疫細胞療法,則需要出國就醫,對於當時已被化療毒副作用摧殘的我,虛弱的身體可能經受不起治療過程中的舟車勞碌,因此只能先進行靶向治療。

但到了如此田地,我已無路可走,幸好我的身體已經在靶向治療期間調理得還不錯,受創的身體也逐漸恢復。

在了解好免疫細胞療法的出國就醫注意事項,2017下半年我開始準備出國就醫,最開始是先進行了一次與免疫醫療教授的見面會診,綜合對比我選擇了只有一海之隔的日本。通過遠程會診,來自日本的免疫醫療教授建議出國前有必要先接受基因檢測,並在飲食和生活上給予了專業指導。

經基因檢測提示EGFR錯義突變,後期病歷翻譯、簽證辦理等出國手續在此不再贅述。

尋找「生機」

出國看病之行的目的地是日本仙台。而接受過日本的醫療服務後,感覺最值得的應該是日本醫護人員對病人的那種人文關懷以及細心體貼。

第一次面見主治醫生時,大概聊了50分鐘的時間,我在出國前就羅列了詳盡的問題,畢竟大老遠過來要起到應有的價值以及解除對這個療法的治療注意事項。而在所有的問題都得到答覆後,醫生還會耐心詢問有沒有其他疑問。

在日本治療的時間裡,感觸比較深的是醫生會問疼痛級別,需要給你開止痛藥嗎?自己的感受會被醫生重視是很大的慰藉,感覺自己終於不再是案牘之肉。

在經過主治醫生的認真解惑下,我選擇了接受iNKT免疫細胞療法。結合病情發展情況以及身體的狀況,綜合評估iNKT免疫細胞療法比較適合我。

每兩周日本的醫護人員會抽一次我體內的血液用作細胞培養,培養後的細胞再回輸到我體內。第一次回輸的時候,我感覺身體有些發熱,但醫生說輕微的發熱是治療過程的正常反應可以接受的。接下來幾次,身體發熱的情況減少了。我也感覺自己的身體好像重新充滿活力了,原本身體出現的咳嗽,咳痰和腰痛等的症狀也消失了。

在日本,免疫療法只需定期去一趟進行免疫治療,無須住院觀察,不會影響正常生活,平時完全可以四處逛逛。不像在國內需要住院,在日本治療時我可以看電視和閱讀。治療過程中,醫護人員會嚴密監測,以便及時應對可能出現的不適或突發情況,並及時調整用藥。

經過兩個療程後,我重新來醫院拿結果,顯示無異常,我記得那天的天空感覺格外的藍。在國外治療的時間裡,腫瘤組織明顯縮小。而這也意味著我也終於可以準備踏上回家的路,重新開始我的退休生活。

我知道世上有太多的和我一樣的不幸者,但面臨癌症帶來的各種折磨,勇氣是抗癌路上的必需品。現代醫學可以提供相當可觀的抗癌「武器」,選擇合適的就醫方式,你也可以在癌症面前活的更有尊嚴!

好了,今天分享就到這裡了,我是腫瘤免疫學教授,對腫瘤治療有疑問的,可以點擊頭像關注我在後台私信留言,我將盡我所能為您解答。更多癌症科普、病情案例實時分享。

您的關注、留言、轉發,是對我最大的支持和認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