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神曲會一直在我們腦海里循環播放?

中科院物理所 發佈 2020-01-13T10:03:19+00:00

在閱讀今天的文章之前,讓我們先來聽一首歌曲吧~怎麼樣,這首歌是不是很洗腦,就算沒點開聽的朋友們,一看到歌名,這首歌就已經在腦海里旋轉了。

在閱讀今天的文章之前,讓我們先來聽一首歌曲吧~

怎麼樣,這首歌是不是很洗腦,就算沒點開聽的朋友們,一看到歌名,這首歌就已經在腦海里旋轉了。

說來也不怕丟人,小編最近腦子裡循環的是一首叫不出名字的歌曲,只記得那句歌詞,騎上我心愛的小摩托,它永遠不會堵車(完了,小編在敲上這句歌詞以後,腦子裡又要循環播放了,好氣)。

究竟這些歌曲有什麼魔力,能在我們腦子裡循環播放呢?難道我們腦子裡裝了一台全方位立體環繞音響嗎

具體是怎麼回事,且聽小編跟你叨叨一會兒。

神曲入侵大腦

其實,這種神曲在我們腦海里循環播放的現象有個有趣的專屬名詞,叫耳蟲(earworm)

雖說這名字像生物,但實際上人家跟蟲子真沒什麼關係,是1979年心理醫生Cornelius Eckert根據德文譯化而來的[1]。

圖片來源:giphy.com

現在,科學家們更願意將耳蟲定義為不自主的音樂想像(involuntary musical imagery,簡稱INMI),主要是指某段音樂在腦中不斷重複的現象

通常情況下,這種現象是不需要刻意想像的,它會在某一時刻突然地出現在我們的腦海中,停留可長達數小時,甚至數天。尤其是當我們很閒,比如收拾屋子、打掃衛生的時候,各種神曲就會突然彈出,然後我們就開始哼哼起腦子裡的那首歌。

圖片來源:giphy.com

就像這樣

這種現象極為常見,常見到什麼程度呢,美國史丹福大學一項調查顯示,在所有被調查的12000人中,99%的人都存在耳蟲現象,而有90%以上的人,每周至少會經歷一次[2]。

那麼這種現象為什麼會如此普遍呢?

說來也怪,實際上關於耳蟲現象的研究非常少。倫敦大學戈德史密斯學院的音樂心理學家維奇·威廉姆森(Vicky Williamson)表示自己就經常被耳蟲現象困擾,她很好奇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到底是什麼。

在收集很多資料以後,威廉姆森發現,耳蟲現象可以用以下兩個原因來解釋[3]。

首先,威廉姆森認為,音樂可以用多種方式編排,不同樂器的混合會給我們多方面的感官刺激,最終使我們對這段音樂有了更加深刻的認識。此外,很多音樂都飽含了創作者的個性和情感,當我們感同身受時,會對這段音樂記憶尤深。

圖片來源:giphy.com

其次,威廉姆森也收集了很多其他領域專家們的意見,她發現很多專家都認為,出現耳蟲現象是源於人類進化的方式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我們大部分時間都需要記住信息,例如陷阱的位置,哪些食物能吃,哪些食物有毒,以及怎麼處理傷口感染等等

人類出現可以追溯到幾十萬年前,但是發展書面語言也不過是近5000年左右的事情。所以以上的信息多半可能是通過歌曲來進行傳遞的,這也解釋了我們為什麼會不由自主地記住一些音樂。

不過,威廉姆森也表示,耳蟲現象雖然常見,但是每個人所受影響程度會有所不同,有的人很少出現,而有的人則深受影響

那麼到底什麼樣的人更容易出現耳蟲現象呢?這些人又有什麼不同呢?

腦子各有千秋

俗話說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過去的幾十年里,科學家不是沒研究過耳蟲,可就是因為耳蟲現象因人而異,又會在不經意間出現,無法用傳統成像技術進行捕捉,給研究增加了很多難度,以至於研究的人寥寥無幾。

圖片來源:giphy.com

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的神經學教授尼古拉斯· 法魯吉亞(Nicolas Farrugia)恰巧就是為數不多研究耳蟲的教授之一[4]。

在經過不斷嘗試之後,法魯吉亞想到了個絕妙的點子,他想,也許不用實時監測很多人,只要找到那些經常出現耳蟲現象的人,把他們的腦部成像與不怎麼出現耳蟲現象的人腦對比,或許就可以知道,經常出現耳蟲現象的人到底有什麼不同了。

於是說干就干,研究人員先是招募了44名經常出現耳蟲現象的志願者,讓他們填了一份問卷調查,調查包括耳蟲現象出現的次數、頻率,以及出現時他們的體驗如何,是否會影響日常生活等等。最後再收集這些人的腦部核磁數據,與其他人進行對比分析。

結果顯示,與耳蟲出現頻率低的人相比,這些經常出現耳蟲的人大腦皮層更厚,尤其是右側哈氏回(Heschl's Gyrus,HG)和右側額下回(inferior frontal gyrus, IFG),前者與聽覺知覺和自主音樂想像密切相關,後者則參與了音調記憶的加工

圖片來源:wiki

除此之外,研究人員還發現那些出現耳蟲頻率高的人,他們的右側海馬旁回皮層(parahippocampal cortex,PHC)的灰質體積較大,而PHC的灰質體積增大有利於音樂相關的記憶和情緒的提取。

圖片來源:wiki

這麼看,經常出現耳蟲現象的人,他們的大腦確實與其他人不同啊。

不過,研究人員也表示,這種大腦的皮層厚度和灰質體積大小與大腦本身功能是否異常無關。就像有些人手指很長,有些人手指比較短,但這並不影響我們手指的功能一樣。

法魯吉亞做完研究後就將自己的研究結果刊登在了《意識與認知》上,他表示,自己的研究還很初級,希望能有更多的人去研究耳蟲現象背後的神經機制。

小編相信,這一天並不遙遠。

當然,法魯吉亞的研究證明了經常受到神曲侵襲的人,大腦與常人略有不同。而此前威廉姆森的調查也提到了一件事,就是那些有強迫症、對音樂很熱愛的人,往往也會出現耳蟲現象。

那麼耳蟲現象是有害的嗎?如果經常出現我們又該怎麼呢

口香糖來一塊

來來來,大家坐好,小葵花課堂開課了,常受耳蟲侵襲總不好,多半是病了嗎?

首先,小編明確告訴大家,耳蟲不是病,對我們健康也不會造成什麼損害。但是,如果經常出現,會使我們焦慮,失眠。

那麼我們腦子裡經常出現神曲,又揮之不去時該怎麼應對呢

辦法一,咀嚼口香糖[5]。英國雷丁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很多學生在聽完一段上頭的音樂以後,再咀嚼口香糖可以大大降低神曲入侵大腦的頻率。這是因為,咀嚼口香糖時,舌頭與牙齒以及其他部位產生接合,這種開合運動降低了大腦對於音樂的記憶。

辦法二,把神曲一次性聽完。根據研究顯示,最容易導致耳蟲現象的是20秒左右的音樂片段,這與當下短視頻app播放時長有異曲同工之妙。所以很多某音上的神曲就是利用這種片段侵襲了我們的大腦。因此研究人員認為,你聽某一段會讓耳蟲有了可乘之機,那麼打破這個規律,一次聽完即可幫助我們減少耳蟲發生的頻率。

辦法三,棄療。如果實在做不到,也不要難為自己,隨它去吧

最後,獨樂樂不如眾樂樂,送大家最新洗腦段子。

我們遇到什麼困難都不要怕,微笑著面對它。消除恐懼最好的辦法,就是面對恐懼,堅持才是勝利,加油,奧利給

參考連結:

[1]Williamson V J, Liikkanen L A, Jakubowski K, et al. Sticky tunes: how do people react to involuntary musical imagery?[J]. PLoS One, 2014, 9(1): e86170.

[2]Liikkanen L A. Musical activities predispose to involuntary musical imagery[J]. Psychology of Music, 2012, 40(2): 236-256.

[3]https://www.bbc.com/news/magazine-17105759

[4]Farrugia N, Jakubowski K, Cusack R, et al. Tunes stuck in your brain: The frequency and affective evaluation of involuntary musical imagery correlate with cortical structure[J]. Consciousness and cognition, 2015, 35: 66-77.

[5]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how-do-you-solve-a-problem-like-an-earworm/

來源:Dr.Why

編輯:Tim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