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時期貨幣政策——規範幣制、收回鑄幣權、設立貨幣機構

蜀黍趣觀史 發佈 2020-01-13T10:28:29+00:00

西漢金餅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貨幣政策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二戰結束後,美國控制了世界的經濟,擁有世界經濟霸權,就通過國內的貨幣政策來影響操控世界經濟。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的貨幣政策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來說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在二戰結束後,美國控制了世界的經濟,擁有世界經濟霸權,就通過國內的貨幣政策來影響操控世界經濟。與此同時在美國經濟陷入危機的時候,同樣通過貨幣政策來調節控制國內經濟,貨幣政策對於維護美國的地位,立下了汗馬功勞。同樣的,在西漢前期那個百廢待興,新生的王朝面臨內憂外患的同時,西漢王朝前期的統治者又採取了什麼樣的貨幣政策? 對於經濟社會的發展又有何影響?下面讓我們來探究分析一下?

一、西漢前期統治者採取的貨幣政策

1、什麼是貨幣政策

總的來說,一個國家的貨幣政策有狹義和廣義之分,首先,狹義的貨幣政策就是一個國家的中央銀行或者其他經濟控制部門,為了實現那個國家的特定的經濟目標所採取的各種各樣的控制調節貨幣供應量,或者是信用量的方針措施的總稱,包括信貸政策、利率政策和外匯政策等等廣義上的貨幣政策就是國家機關關於所有貨幣方面的規定和採取的一系列措施的總稱。貨幣政策的首要目的就是調節控制貨幣供應量以達到平抑物價的目的。下面我們來介紹分析西漢前期出台的一系列貨幣政策。

2、漢武帝時代規範幣制

眾所周知,在西漢前期由於劉邦對於秦朝滅亡的認識是因為卻是親族的屏護,以至於在秦朝面臨內憂外患之時沒有有生力量來救援,基於這一個認識,劉邦在建國之初大力推行郡國並行制,廣封諸侯王。

據史料《後漢書·百官志》記載:漢初立諸王,因項羽所立諸王之制,地既廣大,且至千里。

這裡的諸侯王就相當於地方的皇帝,是一個獨立的王國。諸侯王在他的封地內擁有極大的權力,集軍權、鑄幣權、官員任免權力等於一身。

在這樣的背景下,經過了幾代人的發展,地方諸侯王勢力膨脹,漸漸的成為地方割據勢力。為了擴充實力,大規模的鑄幣,據《漢書》記載了當時一個野心勃勃的諸侯王劉鼻在他的封國內的鑄幣行為:「吳有豫章郡銅山,即招致天下亡命者盜鑄錢,東煮海水為鹽,以故無賦,國用饒足」。而且每一個諸侯國的鑄幣形式還不是完全一樣的,這就會導致貨幣流通市場的混亂和貨幣量迅速超過了實際需求量,極易引發通貨膨脹導致物價飛快上漲,威脅國家的穩定。

在這樣的背景下,雄心勃勃的漢武帝為了解決王國問題,穩定社會經濟發展,出台制定的貨幣幣制改革的政策。據《史記·平淮書》記載漢武帝改革幣制的措施:武帝初,行四銖半兩。建元元年,鑄三銖錢(「令縣宦銷半兩錢,更鑄三銖錢,文如其重)「。漢武帝一統全國的貨幣形式,先後六次推行幣制改革,整頓混亂不堪的幣制市場,推動了經濟社會的穩定,在一定程度上達到了平抑物價的目的。

3、西漢前期將鑄幣權收歸中央

由於西漢建立之初,百廢待興,滿目瘡痍。西漢的最高統治者採取了以黃老思想作為統治思想、奉行無為而治的統治方法。

根據老子的《道德經》當中記載的「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我無事,而民自富;我無欲,而民自朴」。

無為思想作為施政依據,由於政府的放任自由,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到了漢景帝、漢武帝時代,不僅僅諸侯王國內私自鑄幣的現象屢見不鮮,就連民間都盛行私自鑄幣的風氣,極大的擾亂了西漢前期的貨幣市場,正是在這個背景下西漢前期的統治者開始重視對於鑄幣權的回歸。

文景之治時代的統治者就開始重視對於鑄幣權的回收重視,到了七國之亂之後以及一系列削弱地方權力,加強中央集權的政策措施的實行後,西漢前期的統治者將鑄幣權完全收回中央,並且下達命令,地方有敢於私自鑄幣的人,夷滅九族。正是在西漢政府的強力推行下,使得地方私自鑄幣的不合法化,有利的維護鞏固了西漢的政權,穩定了國家社會經濟,有力的平抑物價。

4、設立專門的鑄幣機構,統一由其管理

在漢武帝時代,不僅僅實行積極的貨幣政策,而且還設立了專門的鑄幣、管理貨幣的機構——上林三官,又叫做水衡三官,以追求更精美、有價值的貨幣以及推進國家貨幣管理效率的提高。據《文獻通考》當中記載:「專令上林三官鑄。錢既多,而令天下非三官錢不得行, 」後來,上林三官演變成為了專門的貨幣官屬。上林三官的組成有鍾官、辨銅、均輸,他們的職責是分別進行對銅錢的鑄造、審查成色和運輸。上林三官的出現設立,標誌著西漢對於貨幣的管理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二、西漢前期貨幣政策的影響

1、加強了中央集權,維護國家安定

首先,收回國家鑄幣權,改革幣制,有利於維護國家的穩定,打擊地方割據勢力。其中,將鑄幣權收歸中央可以很大程度上切斷地方勢力的經濟來源,眾所周知,如果一個政權缺少財源,就根本維持不了長久。與此同時,將鑄幣權收歸中央無疑增強中央的實力。據《資治通鑑》當中記載:故吳,諸侯也,以即山鑄錢,富埒天子,其後卒以叛逆。鄧通,大夫也,以鑄錢財過王者。故吳、鄧氏錢布天下,而鑄錢之禁生焉。由此可見將鑄幣權收歸中央,無疑會極大的削弱地方勢力的權力,提升中央政府的號召力。

2、增強中央政府的實力,支撐對外戰爭

眾所周知,自西漢王朝建立之初就一直面臨著匈奴的威脅,漢高祖就曾經想要解決這個問題,但是卻被匈奴打敗,險些被圍殺。後來漢朝就奉行懷柔和親的政策。但是匈奴始終是漢朝的最大的威脅之一 ,經過漢文帝、漢景帝的治理,出現了文景之治這樣的盛世,據《資治通鑑·卷十五》記載稱,當時的文景之治是:「海內安寧,家給人足,後世鮮能及之」。可以說為漢朝消滅匈奴這一個威脅,提供了物質基礎。

然而,對於漢朝來說,攘外必先安內。要想徹底的解決匈奴問題,就必須要先解決王國問題,而恰恰漢朝出台的一系列貨幣政策,有力的削弱了地方王國勢力。同時也整頓了國家的經濟,基本上將國家經濟納入中央政府的管控之下,這樣一來就為漢武帝時代,多次出兵攻打匈奴,橫掃漠北,提供了最堅實的物質基礎,能夠有力的調動全國的經濟來進行對外戰爭

3、有利於穩定國民經濟,平抑物價

無論是幣制改革,還是將鑄幣權收歸,亦或是設立專門的貨幣機構來管理國家貨幣的流通,本質上都有利於國民經濟的穩定。據《史記》記載漢武帝實行一系列的貨幣政策之後,社會出現了:「人給家足」,「都鄙廩庾皆滿」,而且「眾庶街巷有馬,而阡陌之間成群」」的富庶現象。而且據史料記載,雖然漢武帝連年用兵,百姓苦不堪言,但是就漢武帝時代的物價水平來看,並沒有變化多少。這就充分表明,西漢前期大力推行的一系列貨幣政策,在平抑物價這個角度來說,是很有效果的。

4、推動經濟的迅速恢復發展,促進社會安定

眾所周知,如果一個國家的貨幣政策實行得當的話,會推動經濟的發展,實現充分就業。同時還可以拉動經濟的迅速恢復發展,可以這樣說,漢武帝之所以能夠成就千古一帝的霸業,實行對匈奴的長時間持續作戰,很大一部分得益於他的貨幣政策。與此同時,據史書《資治通鑑》記載漢昭帝時代「天下之賦,鹽利居半,宮闈、服飾、軍餉、百官俸祿皆仰給焉。」由此可見,在漢武帝連年用兵後,國家經濟按照道理來說一個是處於一個低迷的狀態的,因為戰爭對於一個國家的經濟摧殘是巨大的,然而,在漢昭帝時代卻有出現了中興的局面,由此可見,西漢前期的貨幣政策對經濟的影響是持續健康的。

三、總結

西漢前期推行的一系列的貨幣政策,總的來說有規範幣制、收回鑄幣主權、以及設立專門的貨幣機構。正確的貨幣政策的確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經濟社會的增長有著極大的推動作用,歷史也已經證明了,西漢前期的貨幣政策的正確性,不管是對內經濟發展,物價穩定,亦或是對外戰爭等等,都很大一部分得益於西漢前期的正確的貨幣政策,值得我們的借鑑與思考

參考文獻:

1、《資治通鑑》

2、《史記》

3、《道德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