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峰會|如何讓傳統文化流行起來?她揭曉了答案

羊城派 發佈 2020-01-12T10:59:08+00:00

甘韻儀介紹,1959年,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的時候,廣州市市長朱光寫了50首《望江南•廣州好》,全部刊載在《羊城晚報》上,滿城傳誦。

文/羊城派記者 李煥坤
圖/羊城派記者 梁喻

「如何讓傳統文化流行起來,讓詩詞與城市結下情緣?」1月12日,「新青年·新媒體」2020新媒體行業南方峰會在羊城創意產業園舉行,羊城晚報廣州新聞全媒體編輯部記者甘韻儀以羊城晚報《廣州好》策劃為例進行了分享。

《廣州好》策劃是怎麼誕生的呢?甘韻儀介紹,1959年,新中國成立十周年的時候,廣州市市長朱光寫了50首《望江南•廣州好》,全部刊載在《羊城晚報》上,滿城傳誦。60年後,2019年10月14日,正值廣州解放紀念日,她們團隊再次發起再賦新詞《廣州好》徵集活動,邀請全民填詞,希望用古體詩詞的方式記錄城市的文明之光,發展之步伐。但《廣州好》策劃並非一帆風順,而是經歷了不斷的「試水」與調整。

「詩詞本來是文人所好,怎麼讓大眾參與進來呢?我們想了很多辦法,其中一點稍微降低了徵集門檻,鼓勵遵循『望江南』詞牌曲的格律要求,也允許存在瑕疵。」她介紹,在這個辦法下,投稿量迅速增加,但新的問題也隨之而來,「一些有一定詩詞涵養的市民開始質疑某些詞不合格律,這是我們面對的第一道坎。但是我們發現,他們的意見很有意思,有很多探討與推敲,於是我們把所有聲音都引導到投票連結的評論區,讓他們相互之間去討論,讓輿論先集中發酵一波,有爭議,有議論,才有活力,等這波輿論發酵得差不多的時候,我們作為舉辦方進行引導,傳揚包容又嚴謹的創作理念與廣州精神。」

她認為,僅僅是投稿量增加還不是傳統文化的流行。「要推動全民詩歌運動,就要動得立體,動得全方位。」她用「互動」「靈動」「城動」概括接下來《廣州好》的操作。

「互動」上,羊城晚報社與羊城晚報教育研究院聯手,將學生群體納入進來,通過線下採風與創作活動,與城市互動;選出一批優秀作者組成線上詩社,在這個微信群里,詩人們熱火朝天聊創作,往來唱和、斟酌切磋,不斷為廣州留下更多好作品;邀請陳建華和黎子流兩任老市長來作詞,呼籲更多人來為城市留下作品。

「靈動」上,團隊邀請廣東粵劇院與一批著名流行音樂人將詞譜成曲,把曲唱成歌,如今已有有三首出爐,包括兩首粵曲小調和一首流行曲。

「城動」上,羊城晚報社與黃埔區、廣州開發區合作,組織詩人採風直播,創作了一批專屬定製的《望江南·廣州好》,留下珍貴的文學財富;與第24屆秋季廣州國際藝術博覽會主辦方合作,打造「廣州好」公共藝術裝置,吸引成千上萬的人到場創作;「廣州好」還跨界廣州國際馬拉松,邀請來自世界的跑手現場為「廣州好」加油助威,一批廣馬愛好者又創作出一批與廣馬相關的《望江南·廣州好》,在網絡上傳播。

據悉,該活動自2019年10月14日舉辦起,以10天為一個周期,組織了6次網絡徵集,6次網絡投票,總共票數超過600萬,最後一期投票是18時截止,16時40分出現峰值111萬,總共收到詩詞近10000首,報導引發的點擊超過5000萬。

「在網際網路世界裡,10000首就像塵埃一樣,微不足道,但是在傳統文化,在詩詞創作世界裡,那卻是一個值得想像的數據。投稿者上萬,縱然並非篇篇佳作,但這個詩詞熱,折射出人們對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認同與迫切重習的普遍心愿。」

她透露,《廣州好》策劃並未結束,接下來還將在春節期間搭建「廣州好·橋」,打造舌尖上的「廣州好」,研發文創產品等等。「『廣州好』已融入市民生活中,我們也希望《廣州好》策劃作為可以複製的樣本,未來有機會與兄弟媒體、兄弟城市分享。」

來源 | 羊城派
責編 | 胡曉倩
實習生 |梁曉靜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