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我的愛情觀

遇見書店 發佈 2020-01-12T11:15:56+00:00

畢竟幾千年來,有太多人在尋找這個答案,但還是沒有一個人能說明白。如果一樁愛情發生了,那它就是發生了,它在實際生活中不但不應該因為任何原因受責備,而且從審美的角度來看,它肯定是美的。


經常有人問我,李老師,愛情是什麼?說實話,這個問題還真不好回答。畢竟幾千年來,有太多人在尋找這個答案,但還是沒有一個人能說明白。不過我這些年一直在研究婚姻、性和家庭,對於愛情,的確也是有一些感悟的。


每個人對愛情的看法,多少都來自自己的感情經歷。我呢,也有自己的故事。


四十一年前,我認識了王小波,最開始呢,是小波先追的我,我隨後也給了他回應。有一次,我看他日記本里夾著一封給我的信,他說,他感受到了我的「那種山呼海嘯般的響應」,這讓他感覺自己非常幸運。


當年,小波給我寫了很多情書,後來都出版了。有人說小波的情話是很熱的,熱得燙手,比如小波想我的時候就這麼寫,他說:「你不在我眼前時,我面前就好像是一個霧沉沉、陰暗的海,我知道你在前邊的一個島上,我就喊:『愛!愛呵!』好像聽見了你的回答:『愛。』」


現在王小波去世二十多年了,回想起當初,我能夠得到他對我的激情之愛,我就覺得這真是我一輩子的幸運。


如果一個人真的發生了激情之愛,那個力量真的是無堅不摧的、完全抵擋不住的,跟一般的所謂找對象,考慮這樣那樣條件的很不一樣。


我以前跟一個年輕人說我的這些經歷,那個年輕人就說,李老師你這種愛情太可遇不可求了,現在有這種激情之愛的人不多啊,很多人是挺一般的愛情,談不上靈魂之愛這麼高大上的。


在我看來,這種激情之愛發生的機率也許真的不太高。按親密關係的程度,我把人們的愛情分成三個層次:好感、喜歡和激情之愛。


比較低的層次就是好感。我覺得你這個人還不錯,可以跟你在一起,這就是好感。


第二個層次是喜歡,就是覺得挺喜歡對方的,感情上也挺溫柔的,但是沒有太多激情,這是喜歡。比如我上大學的時候遇到了我的初戀,當時我特別激烈地愛他,但是他不怎麼愛我,有點兒像單戀似的。而在我這一方,覺得還是發生了激情之愛,就是會有很多迷戀,而他對我也就是在喜歡這個層次上。後來我和王小波在一起了,就有點兒暗暗慶幸:幸好我這初戀是失敗的,不然恐怕就碰不到小波了。


第三個層次我稱之為激情之愛,它才是最高階段的愛,比如我們經常說的墜入情網之類的話。所謂墜入情網有一種迷戀的成分,有一種非理性的迷戀,所以有人會說一見鍾情。實際上,激情之愛在現實生活中發生的機率並不是很高。但是我就這麼幸運地經歷到了幾次。


我對愛情的理解是,它是一種兩個人情投意合、心心相印的感覺,是一種兩個人合二為一的衝動。倒也不是什麼神秘的東西,很大程度上就是這麼一種衝動的感覺。而且這種愛情的衝動,是人際關係吸引中最強烈的一種形式,是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產生的最高級別的具有浪漫色彩的情感。


有些人對激情之愛有一點兒質疑,懷疑它只不過是一種誇張的幻覺而已。有一次我偶然看到一本書,上面有一位歐洲的電影導演說的一句話,他說,愛情從來都是單方面的。這種說法挺叫人意外的,但也不是完全沒有道理。你想啊,當激情之愛發生的時候,你就跟戴了放大鏡似的,會把對方的優點劇烈地誇大,中國古話說,情人眼裡出西施,就是這個意思。法國作家普魯斯特也表達過類似的想法,他說:所有陷入情網的人,愛的不是真實的對象,而是自己心目中虛構的對象,是自己的感覺本身。那麼按普魯斯特這個邏輯來說,好像所有的愛情都是一種自戀了。


那麼我們應當如何看待愛情這件事呢?我覺得就算將來研究最終表明,「愛」這種感覺不過是一種錯覺而已,我也依然要讚美「愛」這樣一種心理過程。我這麼多年的研究也讓我明白了,對於體驗過愛情這種心理過程的人來說,有愛和沒愛的界限在他們的心裡就像是黑和白一樣分明,就像刀劈斧砍的刻痕一樣清晰,就像天上的太陽一樣明亮、一樣真實。有一天我想你也會到我這個年紀,逝水流年,這麼多年的歲月里留下來的最珍貴的東西是什麼呢?說到底,我想,還是愛情。


在我看來,愛情不論發生在什麼樣的人之間,無論是同性異性、年老年輕、婚內婚外、兩人還是多人,它都是一種不可多得的,所以值得珍視也值得尊重的人類體驗。愛情的當事人有時不得不為了其他的價值犧牲掉愛,好比說《廊橋遺夢》里的女主人公,為了家庭價值犧牲了愛,但是愛情本身沒有罪。如果一樁愛情發生了,那它就是發生了,它在實際生活中不但不應該因為任何原因受責備,而且從審美的角度來看,它肯定是美的。這就是我的愛情觀。


結束語:

真情可貴——愛情不論發生在什麼樣的人之間,都是一種不可多得的、值得珍視、值得尊重的人類體驗,都應當被肯定。

性慾自然——它紮根於人性之中,所有對它的否定,對它的壓抑,都是沒有道理的。

兩性平等——女性要從自身做起,依靠自己的獨立工作去爭取與男人平等的地位。

作者:李銀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