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裡看花的司馬懿

刀筆傳神 發佈 2020-01-12T11:27:53+00:00

司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個「達」字,當時號稱司馬八達。司馬懿是司馬防的次子,「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


司馬懿,在文學作品和史實中恍如兩人。古典名著《三國演義》中,「空城計」「死諸葛走仲達」,莫不極盡讚譽諸葛亮的睿智,而作為對手的司馬懿卻受到人們的譏笑,成為「膽小」「愚蠢」的代名詞。而在一些傳說野史中,司馬懿更是死於諸葛亮之手,據說孔明知道自己要死,就在死之前日夜用毒水浸泡兵書。因為他知道司馬懿有個看書的小習慣,就是翻書的時候習慣用手沾嘴裡的唾液。更離譜的是相傳諸葛亮和司馬懿師從一人,在老師的重重考驗中,秉性良善聰慧的諸葛亮計勝一籌,獲得老師的青睞,傳得衣缽,成就其傳奇的一生。而司馬懿卻因秉性涼薄,缺乏忠孝之心而敗北。



而在真實的歷史中,司馬懿可是一位了不得的人物。司馬懿(179年-251年9月7日),字仲達,司州河內郡溫縣孝敬里舞陽村(今河南省溫縣招賢鎮)人,出身士族,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西晉王朝的奠基人。曾任職過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

司馬懿的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征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太守,祖父司馬雋為潁川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司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個「達」字,當時號稱司馬八達。司馬懿是司馬防的次子,「少有奇節,聰明多大略,博學洽聞,伏膺儒教」。

話說司馬懿二十歲前也是一個標準的「憤青兒」, 「常慨然有憂天下心」,也經常針砭時弊。這被南陽太守楊俊素知道了。楊俊素來以知人善任著稱,曾見過司馬憤青兒,說他絕非尋常之子。而尚書崔琰與司馬懿的兄長司馬朗交好,卻毫不留情面地對司馬朗說:「你弟弟聰明懂事,做事果斷,英姿不凡,你哪能比得上?!」

據傳,司馬懿號稱「冢虎」,與諸葛亮、龐統、姜維合稱「臥龍鳳雛幼麒冢虎」。

青年時因其盛名卓著,被時任丞相的曹操強制徵召為文學掾。因司馬懿天生一副「狼顧」相就是可以身子不動,腦袋180度轉彎,像狼一樣據說這種相貌的人不忠誠,最終一定會背叛主人,司馬懿雖被曹操徵召但卻不被重視,轉而走向曹丕,幫助曹丕奪得太子位,立下大功,從此之後便受到曹丕的信任。

司馬懿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這輩子最輝煌的戰績也是他的巔峰就是與在諸葛亮第一次、第四次和第五次北伐中原之際與諸葛亮鬥智鬥勇,最終以一己之力,阻斷了號稱「臥龍」的諸葛亮北進一統中原的願望,使得「臥龍」含恨龍歸九天,維護了魏國的安全!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首次北伐受挫,安排各路人馬退回漢中,正待自己抽身之際,不料,司馬懿大軍突然出現在城外幾十里處,諸葛亮急中生智,兵行險招,玩了一手「空城計」,把司馬懿嚇跑了。在正史中,孔明見街亭敗績,北伐受挫,戰局已經對己不利,於是迅速撤回漢中,並沒有再空耗軍力。而曹魏方面,大都督曹真見已經打退蜀漢,也沒有苦追。當時,司馬懿更是遠在宛城一線,根本不可能出現在街亭或西城。《演義》為了貶低曹真,並強調司馬懿是諸葛亮的最大對手,硬是把司馬移位到了街亭前線。其實,司馬懿是在後來才頂替曹真出現在對蜀漢前線的。

文學作品只能在茶餘飯後博人一笑,而正史中的司馬懿在魏國威望是相當之高的,即使毌丘儉、文欽在其死後討伐司馬師,檄文中依然對司馬懿有「故相國懿,匡輔魏室,歷事忠貞」等讚譽。史書上稱其使「天下欣賴」「天下大悅」。司馬懿的名聲毀敗,是從永嘉之禍以後開始。因其子孫後代的自相殘殺而帶來的五胡亂華,漢民族進入最黑暗的時代,司馬懿在世人心目中的地位飛速下降。到了隋唐時期,民間的評書戲曲便出現了一些司馬懿的野史,到明代《三國演義》之後,「空城計、火熄上方谷、死諸葛走仲達」等不實的司馬懿形象就被演義廣傳於民間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