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時罵百度成了網際網路政治正確

思刻 發佈 2020-01-12T11:28:41+00:00

(本文來自公眾號:蔣平平 jpp34567,歡迎關注)​2019年,無疑是百度的「水逆」之年。首次季度虧損、向海龍離職、「宏顏獲水」喜提熱搜。曾經的BAT隱隱要作古,ByteAT 或是ATM,將是中國網際網路的未來格局。方方面面看,這家中國網際網路巨頭之一,都正在面臨巨大的困境。

(本文來自公眾號:蔣平平 jpp34567,歡迎關注)

​2019年,無疑是百度的「水逆」之年。

首次季度虧損、向海龍離職、「宏顏獲水」喜提熱搜。曾經的BAT隱隱要作古,ByteAT 或是ATM,將是中國網際網路的未來格局。

方方面面看,這家中國網際網路巨頭之一,都正在面臨巨大的困境。

不過對於百度的困境,大多數吃瓜群眾都抱著喜聞樂見的心態。在天天撕逼的中文網際網路上,有兩件事大家很神奇地達成了一致:對快播的好評和對百度的差評。

上知乎,有人罵百度;上微博,有人罵百度;上B站,有人罵百度;上百度,還是有人在罵百度。

莆田系出現醫療事故:百度垃圾,吃病人的人血饅頭;

套路貸坑人跳樓自殺:百度垃圾,幫資金盤去割韭菜;

用網盤下片網速不行:百度垃圾,天天限速賺黑心錢。

反正罵百度就對了,這已經成為中文網際網路世界的政治正確。

我很詫異不止一次在網上看到這樣的評論:「我巴不得百度死」。產品不好用不用就是了,何至於怨恨到如此地步?


「惡人」百度的成長歷史

地球上存在兩個百度,一個是真實物理空間的公司百度,另一個是虛擬賽博空間的惡棍百度。

在物理空間裡,百度成立於2000年,2003年成為中國最大的搜尋引擎,2005年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目前也仍然是全球最大的中文搜尋引擎服務商。

而在賽博空間裡,百度起身草莽,先是用不可言說的手段擠走了谷歌,後又祭出一手「競價排名」敲骨吸髓。哪裡有壞事,哪裡就有百度。

這兩個世界相互平行彼此干涉,最終形成了11億用戶邊用邊罵的離奇場景。百度今天還能活著,真是一個奇蹟。

對百度聲譽造成致命打擊的,當屬2016年爆發的魏則西事件。因為百度搜索的引導,一個本該年輕有為的生命被莆田系醫院耽誤,最終離開在最美好的年華。

這事百度當然沒得洗。雖然這樣一家醫院是怎麼拿到正規醫療資質似乎更值得探討,但百度作為第一手信息提供者,在醫療這樣人命攸關的領域沒有盡到有效監督職責,也算罪有應得。

2019年初,一篇《搜尋引擎百度已死》的爆款文,又把百度著重力推的百家號送上風口浪尖。基本指向還是百度無德,搜索內容質量低下。

此外還有大大小小、雜七雜八的負面新聞。雖然沒有哪家企業會沒有負面,但最終百度還是脫穎而出,成為網絡群嘲里的「大惡人」。

「技術」百度的移動焦慮


為什麼如此「作惡多端」的百度如今還能活著?

按「網際網路企業基因論」,所謂「百度長於技術、阿里長於運營、騰訊長於產品」,百度能活到現在,應該還是技術上存在優勢。

相比於電商和社交,搜索確實是對技術要求更高的領域。很多人印象里百度是因為谷歌退出才霸占了搜索市場,但其實谷歌在時百度也一直是碾壓狀態。

對比2006-2009年期間中國搜尋引擎市場份額,能看到百度一直在谷歌兩倍左右。2010年谷歌退出後,百度市場份額上升到71.6%,此後直到2019年一直維持在7成左右。


也就是說,谷歌的份額里只有不到3成給了百度。雖然假如谷歌繼續做的話,可能份額會越來越高,但實際情況就是百度是最好的中文搜尋引擎。

張亞勤、吳恩達、陸奇,數不清的技術牛人曾擔任過百度高管,當然也包括李彥宏本人。恐怕沒有人會不承認,百度研究院是中國網際網路界實力最強的研究院。

但技術這麼強的百度,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走得步履維艱。

O2O業務以百度外賣賣身收場,信息流業務百家號基本沒有話語權,支付業務跟支付寶、微信相比,中間還差著一個京東。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一個個APP構成的生態孤島,把曾經的網際網路入口衝擊得支離破碎。人們不再像PC時代那樣,上網第一件事是通過瀏覽器打開百度,從而進入絢麗多彩的網際網路世界。

移動時代,搜索仍是剛需,但用百度搜索已不再是剛需。

「轉型」百度的路徑依賴


百度不是沒想過轉型,而且也不缺轉型需要錢和技術。

2011年,百度成為中國市值最高的網際網路公司,李彥宏本人以94億美元財富登上福布斯雜誌,成為當年中國內地首富。

也是在2011年1月,微信正式上線。

為什麼阿里和騰訊能在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抓住風口,分別靠手淘、支付寶和微信、遊戲成功轉型,而百度沒有?

可能是因為搜索業務做得太好太賺錢了。

之前有在百度做銷售的同學說,經常一個季度就能完成全年的KPI。畢竟百度占據了搜索市場7成份額,企業做營銷幾乎不可能繞開百度。搜索,已經成為百度發展的核心路徑。

但PC時代的搜索和移動時代的搜索是兩個概念。PC時代搜索是主動式的,用戶需要什麼就搜什麼,根據搜索結果到達內容和場景。而移動時代搜索是投餵式的,用戶先進入內容和場景,再由此延伸出搜索。

移動時代,內容和場景是最重要的。百度不是不知道這一點,但這兩塊恰巧都是百度的弱勢,想做但沒做好。

2013年,百度上線了自己的自媒體平台百度百家,在2016年調整成百家號。今日頭條引以為傲的推薦算法,百度其實也很早就在做。2011年李彥宏提出「個性化推薦是搜尋引擎的未來」,現在頭條的CTO謝欣之前也是百度的工程師。

但百度從來沒給過外界一個清晰的內容平台印象。早在2003年就有的百度新聞,在產品線里一直被藏得很深。

用戶可能會上百度搜一條新聞,但閱讀的新聞內容都是別人的。百家號想做自己的內容生態,但目前來看內容質量和口碑並不好。

2015年,百度提出200億砸O2O,最終的結果是百度糯米被大搜整合,百度外賣被餓了麼收購,O2O概念被「All in AI」取代。

理想狀態下,百度應該是百度+頭條+美團的集合,這三家目前市值加起來在2300億美元左右。如果成了,百度還是BAT里那個實打實的首字母B。

可惜理想現在只能想想。

「智能」百度的未來猜想


或許真的是基因問題,百度既沒有阿里中供、美團地推那樣的運營「鐵軍」,也沒有谷歌Chrome那樣的頂尖產品。

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百度確實很難。

當前,百度把轉型重點又放到了自己最熟悉的技術上,為接下來的「智能時代」積蓄力量。

All in AI,這是已經離開的陸奇給百度留下的最重要資產。

在全面智能化戰略下,百度已經在三個領域小有成就。自動駕駛平台Apollo,人機互動系統DuerOS,深度學習開源平台PaddlePaddle。其中,以Apollo平台為核心,百度已經成為國內自動駕駛領軍企業之一。

組織上,人工智慧技術平台AIG、智能駕駛業務事業群IDG都已獨立運作,AI在實際上成為百度未來核心戰略。

風險當然存在。如今的百度已不再是行業領先者,阿里、騰訊幾乎占滿所有賽道,美團、字節等小巨頭虎視眈眈。強敵環伺,生死攸關。

而AI賽道的終點線在哪?目前尚不明朗。這取決於硬體和通信兩項基礎設施的進展,只能肯定不會在一朝一夕間完成。

不過百度的狀況也並不悲觀。搜索市場百度還是占據著7成份額;愛奇藝、百度地圖、百度網盤等產品,也總算搶下了一些流量入口。

最重要的是,做技術,百度又回到了自己最舒服的位置上。千禧年來,國內網際網路巨頭興起、衰落,往往不過三五年間。一旦智能時代來臨,百度重新崛起也不會需要太久。

只是技術可以中性,用技術的人卻永遠無法中性。百度這些年遭的罵,不在於自己作了惡,而在於沒有止惡。

止惡治善,也是一家技術企業必須承擔的責任。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