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研究院發布《千里之行·科技向善白皮書2020》

環球tech 發佈 2020-01-12T12:02:25+00:00

研究院主辦的第三屆" 科技向善 " 年度論壇在北京舉辦,本屆論壇以「千里之行·Action Now」為主題,聚焦科技向善的下一步行動路徑,分享國內外先進案例和最新研究成果。

1月11日,由騰訊研究院主辦的第三屆 " 科技向善 " 年度論壇在北京舉辦,本屆論壇以「千里之行·Action Now」為主題,聚焦科技向善的下一步行動路徑,分享國內外先進案例和最新研究成果。

騰訊主要創始人之一、原首席技術官張志東,《生命3.0》作者、麻省理工學院物理學終身教授Max Tegmark、FOSI(國際家庭在線安全協會)主席Stephen Balkam、著名財經作家吳曉波、騰訊高級副總裁郭凱天發表了演講。

騰訊研究院院長司曉、騰訊學院院長馬永武聯合發布了《千里之行·科技向善白皮書2020》(以下簡稱《白皮書》)。《白皮書》研究和記錄了過去一年科技、網際網路與社會各界交叉所產生的新現象、新命題,是騰訊研究院對科技向善的實踐路徑的描繪:在全行業範圍內發起倡議、搭建共識,從優秀的產品案例中總結方法論,深耕研究納入多元視角。

騰訊公司董事局主席兼執行長馬化騰為《白皮書》作序,他寫道:2019年11月11日,在騰訊公司成立21周年之際,我們正式公布了全新的使命願景——「用戶為本、科技向善」。一切以用戶價值為依歸,將社會責任融入產品與服務之中,推動科技創新與文化傳承,助力各行各業升級,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科技向善是一種產品能力,是一種產品機會

科技向善並非喊口號般的易事,其首先需要發起者投入必要的智慧與汗水,重新思考現有商業模式下的固有範式。《白皮書》指出,科技向善從理念落地,產品是重要的載體。

2019年,騰訊研究院從騰訊內部的三款產品開始進行深度研究,挖掘產品向善的路徑和方法論,探索現有路徑在更多產品上的擴展可能性。同時,也將更大範圍的產品納入研究視野。在白皮書研究的案例中,有騰訊自身的努力探索,也有其他中國網際網路企業的成功實踐;還有蘋果這樣領先的科技公司,也包括「以商業推動公益」的 B 型企業,以及一些 NGO 機構。

會議現場,騰訊主要創始人之一、原首席技術官張志東介紹了四個案例研究:Edovo美國監獄平板教育、網絡棋牌遊戲的「健康約定系統」、 美團青山計劃和面向兒童的圖形化編程工具Scratch。有些是商業公司在產品中融入善意,也有新型NGO和新型企業的例子,它們的共同點在於「都是嘗試用科技和產品來幫助解決社會問題」。

「科技向善不是口號,而是數學模型、UI細節、設計美學、商業模式等實實在在的探索,」張志東說,「科技向善是一種產品能力,是一種產品機會,是所有科技類企業和組織都可以思考和實踐的。」

騰訊集團高級副總裁郭凱天在會上指出:科技向善成為騰訊新願景使命,只是千里之行的第一步。他說:「人類面對數字社會還是混沌的,還沒有到達豁然開朗、完全光明的地步,數字社會如何治理,隱私如何保護,數據產權歸誰,所有問題我們開始探討和思考,還沒有結論。」

結合中國科技迅速發展、社會生活日新月異的現實,郭凱天認為,我們今天提科技向善,是把它作為一個路標,不是目標,科技向善是通過一個普遍、普惠和普世的數字社會的一個路標,在這個過程中,科技向善是千里之行的實踐。

騰訊研究院院長司曉則把科技向善比喻成我們為未來數字社會找到的第一條安全帶。回顧安全帶發展史,他點明:「安全帶是人類運用科技的一個縮影。從少數人覺醒,到行業形成共識,再到穿透大眾成為剛需。我們今天討論科技向善,不是要定義『善』,而是推動『向』,是在數字社會進程中探索確保科技不脫軌的具體方法。因此科技向善不是自縛手腳,而駕駛汽車必須榜上的『安全帶』」。

司曉分享道,在騰訊研究院圍繞科技向善做研究的數年中,許多大咖都發表過自己的意見,比如投資人邵亦波說「倡導 Tech for Good,就容易找到有使命感的第一流員工」,史丹福大學和平創新實驗室主任瑪格麗特說「隱私成了一種奢侈品」等。而研究院總結訪談、產品等多方內容,將研究的階段性成果總結成了科技向善的「白皮書」。

《白皮書》全篇收錄15位知名學者及企業家圍繞科技向善的訪談、11個海內外與科技向善相關的產品案例和6個亟待探索的學術藍海方向。

同日,一場由11位中外新銳藝術家作品組成的「科技向善·共生」藝術展,在騰訊北京總部大樓舉行。本次展覽由騰訊研究院、騰訊北京總部聯合中央美術學院、青年藝術100、中英文創共同策劃,邀請11位中外新銳藝術家以帶有科技與藝術雙重基因的作品,引發觀眾思考如何與科技「共生」。在這種美好、向善的人文願景及價值追求中,描繪和探索新的未來圖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