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徐坤都被評為「搖滾歌手」了?這屆年輕人是有多不懂音樂

新周刊 發佈 2020-01-12T12:11:29+00:00

/圖蟲創意流行音樂一針見血地刺破我們社會的文化暗流,它讓聽眾一邊享樂,一邊憂鬱,在情緒的反轉變換之間,劣幣驅逐良幣,粉絲霸凌普通聽眾,於是造就了一代無歌可聽,也不會聽歌的年輕人。

蔡徐坤成了搖滾之王,究竟是榜單的扭曲,還是審美的淪喪?/圖蟲創意


流行音樂一針見血地刺破我們社會的文化暗流,它讓聽眾一邊享樂,一邊憂鬱,在情緒的反轉變換之間,劣幣驅逐良幣,粉絲霸凌普通聽眾,於是造就了一代無歌可聽,也不會聽歌的年輕人。


搖滾樂迷們怎麼也沒想到,2019年最火的搖滾歌手竟然是蔡徐坤。


據金塔獎榜單,2019年大學生最喜愛的搖滾音樂TOP1是蔡徐坤的《重生》,綜合評分比第二名的新褲子樂隊高出三十多分。


金塔獎的簡介中說這是「中國校園市場最具權威性獎項」。


在需要粉絲刷榜氪金的音樂榜單上,沒有人能撼動ikun(蔡徐坤粉絲名,諧音「愛坤」)的地位——連全民偶像周杰倫都只能勉強與之匹敵。


9月份,周杰倫新歌《說好不哭》刷爆全網,一上線就承包微博將近一半熱搜,在短短一小時內就賣出288萬張數字專輯。


但據最新出爐的《2019中國數據音樂榜》,2019年蔡徐坤的EP銷售額仍然遠超周杰倫。


「2019年音樂市場是『坤倫之戰』的雙贏」,這句話無論是對周杰倫的「夕陽紅粉絲」來說,還是在奮力刷榜氪金的ikun們聽來,都不算什麼好話。


當騰格爾捏著粵語腔與楊冪對唱野狼,還有什麼音樂是不能接受的?

所有針尖麥芒的爭吵都隨著《野狼Disco》的橫空出世而歸於沉寂,這首跨越土味與文藝邊界、游離於精英和市井之地的說唱歌曲絕對是去年年末的大爆款。


它不僅屢次占據各大音樂榜單榜首,還以不同形式登上今年湖南、江蘇、東方等三大衛視的跨年晚會。


網絡神曲再次成為我們無法躲避的洗腦旋律,健身房、餐廳、酒吧……公共場所的每個角落都在鞭策我們左邊畫彩虹、右邊畫個龍,胸口比劃個郭富城;進入虛擬世界,我們接收到的更是各種令人摸不著頭腦的「權威」音樂榜單。


鄭鈞曾在訪談節目《今晚九點見》中評價現在的音樂榜單就是一坨屎,但在最近播出的《吐槽大會》中,鄭鈞卻說:「我沒有資格評價音樂,因為現在沒有音樂了。」


不肯馴順的藏獒,除了不評價,好像也做不了啥。/《吐槽大會》

即便是曾經的「搖滾藏獒」鄭鈞,如此直懟各大音樂平台,也可以說是冒天下之大不韙,畢竟沒有人願意承認自己的音樂品位不行,粉絲們更不能接受自己每天氪金刷出來的榜單歌曲是一些音樂的殘次品。


每個人都被迫接受著這種商業邏輯下的文化結果,這屆年輕人真的不會聽歌嗎?還是說,現在的中國人真的無歌可聽?


無歌可聽的年輕人


粉絲刷榜的出圈「聖戰」可以說起源於吳亦凡。


2018年11月,吳亦凡的首張專輯《Antares》登陸美區iTunes音樂榜,Kris Wu這個對於美國網民略顯陌生的名字在幾天之內就力壓A妹Ariana Granda、Lady Gaga、皇后樂隊等人,代表美國歌迷將其他人排斥在三甲之外。


《福布斯》報導稱「吳亦凡藉由新專輯將中國音樂帶到西方」,雖然這種花錢買吆喝的打榜方式事後看來不太光彩,但在當時卻讓國內外的眾多歌迷見識到中國「bots」(水軍)的厲害,也讓世界預見中國內地音樂市場的巨大規模。


鬧劇落幕,成績清空。/@鳳凰網大風號


據艾瑞諮詢發布的《2019中國數字音樂產業研究報告》,2018年中國數字音樂市場的規模已達76.3億元,同比增長接近60%。


國際唱片協會IFPI發布的《2019全球音樂產業報告》則顯示,中國繼2017年首次進入全球前十大音樂市場後,2018年排名已飆升至第七位。


龐大的音樂市場下,盤踞著眾多無歌可聽的年輕人。


據由你音樂榜發布的《2019Q3華語數字音樂行業季度報告》,2019年Q3季度的爆款歌曲中,占比最大的是OST(影視原聲帶)。


俗話說「自古爛片出好歌」,如今沒有好片可看的觀眾,連好聽的歌曲也只能從影視劇中搜羅。


我刷劇,是為了聽歌。/《2019Q3華語數字音樂行業季度報告》


除此之外,排名第二的爆款歌曲出自於偶像新星,占比由19%上漲至25%,相比之下,實力唱將和獨立音樂人則顯得勢單力薄。


老牌的實力派歌手紛紛選擇通過演唱OST歌曲來觸及年輕一代,唱將歌手林志炫在沉寂多年之後獻唱動漫《魔道祖師·羨雲篇》的主題曲《醉夢前塵》;一首婉轉悠揚的《知否知否》更是讓胡夏和郁可唯這兩位「過氣歌手」重新回到歌迷的視線之中。


比起男歌手,2019年華語市場的頭部Solo女歌手十分稀缺,僅3%的上榜歌曲能成為爆款。


頭部女歌手中,李宇春、鄧紫棋仍是中流砥柱,其餘女歌手中,有將近五成的網絡新秀。


華語樂壇的不景氣幾乎已經成為公認的事實,但靠著影視主題曲、偶像歌手新專輯、網絡洗腦神曲豐富自己歌單的眾多年輕人,卻絕不會承認自己的音樂審美居於人下。就算人生過得一塌糊塗,但自己的音樂品位仍然完美無敵。


前幾天,網易雲音樂推出了2019年度個人總結報告,朋友圈裡立刻被各式各樣的報告截圖刷屏,當代人很少能如此直接地分享內心的隱秘,音樂給了我們這個機會。



學者劉小波曾說:「歌曲外放、點歌、歌曲分享評論、推介、學唱歌曲等都體現出了一種聽覺的自我中心主義,這是網際網路時代的自戀敘述表征。」


在社會普遍的身份焦慮下,人們藉助流行音樂來重塑身份,這份負載在歌曲上的意義超過了歌曲本身的質量,讓「無歌可聽」的年輕人,不再積極尋找更好的音樂。


選秀「殺死」了中國流行樂


2015年6月,深受「上頭條」困擾的汪峰老師被一位偷拍者徹底激怒,通過工作室發表了一篇名為《沒有汪峰,大陸歌壇盡失一半江山》的文章,聲明自己從沒關心過自己上不上頭條,文中還貼上了各種數據報告,證明沒有汪峰,內地音樂將「慘不忍睹」「盡失半壁江山」。


「汪半壁」的名頭由此而來,成為汪峰身上始終撕不掉的標籤,但縱觀如今青黃不接的國內流行樂壇,這話倒也有幾分道理。


當年嘲笑汪峰的人,恐怕也沒想到如今恨不得多來幾個汪峰。/圖蟲創意


樂評人王小峰曾說「一個汪峰可敵中國所有搖滾歌手」,「汪峰明白如何在搖滾和流行兩個市場通吃,他是第一個讓演出商模糊了搖滾和流行概念的歌手。」


作為「搖滾聽眾眼裡的叛徒」,汪峰融合搖滾和流行的方式是上《中國好聲音》當導師,對著所有前來參賽的選手提出致命一問——「你的夢想是什麼?」


《中國好聲音》自誕生起就有專門負責策劃選手故事的故事組,曾經誓要在搖滾界怒放生命的搖滾青年,成了選秀節目中勾出選手悲情勵志故事的引子,不知這樣的人生經歷能否讓他之後的演唱生涯「飛得更高」。


李皖曾說:「音樂秀實質上是音樂蕭條的表征,它最終是一個秀、一個把戲。」而這場盛大漫長的把戲,已經快要把內地流行音樂的最後一口氣給斷送了。



王小峰在他的《音樂去哪兒了》一文中評價稱:

「選秀直接導致了今天的聽眾對音樂失去美學判斷。在電視觀眾的耳朵里,音樂美學的判斷只剩下『唱功』兩個字,他們更多是被所謂的人生勵志、八卦新聞、插科打諢所干擾,這些選手們在瞬間被放大得很立體,但是他們的音樂卻變得無比乾癟。」


草根明星被一夜成名的浪潮推動著向前,經紀公司給盲目和毫無鑑賞力的年輕人提供最低級的音樂產品,讓他們相信這就是最好的音樂。


原本由唱片公司掌握的行業和審美標準,被綜藝選秀搶占了。


「這些用催化劑催出來的選秀明星根本沒有專業成就,自然也缺少名人氣質,僅僅是社交媒體口水下的明星。」王小峰評論稱。


畸形的市場機制勢必只能產生勢利的商人和懶惰的投機分子,一人拉起一支隊伍製作新歌、最終發行時間還是從9月等到12月的李榮浩想必對此深有體會。


然而,觀眾對於選秀節目的熱情不會因此而有絲毫減損,每一首低劣的音樂作品,當它被受眾聆聽到時,受眾也就陷入了此中泥潭,無法掙脫。



只有流行,沒有音樂


2001年,台灣著名音樂製作人楊明煌車禍去世的第六年,好友黃舒駿仍然深處好友離世的巨大悲痛之中,於是他選取了1995年這個節點,發表了歌曲《改變1995》,向他無比懷念的朋友述說他離開後的世事變化。


歌詞中有這麼一句話:「只有流行、沒有音樂,我看你眼不見為凈,也會是好事一件。」


「只有流行、沒有音樂」的讖言也隨之進入21世紀,至今仍沒被破除。


博主@ChineseRock搖滾地獄曾說:「現在所謂的音樂圈也挺有意思,絕口不提歌曲質量,嗷嗷叫喚賣了多少,完了就通稿一發,華語樂壇復興,大家其樂融融歡天喜地。」


對歌曲質量的故意忽視,一部分原因是流行音樂沒有獲得知識分子的青睞。


還有幾首歌,能給心上人聽?


據網易雲音樂2016年發布的《中國獨立音樂人生存現狀報告》,中國獨立音樂人的專業程度還很低,大部分是自學,受過專業和系統音樂訓練的比重僅有11.8%。


聽眾和整個流行樂行業並不在乎這些,他們都在奉行快樂原則——行業催生消費慾望,聽眾製造消費。


粉絲對於歌曲的狂熱已經脫離音樂本身,歌曲成為聽眾證明自己審美品位的標誌和寄託物慾消費的宿主。


但不斷飆升的榜單數字掩飾不了音樂行業的整體崩壞。古風歌詞胡編亂造、翻唱改編一味叫好、抄襲洗歌甚囂塵上、洗腦歌曲總能上榜,觀眾總有一天會對此表示厭倦。


去年中秋晚會,譚維維魔改翻唱《敢問路在何方》,被原作者許鏡清批駁。/圖蟲創意


去年五月份,BBC發表了一篇文章,分析稱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悲傷和孤獨之類的情緒在歌曲的歌詞中變得越來越普遍,今天的流行音樂比朋克鼎盛時期更具侵略感和恐懼感。


流行音樂一針見血地刺破了我們社會的文化暗流,它讓聽眾一邊享樂,一邊憂鬱,在情緒的反轉變換之間,劣幣驅逐良幣,粉絲霸凌普通聽眾,於是造就了一代無歌可聽,也不會聽歌的年輕人。


[1]《2019全球音樂產業報告》國際唱片協會IFPI

[2]《2019中國數字音樂產業研究報告》艾瑞諮詢

[3]《2019Q3華語數字音樂行業季度報告》由你音樂榜

[4]《流行音樂消費的符號泛濫與現代化危機》劉小波

[5]《只有大眾,沒有文化》王小峰

[6]《中國獨立音樂人生存現狀報告》網易雲音樂

[7]Is pop music really getting sadder and angrier?. David Robson.BBC Music.2019-05-14

✎作者 | 趙皖西

歡迎分享到朋友圈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