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一個自媒體:比能力重要1000倍的,是你的見識

插座學院 發佈 2020-01-09T12:36:55+00:00

擁有世界百強名校莫納什大學的金融學碩士學歷,池騁卻沒有按部就班地進入投行、證券公司這類高薪酬的金融機構,而是選擇了門檻相對較低、實際並不輕鬆的新媒體行業,並且一做就是8年。

口述 | 池騁(巨土文化CEO)

採訪、作者 | 新月

編輯 | 林一

來源 | 插座學院(ID:chazuomba)

作為一個學金融的海歸,新媒體人池騁多少顯得有點「另類」。

擁有世界百強名校莫納什大學的金融學碩士學歷,池騁卻沒有按部就班地進入投行、證券公司這類高薪酬的金融機構,而是選擇了門檻相對較低、實際並不輕鬆的新媒體行業,並且一做就是8年。

這8年,他不僅主業做新媒體,副業也在做新媒體,而且還做得越來越起勁。

去年,他花 5830 元,住了一次上海寶格麗酒店,隨後寫了一篇《上海寶格麗,你憑什麼這麼貴 ?》發在了公眾號「芥末微報」上,閱讀量迅速突破 130 萬。

他給太太的小紅書出謀劃策,專做酒店打卡,從零開始,積累了 6 萬多粉絲,接到了很多廣告,被不少高端酒店請去免費體驗。

憑藉8年的新媒體運營經驗,他還出了3門新媒體線上課,銷售額達上百萬,並已為萬達、京東、聯想等30多家上市公司做過新媒體內訓……

如今,作為「新媒體人聚集地」巨土文化的CEO,池騁孵化了多個自媒體帳號,每月收入數十萬元。

在池騁看來,「新媒體就是一個高效的價值轉換器,任何人都可以將自己的一段經歷、一種才華、一個觀點,通過新媒體轉化出更多的價值,而且是真金白銀的價值。」

在此次插座學院的專訪中,池騁跟我們分享了他做新媒體的經驗、他的成長曆程,以及如何通過新媒體做副業的建議,希望本文會對你有所幫助。

以下,是池騁的自述:

從金融學入行做新媒體:決定人生方向的,往往是選擇

說起來,學金融跟我喜歡做買賣有點關係,家裡人就是經商的,以前我也經常把自己定義成一個商人。

高中,我花300元從學長那兒買了一個私人性質的本校論壇,想通過賣「班級定製論壇」來賺點外快。然後我就在學校里上發小廣告,告訴大家,任何人或班級都可以在這個論壇上創建版面,當做形象展示區,發什麼都行,每年只需交150元的「版面費」。

一開始,並不是所有人都捨得買的。為此,我還想了一個話術,比如一天喝一瓶可樂就要3塊錢,一周少喝一瓶,一年就能省下這100多塊錢了。果然,慢慢就有人來聯繫我了。

在那個網絡還不甚發達的年代,新奇的東西在學生中間總是傳播得很快。只要有一個班建了自己的版,隔壁班必定會跟風。

所以很快,我就收回了買論壇的錢,還另外賺了1000塊,收穫了人生第一桶金。

這件事給我埋下了一顆做媒體的種子,但真正接觸新媒體,是我2010年報考CFA(特許金融分析師考試,全球金融第一認證體系)的時候。當時人人網很火,而我在國外,周圍沒有人考這個證書,所以就想在上面找人聊聊。

當時我建了一個叫「人人都學CFA」的群,可以理解成是一個小貼吧,沒想到1個月就有了超2萬人關注。後來,我又建了一個更大的公共主頁,發什麼全由我管控,大家只能在下面留言評論。

從那時起,我才漸漸有了UGC(用戶原創內容)這樣偏向新媒體的概念。

也是在這個組裡,我認識了很多北大、清華的學生,開始意識到,雖然拿到了CFA二級證書,但在金融領域,我永遠也排不到前1%。相反,新媒體是個注重創新的行業,我個人在創意方面比較有天賦,不如做新媒體試一試,哪怕成功率為0.01%,但它不是0。

所以從2011年開始,我正式成了一名新媒體人,先在微博上給網際網路大佬發私信,自願給他們代運營人人網,最後談下了暴風影音、百度傳課以及後來的東家「芥末網」等比較知名的企業。

後來,通過做大量的轉發獲客,我逐漸熟悉了打造爆款的技巧,當時手裡的號加起來能有上百萬粉絲

花5000塊住一晚酒店,寫出100萬+爆款:寫文章不是負擔,只是在還原真實生活

現在想想,雖然沒有從事金融行業,但金融學背景其實給了我非常好的一個底層思維方式。

2014年10月,我到留學網站芥末網擔任新媒體總監,手下有50多人的團隊。那時候,我的KPI從來不是10萬+,而是如何通過既有的新媒體渠道,在預算固定的情況下,高效率地獲得意向客戶。

所有的新媒體平台,比如說百度貼吧、微博、微信,我都要去考慮有沒有投放、轉化粉絲的機會。1年時間,我把芥末網微信矩陣的粉絲數從幾萬提升到了百萬量級。同時,我自己也快速積累了在各個新媒體平台的綜合運營經驗和團隊管理經驗。

但是,身為一個不安分的射手座,我覺得自己的價值並沒有被充分轉化,所以又做了一個專注情感、生活和創意類的公眾號——芥末微報。

2015年,這個號剛做起來的時候,在僅有20多萬人關注的情況下,平均閱讀量能達到6萬+,轉發率非常高。後來還與可口可樂、耐克等上百家企業有過推廣合作,收入數百萬元,並逐漸積累了近百萬忠實粉絲。

在這個號上,我寫過10萬加、也寫過百萬加,對我而言,這並不是一種負擔,更像是一種生活的還原,就像隨手拍了一張照片一樣。

去年7月,我花5830元,住了一次上海寶格麗,然後發了一篇《上海寶格麗,你憑什麼這麼貴 ?》,在芥末微報上閱讀量已經突破130 萬,還帶來了2萬多新增粉絲。

我非常清楚自己的優勢,我可能不擅長高頻輸出觀點,但我會分析,會獨立創作,跟頭部自媒體比起來差一點,但比95%的人都要強:

我每周只花10分鐘拍抖音,很快就收穫了近萬人關注;我幫太太運營小紅書,從0做到了6萬多粉絲。

這些平台和公眾號是完全不一樣的邏輯,但我會看穿其中的規則。而且,我一開始並沒有把它當做副業,只是分享生活日常,把我們住高端酒店的經歷分享出來而已,後來就收穫了很多的酒店邀請,讓我們前去免費體驗。

所以,做新媒體經常會給人帶來驚喜,這種驚喜不只是一個月能產出好幾篇10萬+,更多時候是來自一種未知性。而且,既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上手門檻還低,人又是相對自由的,這也讓我越來越喜歡這個行業。

「新媒體可以放大任何一種經歷或才華,只要你有積累」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隨著移動網際網路的成熟和新媒體的發展,「不鳴則已,一鳴驚人」這件事的價值,相比於從前,高了幾十倍,甚至上百倍。而普通人想要一鳴驚人,最快的方式就是藉助新媒體。

比如說,一個能歌善舞、做財務工作的小姐姐,如果在二三十年前,她做這份工作本身只能轉化成做財務的價值,能歌善舞這樣的價值是很難轉化的,除非做兼職,出售自己工作之外的剩餘時間。

而現在,她大可以通過自媒體整合自己能力相關的剩餘資源,隨時隨地都可以把才藝錄成視頻傳上網,獲得更多人的關注、分享,並通過各種有效的方式變現。

說白了,新媒體就是一個乘號,它可以乘以企業,可以乘以個人,可以乘以你的經歷,也可以乘以你的任何一種才華,並像一個高效的價值轉換器,幫你把經歷或才藝轉換成真金白銀的價值,極大地提高你的人生效率。

比如說你在網易、騰訊這樣的大企業,相應的就具備了很好的資源,比如說你從小就唱歌好聽、寫得一手好書法,這些都是你與生俱來的天賦,一定要不斷拓展自己的可能性。

「比能力重要1000倍的,是你的見識」

在找到自己的優勢、確定好自己的副業模式並做好規劃之後,接下來就要面臨從0到1的考驗了。這其實也有捷徑,那就是找到適合自己對標的頭部帳號、並做大量的案例積累。

之前我在線下課的時候跟學員們講,你之所以做不好現在的公眾號,拿不到幾十K的月薪,真的不是因為能力不行,而是見識太少。

聽起來有點扎心,但卻是大實話,想要做好一個新媒體,必須從閱讀大量的爆款案例開始。

為了讓有志於做好新媒體的人讀到更多垂直類的爆款文章,我們在2017年內部孵化了巨土文化這家新媒體公司,並從2017年12月開始,每天在巨土文化公眾號上分享5篇公眾號爆款案例,分析 2 篇小紅書爆款案例,拆解 2 個優秀的公眾號和2 個優秀的抖音號,同時還為大家提供最新的行業資訊。

兩年時間,我們深扒了上千個公眾號,看吐了各種套路,也認識了不少行業大佬,把巨土文化打造成了一座新媒體人的圖書館,也讓越來越多的人,通過這座圖書館對做好新媒體樹立了信心。

最後,我想說,如果你想放大自己在某個領域的才華、或者將自己的不尋常的經歷轉換成價值,學會用新媒體為自己賦能,是最合適不過的選擇。

請相信,每個人的一生,都有幾次經歷值得成為 10w+,甚至 100w+、1000w+。關鍵是,你始終要有這個意識。

同時,我還想跟大家分享一個好消息,今年1月11日-12日,也就是本周末,由我全程主講的《企業新媒體實戰特訓營》第14期課程,將在鄭州開講,屆時期待你能來一起學習。

如何站在企業角度做好內容定位與選題?

做好企業新媒體運營,你必須具備哪些能力?

怎麼做好微信/微博/抖音?

怎麼結合企業自身實現存量價值?

怎樣漲粉、管理粉絲?

...

這些問題統統會得到解決。課程的細節問題,可以添加我的課程顧問微信諮詢,期待與你一同討論學習。

口述:池騁,巨土文化CEO;採訪、作者:新月。本文首發於成長充電第一站——插座學院(ID:chazuomba),陪有夢想的人一起成長,歡迎關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