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耳膜很脆弱嗎?

中智益健 發佈 2020-01-09T12:57:33+00:00

鼓膜距外耳道口約2.5厘米一3.5厘米,位於外耳道與鼓室之間,鼓膜的高度約9毫米,寬約8毫米,平均面積約90平方毫米,厚度0.1毫米。

鼓膜也稱耳膜,為一彈性灰白色半透明薄膜,呈橢圓形,將外耳道與中耳隔開。鼓膜距外耳道口約2.5厘米一3.5厘米,位於外耳道與鼓室之間,鼓膜的高度約9毫米,寬約8毫米,平均面積約90平方毫米,厚度0.1毫米。嬰幼兒由於外耳道骨部未發育,鼓膜幾乎與外耳道底壁平行,因此在檢查鼓膜時較難看到。

我們先來了解鼓膜的結構,鼓膜雖很薄,但它的解剖結構有三層(緊張部):

①上皮層與外耳道皮膚相連續。

②中層為放射形和環狀纖毛構成,所以有一定彈性和張力。為纖維層(外側為放射狀,內側為輪狀)。鼓膜上方有一小部分,沒有中間纖維層,比較薄而鬆弛,稱鬆弛部,而有纖維層的部分鼓膜稱為緊張部。錘骨柄附於纖維層中間。

③內層為粘膜層,與鼓室粘膜相延續。
鼓膜穿孔後,外層上皮層和內層粘膜層能夠再生,中層無再生能力。鬆弛部鼓膜缺少中層。

什麼原因會導致耳膜穿孔?

鼓膜穿孔多出於意外或病變,鼓膜雖深藏於外耳道底部,卻可能因外傷而穿孔,例如:
(1)掏耳朵時,樂極生悲不慎傷到。
(2)由於大氣壓力變化引起的「耳氣壓傷」常常易傷及鼓膜。譬如打耳光,有因老師處罰學生或因發生爭吵,隨手打個耳光,造成鼓膜破掉;新年放鞭炮或鹽水烽炮,每年都不免造成一些鼓膜穿孔的不幸病例。過遽的壓力變化,例如感冒時打噴嚏,偶爾亦會引起耳朵疼痛,導致鼓膜破裂。
(3)大多數的鼓膜穿孔乃因中耳炎,由內往外破出,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並發急性中耳炎或中耳積水,經一段時日或反覆發作之後,部份鼓膜受到侵蝕,壞死而破裂,中耳的積液流竄而出,造成耳朵流膿(耳漏)。鼓膜穿孔有大有小,可小如針孔,亦可大至完全不見鼓膜,大部份為單獨的穿孔,偶爾亦可見多個穿孔。

鼓膜穿孔可能會影響到聽力,造成傳導性聽力障礙,小的破洞並不妨礙聽力,破孔愈大,聽力受損愈嚴重,但仍不至於完全耳聾。當外耳道進水時,例如洗頭、洗澡或游泳,水會經由破孔灌入中耳,引起急性發炎,造成生活上極大的不便和困擾。

那鼓膜穿孔了,有哪些治療方式呢?

外傷造成的鼓膜穿孔只要不續發感染,破孔面積不太大,通常會在一個月左右都能自行癒合,不需另外處理。慢性中耳炎之鼓膜穿孔,除了導致耳漏、聽障以外,還有形成膽脂瘤的危險性,所以有必要加以修補。
在一般人印象中,耳膜(鼓膜)總帶有幾分神秘的色彩,又被認定為負責「聽」的神聖角色,事實上,鼓膜是介於外耳道與中耳腔之間一層半透明圓形的薄膜,俗稱耳鏡(台灣話),正常狀況下,鼓膜能感應由外耳道傳入的聲波,產生振動並牽動附於其上的聽小骨鏈,使聲波的刺激傳進中耳。在整個聽覺傳導路徑中,鼓膜算是起始的其中一站,即使鼓膜完全缺損,我們仍能聽得到,只是由於傳入的聲波減弱,聽到的聲音較小而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