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聽,越陷,越深:Métronome AQWO SACD唱盤

視聽發燒網 發佈 2020-01-09T13:10:20+00:00

越聽,越陷,越深:Métronome AQWO SACD唱盤作者:戴天楷 圖:郭振榮摘 要: 模擬和數字兩個領域,看似截然不同,甚至是相互對立的。模擬和數字兩個領域,看似截然不同,甚至是相互對立的。純就技術而言,確實如此。

越聽,越陷,越深:Métronome AQWO SACD唱盤

作者:戴天楷 圖:郭振榮

摘 要: 模擬和數字兩個領域,看似截然不同,甚至是相互對立的。


模擬和數字兩個領域,看似截然不同,甚至是相互對立的。純就技術而言,確實如此。聲音的本質是全然模擬的,因此,透過模擬方式重播音樂,更有機會接近原始的聲音。但數字錄音需要把模擬訊號進行數字化,以致會有取樣率和位深度的問題。就其原理看,取樣率越高、記錄數據的位深度越高,聲音也能更為模擬,更趨近於原始的聲音訊號。似乎,這樣的命題在邏輯上沒什麼錯,但是,有人不認為事情就這麼簡單,那就是法國的Métronome。
他們認為,就算模擬和數字有技術和原理上的歧異,但你聽到的是「位深度」嗎?是「取樣頻率」嗎?不是啊!我們聽到的都是聲音,是音樂,是全然模擬的訊號。數字和模擬訊源其實是殊途同歸,數字信息都得透過轉換,轉成聽得見的模擬訊號。



那要怎麼使得數字儲存的音樂聽起來更接近原始聲音呢? 最重要的,當然就是確保訊號的轉換絕對精確而沒有失真,這也是所有音響製造商在作的事。不過,Métronome卻認為單是這樣還不夠,還得賦予聲音該有的屬於模擬領域的溫度。這就是他們一直以來在數字訊源上所努力的:確保轉換的精準度,賦予音樂該有的溫度。
那Métronome 又要如何履行他們的承諾呢?這一個月來,我有機會與Métronome的AQWO SACD唱盤親近,在這些近距離接觸中,我得更深入認識Métronome,漸漸能夠領會,什麼叫做精準的溫度,或說有溫度的精準。其間,我閱讀了許多的資料,也閱讀了這台唱盤,更閱讀了它轉譯出來的音樂,這些閱讀歷程,帶我一步步逼近Métronome的美學領域。我願把這段日子的學習經驗,與你分享。

廣告

SHAPE \* MERGEFORMAT


重整產品線,雙品牌策略的Métronome
來自法國的Métronome Technologie可說是數字領域的專家,1987年成立至今,一直致力於開發CD唱盤。在那個CD市場勃興的年代,Métronome嘗試以加裝真空管做模擬輸出緩衝的方式,提供更具模擬感的聲音,標誌出他們家CD唱盤的獨特性。起初,創辦人DominiqueGiner專注在數字訊源器材上,並且堅持在法國原廠製造,好能確保每一個細節達到他的要求。這使得Métronome產量有限,市場也局限在法國境內。後來,他們開始推出擴大機,試圖打造從數字到模擬全方位的產品線。但這樣的政策並沒有為Métronome帶來更光明的前景,以致於2012年公司被賣給現任老闆Jean-Marie Clauzel。他接手後,重新思考公司的定位,並整理產品線。

這個時期,Clauzel主要做了幾件事,第一,他試圖簡化產品款式,當時Métronome有太多外觀一樣、型號卻不同的機款,消費者很容易混淆,因此他著手整頓產品線。第二,他決定放棄擴大機的製造,將公司的角色重新拉回數字領域,專注在數字訊源上,並且因應串流播放的趨勢,推出串流播放器。第三,他將Métronome旗下的旗艦型號Kalista拉出來成為獨立品牌,把售價較可親、設計偏傳統的訊源產品劃在Métronome之下,而讓Kalista專攻Hi End市場,藉由操作雙品牌來區隔市場,確認品牌所占據的區塊。



定準方向後,Métronome旗下至今就只保留三個系列、四類產品、共七款型號。入門級的Classica系列,有配備USB數字輸入的Le Player 2S CD唱盤,以及Le DAC數字模擬轉換器。高階系列就是2018年推出的AQWO系列,包括一台一體式的DAC兼SACD唱盤AQWO(也就是這次試聽的主角),還有t|AQWOSACD轉盤和c|AQWODAC。另一個他們稱為DigitalSharing的串流系列,則有配備串流輸入的數字模擬轉換器DSC1,與僅具數字輸出、需外接DAC使用的DSS串流播放器。產品定位清楚,更利於消費者明確地找到自己所需的產品:一體式唱盤、SACD轉盤、 DAC或串流播放器。更講究、預算更高的消費者,則可從姊妹品牌Kalista下手。

這麼多年來,Métronome始終維持小產量、精緻化的生產,10人左右規模的工廠,各人各司其職地做好分內的工作。在Clauzel心裡,Hi End音響不是根據價格來定義的,甚至無關乎多繁複的線路、多高級的零件,而是基於一種工匠精神,「HiEnd全然是一個關於手工製造的事,藉由一個熟練的工匠之手,慢慢打造出每一台機器。」今天的Métronome,不做5000歐元以下的產品,然而高價不是目的,卻是他們體現HiEnd真義的結果。
Hi End的工匠精神要實現在音響產品上,又該是如何呢?我試圖在MétronomeAQWO SACD唱盤上找尋答案。



精心調教的上掀式讀取機構
首先,AQWO採用了Métronome最擅長的Top Loading設計的讀取機構,這種上掀式機構比抽屜式的結構更簡單,因此也更為耐用。過去,他們習用Philips的機構,但後來Philips宣布停產CD讀取機構後,他們只好限於用在Kalista的Dreamplay One和Dreamplay CD上,因為Kalista貴,出貨量少,所以備料還夠用。但在Métronome本家的AQWO上,他們只好改採日本D&M的製品。但站在消費者的立場,這樣更好,因為,倘若繼續使用PhilipsCD Pro 12的機構,那就只能讀CD而已,AQWO換用D&M的機構,連SACD也能讀。

在AQWO的唱片讀取槽內,設有一個藍光LED燈,讀取機構的主要承板則是一塊黑色的壓克力。這設計是不是似曾相識?早在20多年前YBA就開始這麼做了。透過特定波長的藍光,藉以讓雷射讀取頭髮出的紅光能夠更為聚焦,讀取得以更加精準。



這整個讀取機構是以三點固定的方式,將整個壓克力承板用三個巨大的腳柱固定在機箱底部,腳柱上還有阻尼以吸收振動,然後雷射讀取頭及伺服線路則倒掛懸吊在整個機構主板的下方。
固定唱片的CD鎮也很特別,Métronome採用了特殊配方的杜邦Delrin為材料,這種POM (聚縮醛樹脂,Polyoxymethylene)材料具有高強度、高剛性、高穩定性、溫度適應性高而且耐腐蝕。對CD鎮來講,什麼耐熱抗寒耐腐蝕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具有低質量高剛性的特點,本身還具有阻尼效果。一般的CD鎮多半是僅以磁吸式固定,只要一靠近,就可以靠磁鐵吸力固定CD鎮,Métronome更「多此一舉」地,在CD鎮下方多加一個小固定錐,安裝時,要更準確地對準轉軸的中心點才行,但這也增加了CD鎮的穩定度。



可選購真空管緩衝輸出
在線路方面,原廠沒有多言,只是輕描淡寫地提一下DAC晶片的型號,說他們用上低電磁波的環形變壓器而已。可是,若仔細觀察,就發現這都是奠基在Métronome多年來開發數字訊源的經驗和所知上。
電源供應位於機內右側,線路分為上下兩層,分別承載多組密封環形變壓器以及多顆電容數組,一共10組獨立穩壓。後方是數字輸出和輸入接收的線路,數字輸出為獨立一塊線路板,特別的是,原廠特別將USB輸入也獨立出來,不與其他他的數字輸入線路在一起。機箱左側則是DAC和模擬輸出的部分。AQWO每聲道使用一顆旭化成的AK4497晶片,讓AQWO可對應最高PCM 32bit/ 384KHz以及DSD512的解碼。最特別的地方在於模擬輸出的部分,原廠提供了真空管輸出級的選購配備,這是Métronome多年來的拿手好菜,左右聲道各有一根6922的真空管,用家還可以藉由換管來調整音色。



觸控螢幕更顯產品科技感
AQWO整體結構相當堅固,上方為一個ㄇ字形的蓋板,蓋板厚度2mm且剛性十足。底部用上三個大型的圓腳錐,腳錐高度不高,但與機器接觸面積變大,全機的穩定性更好。前面板為2公分厚的鋁合金,再透過不同的表面處理,增加層次感。面板當中是一個大約為15x7公分的彩色觸控螢幕,AQWO捨棄了實體按鍵,所有的控制都在這個觸控螢幕上操作。螢幕亮度可調,字形顏色可選,操作時,只要看畫面上的圖示,很快就能上手了。其中,如果選購了真空管模擬輸出模塊,可在螢幕上切換真空管輸出或無真空管輸出,當下立能比出效果。如果長按上方商標,會進入一頁設定選單,有四項設定可選:1.4V/2.5V/ 3V的三段模擬輸出電平、六重數字濾波模式、十八種字形顏色,以及任選開啟或關閉USB以外的任何數字輸入。



特別的經驗,需要去感受
以上林林總總,其實都還不是AQWO真正的價值所在。外型設計、觸控螢幕,都只是衣服;衣服,誰穿都可以。面料、剪裁、做工、設計再好,還需穿在人身上。不是讓人去穿出衣服的獨特,而是衣服彰顯出人的氣質,這才是華衣美服的意義。同樣地,線路設計、機械結構,會影響聲音,但這也不足以說服人。而且,天外有天,零件用料更多更貴者,線路布局更迂迴繁複者,機械結構更嚴密複雜者,所在多有。在開聲之前,我的閱讀,僅限於看得見的。但是,音響器材的價值,不是看得見的,而是所聽到的,甚者,是超過所聽見的,那些用心去感受的。AQWO就是這樣,要去聽,要去感受,它所重現的每一曲音樂。
說得這麼玄,聲音到底怎樣呢?我得說,MétronomeAQWO真是顛覆了我對HiEnd器材的觀點。我聽過的那些貴价器材,原廠多是在三強調自家技術的獨特高超,而音樂一放下去,你也立刻能夠喚起大腦里那些術語與聲音的關連,諸如音場如何,透明度如何,重量感如何,音質如何,音色如何,細節如何,高中低頻如何等等。任一個音響愛好者與職業音響評論員都很習慣這麼做,我也會。但這次,在MétronomeAQWO前面,我覺得我得用另一種途徑來理解它,換一種角度來記寫它才行。它,實在特別。



過人的空氣感和氛圍感




我坐在那裡,聽Alice Sara Ott演奏的德布西,我原本還想說:琴音的顆粒圓潤飽滿,聲音開放而自然,音場的前後層次出眾......。這些,的確是我平常寫評論時,經常會試圖分析出來的個性,好藉由文字跟讀者分享我的聆聽經驗。但這次,那些分析和解讀,在我腦中短暫浮起之後,隨即消逝。客觀的分析再難占據我的心,當我透過AQWO聆聽音樂。
我很快地被拉進Ott所演示的夢(Rêverie)中,這曲子的主旋律本身美如夢幻,配上和弦創造出更迷濛美麗的氣氛,再透過轉調,樂曲的表情更是輪替發展。Ott的觸鍵溫柔而帶著詩意。漂浮在眼前的琴音,又真又幻;真者,在於那個由豐富信息量構築成的實體感;幻者,在於那聲韻散染開來的層次。當走到貝加馬斯克組曲,聽前奏曲里和弦的豐富色彩,聽小步舞曲里優雅纖柔的節奏和和聲,再聽到月光一曲中Ott如何透過pp弱奏的和弦描繪月色朦朧的景致,又如何利用快速的琶音帶出月光閃爍的光澤。我很少聽到HiEnd的CD唱盤和DAC可以把德布西詮釋得這麼美,許多器材的問題都出在過於高解析以及高密度的音質,又或者有些器材有壯碩的低頻和厚實中頻,以致於德布西聽起來少了一種浪漫和唯美。AQWO雖然有著開闊的空間,前後也層次有致,信息量也充足豐富,但是它表現音樂的手法卻是充滿藝術性的,也充滿浪漫氣質的,帶有詩意的柔情,甚至一種寫意的瀟洒。有多浪漫,有多詩意,有多寫意,請繼續聽薩提的Gnossienne第一曲以及Gymnopédie第一曲,或者後面還有拉威爾的加斯巴之夜,聽水妖和絞刑台就知道了,聽,那個尾韻,那不是琴音,那是空氣,那是霧氣,那是芬芳。
我好像有點明白Métronome所要追求立足的那模擬與數字之間的交集—以模擬的身段表現出數字音樂的美好。但是,不只是Métronome,很多訊源廠家也同樣標榜自己的器材有模擬味,我也曾經為一些數字訊源器材下過類似的評語。可是,這次聽AQWO又是另一種體驗,這種模擬感難以言喻,它讓樂音帶有一種寬鬆、自然、流暢、滑順、光彩,發聲體是這樣具像,卻不是那種緊密紮實的實體感,輪廓清楚,刻化的又不是那樣鮮明銳利,細節豐富,可是一點也不覺得訊息搶耳。它可以那樣詩意地表現拉威爾的牧神的午後,又可以利落果敢地揮灑史卡波。換成別人,所謂的模擬感,可能就是音色暖一點,質地柔順一點,中頻飽滿一點,高音不求刺激。到了Métronome這廂,所謂的模擬,定義就不是這麼簡單了。
織體富含水分,音樂流暢輕盈




我們如果把演出的編制放大,更能體會那種獨特的空間、織體、質地的美感。聽卡普松等一干法國獨奏家演奏舒伯特的鱒魚五重奏,這曲目歷年來優秀錄音不計其數,但這幾個法國人硬是為鱒魚開創了一條不一樣的路,他們的詮釋很法國,很優雅,很細膩,很愉悅,而且充滿幸福感。AQWO放上這曲子,好似讓樂音聽來富含水分,而且不著痕跡。這份Virgin的錄音因為乾淨細膩又透明,在一些系統上聽來,恐怕會嫌瘦嫌冷一點。在AQWO上,則絕無這等問題,乾淨,一樣乾淨,細膩,一樣細膩,透明,一樣透明,但是一切似乎又與其他訊源聽起來都不同了。那個質地,更有內容,織體,更為綿密,可是,卻不感到沉重,反而更顯輕盈,音樂更為流暢。五件樂器各據其位,前後左右層次距離有別,音樂卻是交融的。就像我們在聽現場演出時,從來不會在意定位、層次怎麼樣,舞台、空間又如何,我們只會專注在音樂本身。AQWO就有這等本事,它沒有在任何音響性表現上虧欠它的身價,但是,你卻會被它帶往音樂之中,越聽,越陷,越深。音樂本身的感動,才是它要給你的。
展開的層次,交融的和聲




聽到管弦樂團的演出,那更是讓人深陷其中。聽HélèneGrimaud鋼琴演奏、AndrisNelson指揮巴伐利亞廣播交響樂團的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那交融匯聚的和聲,在巴伐利亞廣播交響的演示下,清澈而冷靜,Nelson把那開頭沉重又糾結的序奏處理的有條有理,Grimaud的鋼琴進來,語調是溫柔的,與前面樂團宣示主題時強力、渾厚又莊嚴的氣質相去甚遠。鋼琴越奏,力度越強,管弦樂再起而與之共舞,交織成一塊,一段經過部的引導後,進入浪漫的第二主題。平常,我在聽布拉姆斯第一號鋼琴協奏曲時,總會留意音場的深度和寬度,因為布拉姆斯濃重的和聲,拉的開,層次才出得來。每每聽到分明的層次,我就會覺得:嗯這器材真棒。可是,這回,我一路聽下來,AQWO的舞台是打開的,聲音是開展的,層次也被拉出來了,可沒有那種切割得明明白白的銳利畫面。湧出來的音樂,堆棧成像在前方,甚至可以感受到在周邊,那是一種奇特的音樂氛圍,讓人聽音樂格外舒服。音樂,不是與我分開的,而是與我結合的,或者說,是我進入了音樂之中,與音樂結合一起了。深陷,不是一種誇飾的妄語,是一種實際的感受,不只是聽覺的,而是全人知覺的陷入。
鮮活立體,浮凸像真




圓融又和諧的聲響,在播放人聲時,同樣具有高度的感染力。就像我前面講的,AQWO不是給你犀利的輪廓、凝聚的成像,它放音樂時,散發出一種迷人氣韻,教人忘卻音響的存在,而身歷音樂情境。以PatriciaPetibon演唱的西班牙歌曲集「Melancolia」專輯為例,這些西班牙歌曲,本就以氣氛見長,這位法國女高音,唱起這些音韻流轉變化豐富的西班牙歌曲,很適切地掌握住音色的繁複轉換,創造出多層次的歌唱表情。我一點不會在意什麼口形、換氣、咬字,卻被引導著去聆聽她多變的唱腔與音色。AQWO並非無法呈現那些信息,只是它重現音樂的方式,不是那樣工筆刻化,而是重意過於重形。以第四軌為例,DanielManzanas的吉他鮮活立體,浮凸像真,Petibon的聲音則比較後退一些;富有節奏的伴奏展開,那個畫面真有層次,配上佛朗明哥式的擊掌,讓人沈浸其中而不自知。這AQWO,真的很妙。
有料又有效的真空管緩衝線路
安裝有真空管緩衝模塊的版本,可在觸控幕上切換,選擇經不經過真空管緩衝。我前面說的所有的聽感,都是經過真空管緩衝而得的,如果跳過真空管緩衝,前面的描述也多半可以成立,但是空間感會稍微壓縮一點,沒有那樣開放,沒有那樣大氣,沒有那樣輕鬆,也沒有那樣立體,會少一種難以言喻的空氣感,一種氛圍感,一種神情,一種氣韻。沒有真空管緩衝的AQWO還是好聽,可當我聽過真空管緩衝之後,就回不去了。



流行、搖滾、OST通吃
雖然我前面舉的例子都是古典音樂,AQWO放起非古典音樂,基於它那獨特的個性和獨到的詮釋手法,不管是爵士、藍調、跨界、搖滾也都富有臨場感、感染力。會不會衝擊力不夠?如果你習慣那種很強悍的重擊感,或是厚重深沈的鼓聲,AQWO不是那樣,它的鼓聲快而且利落,但是不沉重,但它可以讓你聽見音樂里的似錦繁華,唱起BonJovi一樣叛逆,唱起Metallica一樣慓悍。而且我可以跟你說,用它放起搖滾和金屬,那些交織的電吉他真是華麗又繽紛。聽它放起電影配樂,像HansZimmer那種經多重混音堆棧出來的豐厚音響,聽起來更有包圍感,而且它能拉開層次,讓你聽見HansZimmer音樂裡層層迭迭的多元和繁複。



通往另一高傳真之境
說到這裡,我的話大概都說完了。剩下的,你要自己去體驗。最後,我把這幾天與AQWO相處後的心得告訴你。Métronome AQWO實在擴大了我的心胸和視野,以前,我總覺得越是HiEnd的音響,總該追求最高的解析、最寬的帶寬、最大的動態,讓人聽得片刻就立時被震懾,而音樂里的分毫訊息都要被抽絲剝繭地呈現出來,叫所有細節都無所遁形才是。它們昂貴的道理,都可以被音響術語和程度量詞的「更」來描述和量度,從而得到它們貴价的合理性。然而,這次遇到MétronomeAQWO,讓我看見了另一條路,那條路通往的,不是究極的高傳真音響,而是嚮往自然的、模擬的聲音重播,那是另一種高傳真。



器材規格
型式:SACD/CD唱盤

模擬輸出:RCA x1;XLR x1
數字輸出:HDMI (I2S) x1;AES/EBU x1;同軸x1;光纖x1
數字輸入:同軸x2;AES/EBU x2;光纖x2;USB type B x1
支持最高解析率:32bit/384KHz(USB)
尺寸: 425 x 130 x 415 mm
重量:15 Kg

關鍵字: